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梅》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李白的《古風其三十八,孤蘭》孤蘭生幽園。
眾草***蕪沒。雖照陽春暉。
復悲高秋月。飛霜早淅瀝。
綠艷恐休歇。若無清風吹。
香氣為誰發。王庭筠的《絕句》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鄭思肖的《寒菊》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杜荀鶴的《小松》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以上詩詞分別寫了 梅,蘭,竹,菊,松。
松、竹、梅經冬不雕,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又因明代黃鳳池輯有《梅竹蘭菊四譜》,所以梅蘭竹菊亦被稱為“四君子”。
2.關於歲寒三友的古詩十年不到香雪海復,梅花憶我我憶梅。何時拿舟冒雪去,便向花前傾壹杯
司徒廟中柏四株,但有骨幹無皮膚。
壹株參天鶴立孤,倔強不用旁枝扶。
壹株臥地龍垂胡,翠葉卻在蒼苔鋪。
壹空其腹如剖瓠,生氣欲盡神不枯。
其壹橫裂紋縈行,瘦蛟勢欲騰天衢。”
松
滄桑歷盡古根盤,
屹立高涯鳥瞰攀;
弄月篩風迎旭制日,
虛懷若谷耐嚴寒。
竹
風騷絕唱萬千年,
傲雪淩霜意颯然;
淡雅幽清盈綠筠,
高風亮節駕先賢。
梅
冰肌玉骨步春來bai,
銜雪含霜倚竹開;
倩影疏斜妍逸瘦,du
清溪細雨暗香陪
梅
冰肌玉骨步春來,
銜雪含霜倚竹開;
倩影疏斜妍逸瘦,
清溪細雨暗香陪。
梅
牡丹仙艷恃寵嬌
玫瑰芳菲淩風憔
最羨寒梅情耐冷
傲骨冰心自妖嬈zhi
松
歲晚霜重萬枝殘
松針萬葉翠如鮮
堅根抱峭兀自橫
高風亮節傲冰寒
竹
虛懷直節難隨俗
郁郁婆娑葉蔥籠dao
雪壓霜侵何所懼
孤高剛勁伴梅松
梅
牡丹仙艷恃寵嬌
玫瑰芳菲淩風憔
最羨寒梅情耐冷
傲骨冰心自妖嬈
松
歲晚霜重萬枝殘
松針萬葉翠如鮮
堅根抱峭兀自橫
高風亮節傲冰寒
竹
虛懷直節難隨俗
郁郁婆娑葉蔥籠
雪壓霜侵何所懼
3.關於歲寒三友的古詩(要完整的)梅花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體裁:五絕 類別:靜物
墻角數枝梅,
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點絳唇 詠風蘭
作者:納蘭性德 朝代:清 體裁:詞
別樣幽芬,更無濃艷催開處。
淩波欲去,且為東風住。
忒煞蕭疏,怎耐秋如許?
還留取,冷香半縷,第壹湘江雨。
琴曲歌辭·幽蘭
作者:崔塗 朝代:唐 體裁:樂府
幽植眾能知,貞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青春每到遲。
不知當路草,芳馥欲何為。
酬人雨後玩竹
作者:薛濤 朝代:唐 體裁:五律 類別:酬贈
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
眾類亦雲茂,虛心寧自持。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
題竹石
作者:鄭燮 朝代: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
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
作者:李賀 朝代:唐 體裁:五律
入水文光動,插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壹節奉王孫。
菊花
作者:元稹 朝代:唐 體裁:七絕
詩詞: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問菊
作者:曹雪芹 朝代:清
欲訊秋情眾莫知,
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
壹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
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
解語何妨片語時。
東園玩菊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體裁:五古
詩詞:
少年昨已去,芳歲今又闌。如何寂寞意,復此荒涼園。園中獨立久,日淡風露寒。秋蔬盡蕪沒,好樹亦雕殘。唯有數叢菊,新開籬落間。攜觴聊就酌,為爾壹留連。憶我少小日,易為興所牽。見酒無時節,未飲已欣然。近從年長來,漸覺取樂難。常恐更衰老,強飲亦無歡。顧謂爾菊花,後時何獨鮮?誠知不為我,借爾暫開顏。
4.關於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的古詩描寫竹的古詩: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唐.杜甫《詠春筍》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唐.杜甫《詠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竹勁由來缺祥同,畫家雖巧也難工。 細看昨夜西風裏,若今瑯玕不向東。
――明.徐渭《風竹》 唐·杜牧 《題新竹》 數莖幽玉色,晚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得八簾雲。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大中丞括》: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壹枝壹葉總關情。
描寫梅的古詩: 王安石 《梅花》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贈範曄 陸凱 南朝 宋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壹枝春。
山園小梅 林和靖 唐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金樽。
梅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壹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 壹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壹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 陸遊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壹樹梅花壹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裏,昨夜壹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臺。
描寫松的古詩: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 蒼然澗底色,雲濕煙霏霏。
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遲。 如何過四十,種此數寸枝? 得見成陰否,人生七十稀。
愛君抱晚節,憐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見,階前故種君。
知君死則已,不死會淩雲。 澗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圍, 生在澗底寒且卑。
澗深山險人路絕,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兩不知。
誰喻蒼蒼造物意, 但與之材不與地。 金張世祿原憲貧, 牛衣寒賤貂蟬貴。
貂蟬與牛衣, 高下雖有殊。 高者未必賢, 下者未必愚。
