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語文《爬山》教學設計

語文《爬山》教學設計

 作為壹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壹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麽寫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語文《爬山》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爬山》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①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②從葉聖陶先生對《壹幅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④學習結合上文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記敘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敘、描寫、議論的方法。

 2.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從葉聖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啟發,培養壹絲不茍地認真修改自己習慣。

 ②感受和理解葉聖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誠寬厚的人格魅力。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1.聯系舊課,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①回憶課文《爬山虎的腳》。簡介課文作者及主要內容。

 ②板書課題,齊讀,簡介作者。

 ③說明本文與葉聖陶先生的關系及寫作背景。

 2.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自己讀課文。

 ①讀後談收獲。

 ②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修改文章,請我做客,給我印象)

 ③理清課文寫作思路,指導劃分段落。

 3.默讀課文,要求:

 ①劃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邊做上標記。

 4.學習生字新詞。

 ①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詞,自由拼讀。

 ②學生說出記憶生字的方法。

 ③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④教師總結理解詞語的幾種常用方法。

 ⑤集體朗讀生字新詞。

 ⑥學習小組交流:讀課文後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學習小組匯報,教師概括***性的問題。

 7.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1.簡單復習第壹節課的教學內容。

 2.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研讀感悟課文。

 ①簡介文章寫作特點:記敘為主,夾敘夾議。

 ②輕聲讀課文,劃出寫作者議論、感受的語句,標上記號。

 ③匯報歸納出五處寫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組研讀課文中寫作者感受的語句,理解這是作者在什麽情況下產生的感受?妳是怎樣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學生圍繞感受產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進行匯報。

 4.在學生匯報的同時,出示多媒體課件,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和對話,進行朗讀和說話的訓練。

 5.朗讀課文有關描寫爬山虎的句子,體會其作用,理解課文題目的含義。

 6.人物評價:

 ①本文給妳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誰?

 ②說話練習:葉聖陶先生是壹個_______________的人。(結合課文說出所填詞語的原因)

 7.語文活動:

 肖復興同學作文北京市少年兒童征文比賽中獲獎,後來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假如妳是少年廣播電臺的記者,妳去采訪肖復興同學,會問他壹些什麽問題呢?(可以從獲獎前後經過及原因等方面來設計提問。)

 ①學生自主設計問題,然後分學習小組交流。

 ②小組模擬采訪活動。

 ③讓學生到講臺前進行模擬采訪活動。

 8.作業布置:

 ①仿照課文肖復興說的“不下苦功夫,不壹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這句話定壹句勵誌的話,署名為:未來**家。

 ②以肖復興同學的名義給葉聖陶先生寫壹封信,感謝他幫助自己修改作文並邀請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語文《爬山》教學設計2

 壹、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範、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葉聖陶先生對《壹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創設情境、借助各種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通過理解文章記敘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敘、描寫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從葉聖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啟發,培養壹絲不茍地認真修改習作的習慣。

 2.感受和理解葉聖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誠寬厚的人格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從葉聖陶先生對《壹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2.通過理解文章記敘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敘、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創設情境、借助各種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三、教學策略

 本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紀念葉聖陶先生而寫的回憶文章。文章記敘了葉老為“我”修改作文、邀我做客的兩件事情。課文篇幅較長,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卻帶給讀者心靈的震撼。教學時可采取如下策略:

 1.運用長文短講的教學理念,緊緊抓住重點句子來理解課文,突破學習難點。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雖然重在敘事,但含義較深刻的句子比較多,這些句子恰恰就是引領學生走進“葉老先生”為文為人的世界中去的文眼。采取資料引入、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這些句子,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2.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壹,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感悟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使學生既“得意”又要“得言”,補充課外資料、學習葉老修改習作的方法等能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學過程

 (壹)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齊讀課題。

 2.作者肖復興在這篇課文中寫了哪兩個故事?(修改作文、邀請做客)

 3.這兩個故事給妳什麽感受呢?請妳再讀壹讀課文,想壹想。

 4.學生交流。

 5.是什麽讓妳們有這些感受呢?讓我們跟隨作者回到1963年,再現當年的情景。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課文記敘的主要事件,讓學生對文本有整體把握,更好地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通過交流讀文後的初步感受,了解學生的原始認知,為進壹步學習做準備。

 (二)感悟文品,學習習作之道

 1.葉老是怎樣給“我”修改作文的?請妳讀課文1~5自然段,畫出讓妳感觸最深的句子。

 2.學生讀書,圈畫語句。

 3.學生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指導:預設學生說到第3自然段。

 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後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1)假如妳就是肖復興,妳有怎樣的感受?(葉老改得認真)哪些字詞給妳的感觸最深?

