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梅花古詩1。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2。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林逋《山園小梅》3.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詩》之壹"王維)4.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壹樹梅花壹放翁。(梅"陸遊)5.山間幽步不勝奇,正是深夜淺暮時。
壹枝梅花開壹朵,惱人偏在最高枝。(探梅"楊萬裏)6.蔔算子 詠梅--陸遊的《蔔算子》,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
壹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7.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裏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陸遊8.壹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宋人陳亮《梅花》9.“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元人王冕《墨梅》描寫菊花的詩句1。“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菊花詩》“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黃巢《題菊花》2。“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陶淵明《過故人莊》3。
“秋絲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稹《菊花》4。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紅樓夢》5。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壹年壹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裏霜。”
--《采桑子·重陽》6。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7.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
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8.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範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9.“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離騷》描寫荷花詩句1。
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平湖三十裏,過客感秋多 敗荷:殘荷。
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2.園翁莫把秋荷折,因與遊魚蓋夕陽 宋·周密《西塍廢園》(又《西塍廢圃》。塍:田間的土梗子。)
3.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 阿誰;何人。
背西風:背向秋風。指荷葉被秋風吹得葉梗都彎了。
宋·秦觀《虞美人》4.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菡萏:荷花的別稱。南唐·李璟《浣溪沙》5.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 不覺;不睡。
唐·竇鞏《秋夕》6.壹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飛霜使荷葉破碎,秋雨落在破葉上再也無法形成水珠了。唐·來鵠《偶題二首》7.多少綠荷相倚恨,壹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8.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南朝齊·蕭愨《秋思》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代詩人楊萬裏的《小池》10.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宋)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寫花的詩句 詠梅(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錢氏池上芙蓉 (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壹種幽. 詠芙蓉 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古風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雕此紅芳年.陸遊 梅花絕句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壹樹梅花壹放翁。
早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裏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紅梅 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
探梅 楊萬裏 山間幽步不勝奇,正是深夜淺暮時。壹枝梅花開壹朵,惱人偏在最高枝。
2.古詩詞:花的意象1.海棠的:海棠花在盛唐時代還叫梨花,或海棠梨,而且壹直到中唐的前期海棠花還沒成為詩人關註的意象。海棠成為詩人關註的意象是在中晚唐以後,王建《宮詞壹百首》中的壹首寫道:“元是我王金彈子,海棠花下打流鶯。”這裏的海棠花還是壹棵樹,還沒完全成為審美意象。後來在中晚唐的薛能、鄭谷、溫庭均等的詩中,才逐漸的采用了海棠意象。到了宋朝,寫海棠花的人就比較多了,如蘇東坡,他被流放到黃州,住在定惠院那裏的東山上,旁邊有壹株繁茂的海棠花,看到這株海棠花,頓生同此天涯淪落之感,感到他和海棠花都是從蜀地流落到此偏僻山野的有名而孤苦之物,寫了題為《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壹株,土人不知賞也》的詩,他還另外作了壹首《海棠》詩:“東風裊裊泛崇光,雲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2.桂花的:桂花是我國的傳統十大名花之壹,也是我國著名的觀賞花卉。在文學中,桂花也是個常見的花卉意象之壹。《中國文學中的桂花意象研究》試圖從文學的角度對桂花作全方位的概括研究。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壹,詠桂文學的發生和發展過程,這是個縱向勾勒。桂花意象在先秦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在唐代獲得了初步發展,至宋代達到繁榮,明清階段漸趨衰落,構成了壹個清晰的歷時過程。二,桂花的審美形象及其藝術表現。花卉的美包括外在自然美和內在神韻美兩方面。桂花是著名的觀賞花卉,外在物色美自不待言;作為名花,也有其品格上的象征含義。兩種美都重要。三,詠桂重要個案分析。對詠桂文學中出現的重要意象“月亮”,和桂花之間的關系進行重點研究,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典故“吳剛伐桂”、“蟾宮折桂”等,從而盡可能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桂花這壹意象。
3.菊花的:菊:隱逸 高潔 脫俗 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壹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範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裏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壹種人格的寫照。
3.中國古詩詞中的花草意象花草類:
花開:希望 青春 人生的燦爛
花落:雕零 失意 人生、事業的挫折 惜春 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桃花:象征美人
蘭:高潔
牡丹:富貴 美好
草: 生命力強 生生不息 希望 荒涼 偏僻 離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
歲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潔的品格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源自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隱逸 高潔 脫俗 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壹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範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裏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壹種人格的寫照。
梅:傲雪 堅強 不屈不撓 逆境 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壹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壹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遊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蓮: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裏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壹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壹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
樹木類:
樹的曲直:事業、人生的坎坷、順利
黃葉:雕零 成熟 美人遲暮 新陳代謝
綠葉: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氣節 積極向上
柳:送別 留戀 傷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漢代惜別的風俗。後寓有惜別懷遠之意。 "楊柳":傷別情懷
堤柳堆煙:能觸發往事如煙,常被用來抒發興亡之感。
紅葉:代稱傳情之物,後來借指以詩傳情。