君不見沈沈海底生珊瑚。 歷歷天上種白榆。
松樹 (唐)白居易 白金換得青松樹,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風易憑仗,夜深偷送好聲來。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當我階。 亂立無行次,高下亦不齊。
高者三丈長,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臺。 朝昏有風月,燥濕無塵泥。
疏韻秋槭槭,涼陰夏淒淒。 春深微雨夕,滿葉珠蓑蓑。
歲暮大雪天,壓枝玉皚皚。 四時各有趣,萬木非其儕。
去年買此宅,多為人所咳。 壹家二十口,移轉就松來。
移來有何得,但得煩襟開。 即此是益友,豈必交賢才? 顧我猶俗士,冠帶走塵埃。
未稱為松主,時時壹愧懷。 松 (唐)成彥雄 大夫名價古今聞,盤屈孤貞更出群。
將謂嶺頭閑得了,夕陽猶掛數枝雲。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時,大抵三尺強。
別來忽三載,離立如人長。 會看根不拔,莫計枝雕傷。
幽色幸秀發,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籬,本亦有堤防。
終然掁撥損,得吝千葉黃。 敢為故林主,黎庶猶未康。
避賊今始歸,春草滿空堂。 覽物嘆衰謝,及茲慰淒涼。
清風為我起,灑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蓋張。
我生無根帶,配爾亦茫茫。 有情且賦詩,事跡可兩忘。
勿矜千載後,慘淡蟠穹蒼。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松 (唐)韓溉 倚空高檻冷無塵,往事閑徵夢欲分。
翠色本宜霜後見, 寒聲偏向月中聞。啼猿想帶蒼山雨,歸鶴應和紫府雲。
莫向東園競桃李,春光還是不容君。 古松感興 (唐)皇甫松 皇天後土力,使我向此生。
貴賤不我均,若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
家集四百卷,獨立天地經。 寄言青松姿,豈羨朱槿榮。
昭昭大化光,***此遺芳馨。 南軒松 (唐)李白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
清風無閑時,瀟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
何當淩雲霄,直上數千尺。
5.含有(描寫)歲寒三友的的詩句轉摘:
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
蒼然澗底色,雲濕煙霏霏。
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遲。
如何過四十,種此數寸枝?
得見成陰否,人生七十稀。
愛君抱晚節,憐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見,階前故種君。
知君死則已,不死會淩雲。
澗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圍,
生在澗底寒且卑。
澗深山險人路絕,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兩不知。
誰喻蒼蒼造物意,
但與之材不與地。
金張世祿原憲貧,
牛衣寒賤貂蟬貴。
貂蟬與牛衣,
高下雖有殊。
高者未必賢,
下者未必愚。
君不見沈沈海底生珊瑚。
歷歷天上種白榆。
松樹
唐白居易
白金換得青松樹,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風易憑仗,夜深偷送好聲來。
竹
唐·李賀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栽堪釣綿鱗。
《唐詩百家全集》
題新竹
唐·杜牧
數莖幽玉色,晚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得八簾雲。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草木典》
庭 竹
唐·劉禹錫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唐詩百家全集·劉禹錫柳宗元卷》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早 梅 張謂
壹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墨梅 居簡
莫恨丹青廢畫工,不須求異只須同。
玉容不及寒鴉色,故托緇塵異漢宮。
6.關於歲寒三友的古詩symbol of the lasting friendship,the tree durable plants of winter pine,bamboo and meihua 象征著持久的友誼,持久的樹木植物的冬季松樹,竹子和梅花 解釋:松、竹經冬不雕,梅花耐寒開放,受人們贊頌,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出處:宋·林景熙《王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 事例:花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
好個~,更堪紅白山茶。(元·白樸《朝中措》)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松、竹、梅。
天寒地凍,花木雕零。只有松竹梅這三位“朋友”欣欣向榮,壹派生機。
其實松和竹是四季常青的,只有梅到了冬天才分外精神。三位朋友以松為首。
因為它從南到北分布最廣,大片的松林可以形成“朔風吹,林濤吼,峽谷震蕩”震撼人心的聽覺效果。孤松又可以在山巔上淩空獨立,形成“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的視覺奇觀。
來歷 “歲寒三友”的由來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遭權臣迫害,被捕入獄。經王安石等人營救,始得從輕定罪,安置黃州管制。
黃州即今湖北黃岡。蘇軾初到黃州時,心情很苦悶。
稍後,家眷來依,朋友來訪,蘇軾的心緒慢慢好轉,但生活上又發生了困難,便向黃州府討來了數十畝荒地開墾種植,借以改善生活。這塊地,當地人喚作“東坡”,蘇軾便自取別號為“東坡居士”。
蘇軾在東坡栽了稻、麥等農作物,又築園圍墻,造起房屋來。房子取名“雪堂”,並在四壁都畫上雪花;園子裏,則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
壹年春天,黃州知州徐君猷來雪堂看望他,打趣道:“妳這房間起居睡臥,環顧側看處處是雪。當真天寒飄雪時,人跡難至,不覺得太冷清嗎?”蘇軾手指院內花木,爽朗大笑:“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
意為風聲和泉聲就是可解寂寞的兩部樂章,枝葉常青的松柏、經冬不雕的竹子和傲霜開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聞言,對蘇軾以“三友”自勵,保持淩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肅然起敬,從此更留意對他的照顧了。
三友解釋 (1) 指。蒼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歲寒三友,更堪紅白山茶。
——元· 白樸《朝中措》 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明·無名氏《漁樵閑話》四折 宋代林景熙《霽山集》四《五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篁為歲寒友,” (2) 歲寒:喻濁世。