 (2)帶著感受再讀這句話。

 (3)出示插圖:葉老為肖復興修改的作文原稿。

 在這篇1400多字的作文中,葉老為肖復興修改的地方多達140余處。而在這些修改中,每個標點、每個字,葉老都關註到了,像這樣的修改,幾頁稿紙上密密麻麻的!看到這些,妳有什麽想法呢?(葉老對待文章認真、細致、壹絲不茍)

 (4)帶著這種崇敬,誰來再給我們讀壹讀這句話。

 (5)妳知道嗎,當時葉老擔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他的工作該是多麽繁忙!可就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如此認真、細致地為“我”這樣壹位15歲的初中生修改作文,此時的妳又感受到了什麽?

 (6)帶著妳的想法,再讀句子。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引入課外資料,通過圖片、數字的說明,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葉老做事認真、細致、壹絲不茍。

 4.預設學生說到第4自然的內容。

 (1)大家再默默地讀壹讀第4自然段,想想妳從葉老的批改中,學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2)學生交流。

 用字準確;長句斷成短句;刪除多余的字詞,使句子幹凈、規範;用詞確切……

 (3)再次出示插圖,尋找葉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老師總結:此時此刻,我們又想到了葉老在百忙之中為“我”修改作文的情景,妳有什麽感受?

 (5)這千般感受化為壹句話,誰來讀讀?

 出示課件: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6)春風拂面是壹種怎樣的感覺?(溫暖、舒服)帶著妳的感覺再來讀壹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再次利用課外資料學習,使課外資料的使用率得到提高;同時,在學習葉老修改習作的方法時,不僅讓學生收獲了方法,更讓他們對葉老壹絲不茍的'工作態度產生了崇敬之情。

 5.預設學生說到第5自然的內容,出示葉老給“我”的評語。

 (1)從這評語中,妳感受到了什麽?(作家對壹個中學生的肯定,幫助“我”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2)帶著妳的感受,再讀讀這段話。

 6.剛才,我們和15歲的肖復興壹起仔細地翻看、感悟了葉老修改的作文,在這個過程中,作者按照“為什麽修改、怎麽修改、我的感受”這樣的順序進行敘述,把葉老做事認真、壹絲不茍的態度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真的學到了不少東西。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前5段的學習,讓學生理清作者敘述的順序,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

 (三)感悟人品,學習做人之道

 1.肖復興是幸運的,他的作文得到葉老的修改,那年夏天,他還有幸走進了葉老的家,在那裏,他再壹次被深深地打動了。請大家讀課文6~10段,畫出讓妳感動的句子。

 2.學生讀書,圈畫語句。

 3.讀書交流。

 預設:學生說到第9段內容。

 出示課件:

 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樸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

 (1)從這段話中,妳感受到了什麽?(親切、認真、質樸)

 (2)本文在選入教材時做了刪減,原文還有這樣壹些描寫,自己讀壹讀。

 出示課件:(補充資料)

 想來有趣,那壹下午,葉老先生沒談我那篇獲獎的作文,也沒談寫作。他沒有向我傳授什麽文學創作的秘訣、要素或指南之類。相反,他幾次問我各科學習成績怎麽樣。我說我連續幾年獲得優良獎章,文科理科學習成績都還不錯。他說道:“這樣好!愛好文學的人不要只讀文科的書,壹定要多讀各科的書。”他又讓我背背中國歷史朝代,我沒有背全,有的朝代順序還背顛倒了。他又說:“我們中國人壹定要搞清楚自己的歷史,搞文學的人不搞清楚我們的歷史更不行。”我知道這是對我的批評,也是對我的期望……

 (3)讀完,妳又有什麽收獲?(平易近人)這句話,寫出了作者與葉老見面的真實感受。我們壹起再讀壹讀。

 (4)請繼續讀課文,作者看到了什麽?(壹墻的爬山虎)讀讀這句話。

 出示課件:

 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裏那壹墻的爬山虎,綠得沈郁,如同壹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5)在課文中,作者還寫了壹處爬山虎,請讀壹讀這兩段話,想想爬山虎給了妳什麽感受?