松柏:堅挺 傲岸 堅強 生命力 松:松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禦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壹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壹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梧桐:梧桐是淒涼、淒苦、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淒涼寂寞的深宮裏,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壹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壹聲梧葉壹聲秋,壹點芭蕉壹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壹葉葉,壹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4.唐詩宋詞中的“花”意象“花”的意象很豐富,有些欣喜之情的如: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有指美人的,很遺憾之情的如: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有寫自己心痛難當的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有很多時候,對這個意象的分析要結合全詩,看作者自己主要表達的感情了。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玉樓春 歐陽修
樽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壹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春風容易別。
壹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
壹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這裏面都有“花”自己分析下,就可以找出很多了。
5.有意境的關於花的詩句.40首關於花的古詩詞 1.桃花壹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映淺紅(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2.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宋之問《有所思》) 3.南陌青樓十二重,春風桃李為誰容(賀之章《望人家桃李花》) 4.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王維《輞川別業》 5.短短桃花臨水岸,輕輕柳絮點人衣(杜甫《十二月壹日》) 6.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絕句漫性》) 7.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賈至《春思二首》) 8.城邊流水桃花過,簾外春風杜若香(劉禹錫《寄朗州溫右史曹長》) 9.蕙蘭有恨枝猶綠,桃李無言花自紅(歐陽修《舞春風》) 10.壹番桃李花開盡,唯有青青草色齊(曾鞏《城南》) 11.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楊萬裏《閑居初夏午睡起》) 12.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白居易《南湖早春》) 13.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杜牧《杏園》) 14.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溫庭筠《經李徵君故居》) 15.嫩竹猶含粉,初荷未聚塵(徐陵《侍宴》) 16.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秦觀《春日》) 17.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 18.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劉禹錫《思黯南墅賞牡丹》) 19.壹年春色摧殘盡,更覓姚黃魏紫看(範成大《再賦簡養正》) 20.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範成大《碧瓦》 21.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洛賓王《晚泊》) 22.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王維《臨湖亭》) 23.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24.荷葉似雲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姜夔《湖上偶居雜詠》) 25.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杜甫《為農》) 26.荷香隨坐臥,湖色映晨昏(劉長卿《留題李明府溪水塘》) 27.荷深水風闊,雨過清香發(歐陽修《和聖俞百花洲》) 28.沙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壯(杜甫《暮春》) 29.竹色溪下綠,荷花鏡裏香(李白《別儲邕至剡中》 = 30.岸葦新花白,山梨晚葉丹(鄭喑《貶降至汝州廣城驛》) 31.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32.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岑參《送楊子》) 33.月朧朧,壹樹梨花細雨中(陳克《豆葉黃》) 34.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晏殊《破陣子》) 35.高枝百舌猶欺鳥,帶葉梨花獨送春(杜牧《殘春獨來南亭因寄張祜》) 36.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範成大《碧瓦》) 37.玉容寂寞淚欄桿,梨花壹枝春帶雨(白居易《長恨歌》) 38.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寓意》) 39.寂寂空庭春欲曉,梨花滿地不開門(劉方平《春怨》) 40.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宋之問)。
6.關於花的詩句古詩圖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註釋]
1.淩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說]
墻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麽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壹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壹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壹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妳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菊花
唐朝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翻譯
壹叢壹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賞析
東晉大詩人陶潛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難怪宋人周敦頤因陶淵明後真隱士不多,要大發“菊之愛,陶後鮮有聞”的感慨了.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壹首.
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壹簇簇、壹叢叢,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第壹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想,活脫脫地勾勒出壹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圖.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壹轉,指出自己並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淩風霜而不雕,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後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誌,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範例.元稹《菊花》壹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後,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壹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讓人們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7.求壹篇以花為意象的詩《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註釋:
墨梅:水墨畫的梅花。洗硯池:洗硯臺的池塘,即詩人王冕洗毛筆、硯臺的池塘。樹:指梅樹。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細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等等,這裏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而成的。痕:痕跡。誇:誇贊。清氣:清香的氣味。乾坤:天地。
賞析:
王冕(1287-1359),今浙江省諸暨人,元代著名的詩人、畫家。《墨梅》是壹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墨梅而題寫的。
全詩大意為:我家洗硯臺的池塘邊有壹棵梅樹,上面盛開的朵朵梅花,就像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而成;它不需要人們誇贊它的顏色多麽鮮艷,只求在天地間留下清香的氣味。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梅花的形態,後兩句突出了梅花的特點:樸素淡雅、不圖虛榮和高潔自重。初看,這完全是壹首純詠梅之作。其實,這壹首七絕是以物喻人,借物言誌,壹語雙關。如“只留清氣滿乾坤”,表面上看,是在贊美梅花的“清氣”,實際上是在贊美人具有淡泊名利、高潔自重的品質,表現詩人以墨梅自我勉勵,努力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堅貞品格和高尚節操。
“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壹樣清。”人們是這樣稱贊王冕的。現實中的王冕與他筆下的梅花壹樣,堅貞不屈、孤芳自賞。相傳由於王冕的畫畫得特別的好。當地的縣官和壹個有權勢的大財主慕他之名,幾次想見他都遭到了拒絕,最後,當縣官親自下鄉見他時,他聽到消息後趕緊躲了起來,又讓縣官吃了閉門羹。因而《墨梅》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在這首詩中,壹“淡”壹“滿”盡顯個性,壹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壹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仿佛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