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王勃《滕王閣》
2、雲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米芾《望海樓》
3、層臺飄渺壓城堙,倚杖來觀浩蕩春。—陸遊《登擬峴臺》
4、孤亭突兀插飛流,氣壓元龍百尺樓。—元好問 《橫波亭》
5、嶽陽樓前丹葉飛,欄幹留我不須歸。—陳與義《又登嶽陽樓》
6、樓閣宜佳客,江山入好詩。—白居易《江樓早春》
7、復有青樓大道中,繡戶文窗雕綺櫳。—王勃《臨高臺》
8、紫閣丹樓紛照耀,璧房錦殿相玲瓏。—王勃《臨高臺》
9、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閣序》
10、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崔顥《黃鶴樓》
11、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杜甫《登嶽陽樓》
12、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王勃《滕王閣序》
13、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曹值《孔雀臺賦》
14、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王羲之《蘭亭集序》
15、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2.形容山雲的詩句描寫山的古詩
1、《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望嶽》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3、《遊鐘山》
宋·王安石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
4、《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自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5、《曉行望雲山》
宋·楊萬裏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壹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6、《題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鬥拱瓊臺,聖祖琳宮鎮九垓。
天柱壹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
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鬥開。
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
7、《江上望皖公山》
唐·李白
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口絕稱人意。
獨遊滄江上。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8、《詠江郎山》
宋·辛棄疾
三峰壹壹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幹。
正直相扶無依傍,撐持天地與人看。
9、《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10、《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關於亭臺樓閣的詩句亭臺樓閣詩四首 滕王閣[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詩人遠道去交趾探父,途經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閻都督宴會,即席作《滕王閣序》,序末附這首凝煉、含蓄的詩篇,概括了序的內容.第壹句開門見山,用質樸蒼老的筆法,點出了騰王閣的形勢.滕王閣是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門上,下臨贛江,可以遠望,可以俯視,下文的“南浦”、“西山”、“閑雲”、“潭影”和“檻外長江”都從第壹句“高閣臨江渚”生發出來.滕王閣的形勢是這樣的好,但是如今閣中有誰來遊賞呢?想當年建閣的滕王已經死去,坐著鸞鈴馬車,掛著琳瑯玉佩,來到閣上,舉行宴會,那種豪華的場面,已經壹去不復返了.第壹句寫空間,第二句寫時間,第壹句興致勃勃,第二句意興闌珊,兩兩對照.詩人動用“隨立隨掃”的方法,使讀者自然產生盛衰無常的感覺,寥寥兩句已把全詩主題包括無余. 三四兩句緊承第二句,更加發揮.閣既無人遊賞,閣內畫棟珠簾當然冷落可憐,只有南浦的雲西山的雨,暮暮朝朝,與它為伴.這兩句不但寫出滕王閣的寂寞,而且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寫出了滕王閣的居高,珠簾卷入了西山的雨,寫出了滕王閣的臨遠,情景交融,寄慨遙深. 至此,詩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述方法上,還是比較隱藏而沒有點醒寫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個比較沈著的韻腳之後,立即轉為“悠”“秋”“流”三個漫長柔和的韻腳,利用章節和意義上的配合,在時間方面特別強調,加以發揮,與上半首的偏重空間,有所變化.