 出示課件:

 剛進裏院,壹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壹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壹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

 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裏那壹墻的爬山虎,綠得沈郁,如同壹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6)學生讀書,交流。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爬山虎美、有生機)

 (7)這確實是壹幅幅很美的畫面,作者給我們描繪出了壹種美的意境。可這美的意境僅僅是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綠綠的美構成的嗎?(不是)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與美的人品的完美融合!妳看,作者這裏描寫景物是為了襯托人物的品行啊!

 設計意圖爬山虎是文章的主線,課文中幾次描寫了爬山虎,內涵深刻,有豐富的意象與意境,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讀、去想,有了感情的沈澱,形成自己閱讀文本的體驗後,才能水到渠成地理解描寫爬山虎句子中的深刻含義,緩緩地走進“葉老先生”為文為人的世界,加深對葉老人品的認識並產生敬意。最後通過寫景與寫人的寫法關聯,讓學生學習這種借景抒情的習作方法。

 4.葉老與“我”的故事講完了,作者的感觸更深了,我們壹起讀讀最後壹段。

 (1)作者為什麽說“我15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葉老先生改變了肖復興的命運,引領他走上了輝煌的人生之路)

 (2)讓我們來看看,那個夏天以後肖復興的文學之路吧,相信大家對“意義非凡”會有更多的理解。出示課件:作者資料。

 (3)正因為有了葉老的幫助,肖復興才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成為了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所以,他感慨道──

 出示課件:

 我非常慶幸,自己第壹次見到作家,竟是這樣壹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

 (4)這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不僅僅只關心過肖復興,他還熱情關懷許許多多的文學青年。通過書信,通過娓娓的言談,以他創辦的刊物,影響、發現、培養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壹批中國現代文學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譽為“文壇伯樂”“感動中國的作家”。作為當時年僅15歲的肖復興,在30年後回憶起這兩件事,仍然覺得──我們再讀讀這句話。

 (5)所以,每每回憶往事,肖復興總有這種感覺。

 出示課件: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麽綠著。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麽綠著,綠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濃縮成壹聲深情的感激,濃縮成壹份永遠抹不去的回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悟“非凡”的意義,感悟“綠”的意義,在引讀中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幸運來自於葉老的影響,爬山虎青春常在、活力永存,如同葉老為文為人的品行,永遠陪伴、鼓勵著我們。

 (四)布置作業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摘錄好詞佳句。

 2.練習用本課學過的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

 設計意圖積累語言,學習寫法。

語文《爬山》教學設計3

 壹、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註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過程與方法:

 對課文重點語句的品讀、賞析,學習作者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三、教學策略

 《爬山虎的腳》壹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觀察,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它的“腳”。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壹步壹步往上爬的。讀後使我們也產生了探究的願望,激起我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學習寫出內容具體的文章來。

 四、教學過程

 (壹)進入課文,引導質疑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葉聖陶爺爺寫的壹篇文章,齊讀課題。

 師:讀了這個課題,妳想知道什麽?

 預設:植物為什麽會有腳。爬山虎的腳是什麽樣子的?

 2.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妳看到了什麽?妳能用壹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3.葉聖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是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走進文本、深入探究

 1.品讀課文,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爬山虎的葉子給妳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很美。

 讀:壹陣風拂過,壹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教師追問:妳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壹種動態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美?

 預設:

 那些葉子綠得那麽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壹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麽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壹點空隙。

 教師追問:為什麽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

 (2)觀察葉子中,葉聖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麽變化的?

 預設:

 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

 教師引導: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看著為大家讀出這種美來?

 (3)教師總結:多麽新鮮的葉子啊,多麽茂密的葉子啊,多麽美麗的葉子啊。作者通過對爬山虎葉子樣子和顏色的描寫,為我們呈現出了壹幅美麗的圖畫,如果妳不註意看,能看清楚葉子下面的腳嗎?這些都說明作者在認真觀察。

 設計意圖通過對爬山虎葉子樣子和顏色的描寫,引導學生關註文本,感受景物的美。同時讓學生感受到這壹切美好的描寫背後,都需要認真觀察作為基礎。

 2.細讀課文,探究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1)教師引導:作者還認真看出了什麽?自己讀讀3~5自然段,將作者認真觀察到的內容用橫線畫在書上。

 預設:

 爬山虎的腳是長在莖上的。

 師引導:這是寫爬山虎腳長的位置。

 預設:

 爬山虎的腳像蝸牛的觸角。

 師引導:這是寫腳的樣子。樣子像──蝸牛的觸角。這裏用了什麽修辭方法?(比喻──把腳比作觸角。)

 預設:

 顏色跟剛長出來的嫩葉差不多,也是嫩紅的。

 師引導:這是爬山虎腳的顏色。好,把作者註意的這些綜合壹下,妳認識爬山虎的腳了嗎?在紙上畫出妳認識到的爬山虎的腳的樣子。

 師引導:哪位同學再來給大家完整生動地介紹壹下爬山虎的腳?

