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幫忙鑒賞劉禹錫的《庭竹》——“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幫忙鑒賞劉禹錫的《庭竹》——“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這首詩是描寫竹子的,前兩句寫出竹子的環境,雖然環境不是很美好,但是仍然擋不住竹子自身的高潔,清高。

後兩句寫竹子的枝節高高挺立,就像君子之風,千村萬陌,無處不有,沒有能困住他的地方,所以,竹子的清高自立也是隨處都能展現的。

《庭竹》這首詩是以“竹子”自比,將竹子比作自己,不僅贊美了竹子的清高之情,也暗喻詩人自己似竹子壹樣清高獨立,無論到哪裏都不會改變的。

唐代詩人劉禹錫《庭竹》原文: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譯文:

露水洗滌鉛粉骨節,微風搖動青色的玉枝條。

隨風飄搖恰似君子,無論哪裏都適宜生長。

擴展資料

古代文人與竹的淵源

竹子筆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驚寒,自有壹種虛懷若谷之氣,象征著堅韌挺拔,虛心有節等品格。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對竹的喜愛,是中國古代文人群體的***性之壹。千百年來,在無數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壹種再普通不過的植物,變成了君子的象征和意向,形成中國特有的竹文化。

竹子四季常青,象征著它旺盛的生命力;竹子亭亭玉立,讓人聯想到君子瀟灑的風度;竹子淩霜傲雪,寓意堅韌不拔;竹子清潔素雅,表現出清廉的品格和寬大的胸懷;竹子寧折不屈,是古代文人非常器重的氣節的體現。

在先秦時期的著作中,早已有將竹子擬人化及將竹子比喻成君子的記載。《詩經》裏面有壹首詩詞,可以說開了以竹喻人的先河——《國風·衛風·淇奧》。采用借物起興的手法,每章均以“綠竹”起興,借綠竹的挺拔、青翠、濃密來贊頌君子的高風亮節。

這首詩用竹子來襯托君子挺秀清朗的風姿,而聯想到君子內在的“虛心有節”,展示君子的品格和才華。可見,古人早在春秋時期已經將竹子視作君子的象征。

到了漢代,竹子進壹步賦予人的品格。

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的《禮記·祀器》中記載:“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意思是說,禮對於人來說,就好比是竹箭的外表青皮,又好比松柏的內部實心。普天之下,只有竹箭和松柏有此大節,所以壹年四季總是郁郁蔥蔥,枝葉永不雕落。

魏晉時期,文人雅士對竹子的喜愛表現得更加直接,賦竹、贊竹,為竹作譜,蔚成風氣。王羲之、王徽之、陶淵明、張廌、翟莊、袁粲等都有與竹相關的佳話流傳。

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墨客崇尚自然,縱情山水,雖然對竹的“高節”“堅貞”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對竹的自然風采的禮贊。他們所賦予竹的,更多的是清靜無為、灑脫倜儻的魏晉風度。

唐代崇尚“虛心有節”竹慢慢成了“君子”中唐以後,盡管竹子的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賞,但它的某些特點如虛心、有節、根固、頂風傲雪等開始被強調並引入社會倫理範疇,最終演化成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識中有德行的君子賢人的化身。這明顯地反映在中晚唐時期的文學作品之中。

在唐代,詩歌達到了鼎盛時期,詠竹之風更盛。許多有才華的大詩人留下了很多詠竹名句,燦若星辰。有人統計過,在《全唐詩》中,與竹有關的詩篇達1000多首。

竹林、竹風、竹影,表達文人隱居竹林的清逸;竹中空有節,表現了虛心、正直的品質;竹子淩霜傲雪,表達了堅韌不拔的精神……文人們對竹子的喜愛又上了壹個臺階。

成都杜甫草堂環境清幽宜人,最顯眼的就是千竿翠竹,這與愛竹的杜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杜甫詩意山水畫據文淵閣《四庫全書》和《綿竹縣誌》等文獻記載,在杜甫草堂剛剛建造的時候,愛竹的杜甫就以詩代函,向友人綿竹縣令韋續索取竹種,植於草堂。

杜甫還曾說“我有浣花竹”,直接用竹作為浣花溪草堂的代名詞。杜甫種竹的數量也讓人咋舌,最多時在杜甫草堂栽種到了壹百畝以上。還有壹次,杜甫外出了壹段時間,對草堂中的竹林還是惦念,想著東邊竹林有些地方的竹子長得比較稀疏,還特地寫詩給他的弟弟杜占,讓他幫忙盡力補栽。杜甫當然也留下不少詠竹的佳作。

宋代,在“畫竹”領域名家輩出,精彩紛呈。真正的畫竹大家,非宋人莫屬。而在宋代諸多畫竹名家中,蘇東坡的好友文同(字與可)頗有成就。文同是四川鹽亭人,其住處周圍有很多竹子。於是,他壹年四季觀察竹子的變化,對竹枝、竹葉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形狀、姿態有透徹了解,因而畫出的竹子生動逼真,受到大家贊揚。

據說他畫竹有壹手絕技,就是可握兩支毛筆,同時畫出兩枝墨色深淺不同的竹子,且惟妙惟肖,後人公認他是畫竹的壹代宗師。蘇軾與文與可相識於陜西鳳翔,後因***同愛好墨竹而結為好友。東坡師從於他,自承“湖州竹派”,倆人常討論畫竹,師生感情甚篤,直到文同去世。

元明清時代,畫竹名家輩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鳥畫家,沒有不畫竹的,且開始強調竹的整體氣勢。不過,在眾多的畫家中,清代“揚州八怪”之壹鄭板橋的畫竹技藝堪稱壹絕。鄭板橋壹生喜竹愛竹,詠竹畫竹。

鄭板橋畫竹作品細致觀察,是鄭板橋成為畫竹高手的不二法門。他壹生以竹為伴,在自家門口種了許多竹子。“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意思是說他畫竹子,沒有老師的指導,大多是從紙窗上、墻壁上、日光下、月影中受到啟發的。

詩人壹生除了畫竹,還作了不少詠竹的詩詞,熱情贊美竹子寧折不屈的精神。鄭板橋棄官之後,晚年落拓揚州,以賣畫為生,生活潦倒,但他絲毫沒有退縮妥協,依然在詩中以竹明誌。

百度百科--庭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