“閑雲”二字有意無意的與上文的“南浦雲”銜接,“潭影”二字故意避開了“江”字,而把“江”深化為“潭”.雲在天上,潭在地下,壹俯壹仰,還是在寫空間,但接下來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間轉入時間,點出了時日的漫長,不是壹天兩天,而是經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風物更換委節,星座轉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閣的人而今安在.這裏壹“幾”壹“何”,連續發問,表達了緊湊的情緒.最後又從時間轉入空間,指出物要換,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檻外的長江卻是永恒地東流無盡.“檻”字“江”字回應第壹句的高閣臨江,神完氣足. 望海樓[宋]米芾 雲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 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洲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 春風秋月兩茫然. 首聯是主畫面——望海樓.為了襯托望海樓之高,先寫鎮江城,“雲間”和“近青天”極寫其高峻,這就為百尺望海危樓打下堅實的基礎.樓而能飛,是因為屋檐翹起,如五色雉飛翔,“縹緲”則有仙境的意味. 頷聯寫近景——長江,是這首詩中最精彩的壹聯.詩人好象是壹邊喝酒,壹邊畫畫,壹邊吟詩,長江夾著三峽的濤聲從筆底流過,杯中六朝的帆影連同酒壹起喝下,不禁詩畫之興大作,壹邊畫出片片白帆,壹邊吟出這句詩. 頸聯寫遠景——紅日、白煙.夕陽在嗚嗚的畫角的催促下漸漸下沈,遠處幽靜的江邊彌漫著白煙.這裏不乏有“長河落日圓”和“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 登擬峴臺[宋]陸遊 層臺飄渺壓城堙,倚杖來觀浩蕩春. 放盡樽前千裏目,洗空衣上十年塵. 縈回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蘊藉人. 更喜機心無復在,沙邊鷗鷺亦相親. 首聯點題,拈出擬視臺的地形和登臨的時序.“縹緲”以見層臺之高,“浩蕩”以明春意之廣,兩個形容詞都用得頗為貼切.但相比之下,更為入神的還推壹個“壓”字.城、、、艷、、依出,本自高大險峻,而層臺雄踞其上,反使城、、鹽、、見得矮小局促.詩人用“壓”字將這種感受精確不移地表達了出來,不但更顯示層臺的巍峨,且將臺與城從靜止變為活動,從互相孤立變為渾然壹體,使整個句子也產生了流動感.清人陳訏《劍南詩選題詞》雲:“讀放翁詞,須深思其煉字煉句猛力爐捶之妙,方得其真面目.”首聯二句出語淺易,但下壹“壓”字,便振起全聯精神,如試易以“出”、“躍”、“立”、“接”諸字,於平仄均無不合,而境界終遜壹籌.放翁煉字妙處,於此可見壹斑. 第三句照應第壹句、以層臺高峻,方能極目遠眺,盡千裏之遠.第四句則生發第二句,因春色浩蕩,才覺心曠神怡,滌十年塵慮.頷聯二句既承上,又啟下.於騁目愜心之際,眼前的景物不知不覺也變了樣子,那便是頸聯“縈回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蘊藉人.”在“衣上”凡塵洗滌壹空的放翁看來,縈回曲折的江水,潺潺流去,毫無洶湧激蕩之勢,倒是充滿壹團和氣;平緩伏的峰巒,款款移來,不見峻峭陡拔之態,卻似蘊藉深沈的哲人.頸聯寫景.但並非純粹描山繪水,其間有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王國維《人間詞話》雲“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放翁這兩句詩,所造的正是有我之境.春日登臨,心頭壹片恬靜,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麽沖淡,那麽悠然.同樣是擬擬臺風光,在另壹首《秋晚登擬、、視、、、望祥符觀》中,卻現出“雨昏回望殿突兀,秋晚剩覺山蒼寒”的蕭瑟之氣來.什麽原因呢?原來“中原未復淚橫臆,。
4.描寫樓臺亭榭的古詩句八鏡臺
氣勢磅礴,光彩奪目,登臺遠眺可“南望五嶺,東關七閩”藍群山之參差,俯之奔流,雲煙出沒,草木暮雨,邑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桃源世外!如此贛州城明文遐邇的樓閣文化,紅色圓柱,翠綠碧瓦,飛檐層層,四面如壹,臺形長分,安置“雙龍之護欄,又似浪花翻卷。大氣復然”!
黃鶴樓
何時黃鶴重來,且自把金尊,看洲諸千年芳草,今日白雲尚在,問?落紅城五月梅花!心遠地寬,把酒憑樓聽玉笛梅花,此時落否?我辭江去,推窗寄概,問仙人黃鶴,何曰歸來?天下江山第壹樓,的文量書香誰堪比擬?的壹句崔顥的壹句“茍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讓其聲名始盛家喻戶曉,千百年來,無數文個量客在此登覽聖境,憑欄抒懷,並記之於文,詠之於詩,形之於畫,是黃鶴樓成為久寫不衰的主題。
滕王閣
帝子長洲,仙人歸館,將軍武庫,學士詞宗,滕王何在?剩高閣千秋劇憐畫棟株連,都化作空潭雲影,閻公能傳,仗書生壹序寄於東南賓主,莫輕看過路才人——王勃,落壹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風月無邊,坐落在自然之中的滕王閣,好似永遠表示著“我復登臨,目極湖山千裏而外,奇文***欣賞,人在水天壹色之中”的蕩氣回腸。
亭臺樓閣,集數千年來詩詞文化,聚了世中文人墨客,***賞其建築之偉岸,意境之深幽。