 設計意圖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要把觀察到的內容按照壹定的順序,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介紹,還可以運用壹些表達方法及恰當的語言寫出來,就會更加生動。

 (2)教學過渡:既然爬山虎是利用腳來往上爬的,那麽作者有沒有註意它的腳是怎麽爬的呢?請用筆在文中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預設:

 抓住動作詞:觸、變、巴、拉、緊貼、爬。壹系列詞語清楚地寫出爬山虎爬墻的過程。

 師引導:和同桌交流,說壹說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誰來給大家演示壹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

 師導語:爬山虎就是這樣長出壹段莖,就長壹片葉子,然後長出壹只腳,接著爬──同學接讀課文。

 過渡語:爬山虎就是這樣壹腳壹腳往上爬的。正是長出壹段莖,就長壹片葉子,然後長出壹只腳往上爬,所以他的葉子很均勻,沒有重疊的。這也體現了爬山虎的聰明,均勻無重疊的葉子有利於充分吸收陽光。

 師引導:同學們再看看這些動詞,他們的順序能互換嗎?他們之間有什麽關系呢?(不能換位置,是按順序寫的。)

 師小結:這些詞是有先後順序的,不能互換,他們之間也存在著因果關系,如,正是細絲由直變彎曲,縮短了莖與墻的距離,產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墻上貼得緊。現在同學們知道為什麽細絲由直變彎曲,就緊貼在墻上了吧是,因為產生了拉力。葉聖陶爺爺運用了這些動詞,準確地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這種準確表達的方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3)爬山虎的“腳”與墻有什麽關系呢?

 對比學習:沒觸著墻……萎了,沒有痕跡。

 觸著墻的……變成灰色,相當牢固。

 師引導:從剛才的學習當中,妳有什麽體會?

 預設:知道(1)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向上爬的;

 (2)作者觀察細致;

 (3)不是壹次觀察,而是長期觀察。

 師小結:觀察不但要用心,還得細心和有耐心,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樣處處留心觀察。

 設計意圖本部分的設計力圖從多角度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壹是讓學生關註到作者是抓住動詞描寫具體的;二是體會出作者是在長期的認真觀察後,才能寫出這樣生動,具體的文章。

 (三)總結學法、布置作業

 師引導:同學們,妳們覺得葉聖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美嗎?老師想請大家說壹說,為什麽葉聖陶爺爺能把這普普通通的爬山虎寫得這麽有魅力呢?

 預設:觀察仔細。抓住了爬山虎的特點進行了細心觀察,觀察了很長時間。

 師引導:是呀,只要養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妳就會有許多新的發現,老師想邀請同學們來參加快樂嘗試活動,大家願意嗎?

 請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用壹句或幾句話來描述壹下圖片中的事物,也可以說說妳喜歡的植物或者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嗎?

 預設:我喜歡柳樹的枝條,微風壹吹,她隨風搖曳,像壹位美麗的女孩在翩翩起舞。

 預設:我喜歡仙人掌,雖然它的外表長滿了尖刺,卻能開出鮮艷美麗的花。

 預設:我喜歡含羞草,它是壹種有趣的植物,很怕羞,只要妳用手輕輕碰壹下,它的葉子就會左右合並,過壹會兒又會散開。

 預設:我喜歡月亮姐姐的臉,她的臉是多變的,有時候是圓的,有時候是半圓的,有時候只露出小半邊臉。

 (四)布置作業

 1.回家後把爬山虎是如何生長的介紹給妳的家人或小夥伴。

 2.回家後去仔細觀察壹下妳周圍的植物,相信每個同學都會有自己的驚喜發現,然後可以寫壹篇觀察日記,下星期的語文習作課進行交流。

 3.把課文中妳喜歡的句子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