三友:山水、松竹、琴酒。三者為濁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所謂“歲寒三友”,即將松樹、翠竹、梅花 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的理由-- 松、竹經冬不雕,梅則迎寒開放,因稱“歲寒三友” 傳統寓意圖案。
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雕,梅則迎寒開花,故稱歲寒三友。
宋林景熙《霽山集·五雲梅舍記》:“即其居梁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孤本元明雜劇》缺名《漁樵閑話》四:“那松柏翠竹,皆比歲寒君子,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
清高宗禦制詩三集也曰:“南宋馬遠有歲寒三友圖。所繪松竹梅。
……三友圖在內府。乾隆帝有題詩。”
據此,足見宋代已把松、竹、梅作為歲寒三友了。這壹圖案花紋,明清以來的瓷器、衣料、家俱、建築等應用較多。
宋人蘇東坡曾做題畫詩曰:“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其後文人常用此三物自喻。
後又將石換成松,“松逾霜雪而高潔”,松竹梅就成了固定的組合以喻高風亮節。 相關詞:松竹梅蘭,桃李杏菊 相關[古詩] 松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晉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陳毅)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
(唐·皇甫曾)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松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
(唐·陸龜蒙) 穿松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宋·夏竦) 松風吹茵露,翠濕香裊裊。
(宋·蘇軾) 兩廊諸嶽色,九裏亂松聲。(宋·洪適) 應有山神長守護。
松風時為掃埃塵。(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巖桂,長笑無風起澗松。
(宋·何孫) 竹 好竹連山覺筍香 (宋·蘇軾)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宋·歐陽修)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詩思禪心***竹閑,任他流水向人間 (唐·李嘉佑) 修竹萬竿松影亂,山風吹作滿窗雲 (元·薩都拉)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唐·杜甫)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宋·蘇東坡)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彥)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唐·李涉)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宋·蘇軾) 梅 不是壹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蘗禪師)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詩)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壹身還滿 (五代·李煜)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宋·盧梅坡)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
7.有關花中四君子和歲寒三友的詩句松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晉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松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唐·陸龜蒙)
穿松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宋·夏竦)
松風吹茵露,翠濕香裊裊。(宋·蘇軾)
兩廊諸嶽色,九裏亂松聲。(宋·洪適)
應有山神長守護。松風時為掃埃塵。(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巖桂,長笑無風起澗松。(宋·何孫)
竹
好竹連山覺筍香 (宋·蘇軾)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宋·歐陽修)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詩思禪心***竹閑,任他流水向人間 (唐·李嘉佑)
修竹萬竿松影亂,山風吹作滿窗雲 (元·薩都拉)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唐·杜甫)
爆竹聲中壹歲除 (宋·王安石)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宋·蘇東坡)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彥)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唐·李涉)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宋·蘇軾)
梅
不是壹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蘗禪師)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詩)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壹身還滿 (五代·李煜)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宋·盧梅坡)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秀·宋)
何方化作身千億,壹樹梅花壹放翁 (宋·陸遊)
溪回谷轉愁無路,忽有梅花壹兩枝 (宋·楊萬裏)
數點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尋常壹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宋·賀鑄)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宋·盧梅坡)
8.有關“歲寒三友”,“四君子”的詩句有哪些1.《梅》 宋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2.《古風其三十八,孤蘭》 唐 李白 孤蘭生幽園。
眾草***蕪沒。 雖照陽春暉。
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
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
香氣為誰發。 3.《絕句》 金 王庭筠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4.《寒菊》 宋 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5.《小松》 唐 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