5.含有‘天上樓臺白玉天上白玉京下壹句是“十二樓五城”,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作者:李白 年代:唐朝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
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 九十六聖君,浮雲掛空名。
天地賭壹擲,未能忘戰爭。 試涉霸王略,將期軒冕榮。
時命乃大謬,棄之海上行。 學劍翻自哂,為文竟何成。
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 兒戲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臨當欲去時,慷慨淚沾纓。 嘆君倜儻才,標舉冠群英。
開筵引祖帳,慰此遠徂征。 鞍馬若浮雲,送余驃騎亭。
歌鐘不盡意,白日落昆明。 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羅星。
君王棄北海,掃地借長鯨。 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傾。
心知不得意,卻欲棲蓬瀛。 彎弧懼天狼,挾矢不敢張。
攬涕黃金臺,呼天哭昭王。 無人貴駿骨,騄耳空騰驤。
樂毅倘再生,於今亦奔亡。 蹉跎不得意,驅馬還貴鄉。
逢君聽弦歌,肅穆坐華堂。 百裏獨太古,陶然臥羲皇。
征樂昌樂館,開筵列壺觴。 賢豪間青娥,對燭儼成行。
醉舞紛綺席,清歌繞飛梁。 歡娛未終朝,秩滿歸鹹陽。
祖道擁萬人,供帳遙相望。 壹別隔千裏,榮枯異炎涼。
炎涼幾度改,九土中橫潰。 漢甲連胡兵,沙塵暗雲海。
草木搖殺氣,星辰無光彩。 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
函關壯帝居,國命懸哥舒。 長戟三十萬,開門納兇渠。
公卿如犬羊,忠讜醢與菹。 二聖出遊豫,兩京遂丘墟。
帝子許專征,秉旄控強楚。 節制非桓文,軍師擁熊虎。
人心失去就,賊勢騰風雨。 惟君固房陵,誠節冠終古。
仆臥香爐頂,餐霞漱瑤泉。 門開九江轉,枕下五湖連。
半夜水軍來,潯陽滿旌旃。 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
徒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 辭官不受賞,翻謫夜郎天。
夜郎萬裏道,西上令人老。 掃蕩六合清,仍為負霜草。
日月無偏照,何由訴蒼昊。 良牧稱神明,深仁恤交道。
壹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 顧慚禰處士,虛對鸚鵡洲。
樊山霸氣盡,寥落天地秋。 江帶峨眉雪,川橫三峽流。
萬舸此中來,連帆過揚州。 送此萬裏目,曠然散我愁。
紗窗倚天開,水樹綠如發。 窺日畏銜山,促酒喜得月。
吳娃與越艷,窈窕誇鉛紅。 呼來上雲梯,含笑出簾櫳。
對客小垂手,羅衣舞春風。 賓跪請休息,主人情未極。
覽君荊山作,江鮑堪動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逸興橫素襟,無時不招尋。 朱門擁虎士,列戟何森森。
剪鑿竹石開,縈流漲清深。 登樓坐水閣,吐論多英音。
片辭貴白璧,壹諾輕黃金。 謂我不愧君,青鳥明丹心。
五色雲間鵲,飛鳴天上來。 傳聞赦書至,卻放夜郎回。
暖氣變寒谷,炎煙生死灰。 君登鳳池去,忽棄賈生才。
桀犬尚吠堯,匈奴笑千秋。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旌旆夾兩山,黃河當中流。 連雞不得進,飲馬空夷猶。
安得羿善射,壹箭落旄頭。 賞析 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公元756年春李白受聘請進入永王李璘的幕府,但這壹年秋天永王李璘與中央唐素宗發生了矛盾沖突,李璘的勢力被消滅,李白也因“附逆作亂”而成為有罪之人,被下潯陽監獄度過了壹段囚獄生活,公元 758年春天,因為郭子儀的擔保,李白被判流徙壹千裏,發配到夜郎也就是今天的貴州西南部,這壹年李白已經58歲,途經江夏今湖北武漢時,受到了他的故友江夏太守韋良宰的厚待,停留了壹段時間。
深秋初冬的時候有繼續進發夜郎,第二年正月到達四川白帝城時,朝廷大赦天下,李白才被赦免,恢復了自由。但是四年後便在安徽當塗病故。
這首詩是李白在江夏臨別時贈寫太守韋良宰的,通過寫古述今表達了他對自身境遇和對亂世的憂憤。此詩雲:“傳聞赦書至,卻放夜郎回。”
又雲“寥落天地秋”,當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在江夏作。詩雲:“君登鳳池去,忽棄賈生才。”
希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前四句被古龍小說《七種武器》裏的第壹種《長生劍》所引用,主角名為白玉京。
6.關於鸛雀樓的詩詞/z/q62362965.htm中國古代四大明樓及詩詞,放心都是古人的名篇
下面這個是原創的
七律·鸛雀樓
鸛雀天荒第壹樓,黃河千裏眼中收。
風吹江浪入雲窟,霜染煙帆送晚舟。
萬古高吟空韻客,今朝絕唱滿清秋。
如詩條水芳流去,別樣氤氳別樣州。
陽春鸛雀樓
樓上樓旁花疊花,
水邊柳下鸛戲鴉。
咻咻醉意歸時暮,
留日晚輝融碧霞。
盛夏鸛雀樓
天河壹瀉浪重重,
滾滾黃波九曲盈。
彎際樓媚千樹碧,
炎炎烈日火斑紅。
金秋鸛雀樓
樓崇過鸛白雲翔,
菊蕙招蜂驚蕊涼。
柔水半河金色瑞,
綠枝千樹果蔬香。
瑞冬鸛雀樓
堆銀砌玉瑞冬時,
色吐瓊瑩珠陣奇。
輝映樓臺華景靚,
飛飛雪落鸛鷹啼。
月夜鸛雀樓
明樓玉浪碎風柔,
碧樹楂花瘦月幽。
鷹鸛棲汀河沼秀,
庭前斐景幻龍虬。
麗日鸛雀樓
融融暖日透霓雲,
煦煦柔風和鸛飛。
崇閣新描新棟宇,
亭軒伴柳對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