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景公問晏子曰:「忠臣之行何如?」
對曰:
1.不掩君過,諫乎前,不華乎外
2.進賢選能,不私乎內
3.稱身就位,計能定祿
4.睹賢不居其上,受祿不過其量
5.不權居以為行,不稱位以為忠
6.不掩賢以隱長,不刻下以諛上
7.君在不事太子,國危不交諸侯
8.順則進,否則退,不與君行邪也
譯文
景公問晏子說:「忠臣的德行是什麽樣子?」
晏子回答道:
1.不遮掩君王的過失,進諫於君王之前,不宣揚君過於外
2.推薦賢良選拔能人,不偏向於自己的內親
3.度量自己的德才而居官位,權衡自己的才能來接受俸祿
4.發現賢良之人不居官在他之上,接受俸祿不超過賢者的數量
5.安於自己現在的職位去作應作的事,盡力稱職就是忠於職守
6.不掩蓋賢良和隱瞞他們的優點,不刻薄下屬來獻諛國君
7.國君在位時不侍奉太子,國家危急時不交好諸侯
8.君臣相得時就立身朝廷,君臣相背時就辭官,不參與國君作邪僻不正當之事
原文
景公問晏子曰:「古之蒞國治民者,其任人何如?」
晏子對曰:「地不同生,而任之以壹種,責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壹事,不可責遍成。責焉無已,智者有不能給,求焉無饜,天地有不能贍也。故明王之任人,諂諛不邇乎左右,阿黨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
譯文
景公問晏子說:古代君臨天下治理百姓的君王,他們任用人的情況如何?
晏子回答說:土地有不同的性能,而不同性能的土地只能栽種某壹種植物,要求它什麽都能生長是不可能的;人有不同的才能,而不同才能的人只能任用他辦某壹個方面的事,不能苛求他什麽事都取得成功。要求沒有窮盡,即使聰明絕頂的人也有不敏捷的時候,要求沒有止境,天地也有不能給足的時候。所以聖明的君主任用人,讒諂阿諛的小人不能靠近他的左右,結黨營私的人不能在他的朝廷上理事;任用人的長處,不過問他的短處,任用人的擅長,不勉強他的拙劣,這就是使用人的概要了。
晏子位為齊國宰相,他效忠國家、禮敬賢士、態度謙虛、智慧充溢。他這飽含教益的言論為後人發現良才、善用人才明示了很好的標準和方法。果能照此法而行,何患不能精英薈萃?
2. 文言文——張齊賢用人(譯文)張齊賢,從右拾遺升為江南轉運使。
壹天舉行家宴,壹個仆人偷了若幹件銀器藏在懷裏,齊賢在門簾後看見卻不過問。後來,齊賢晚年任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沒有官官職俸祿。
這個奴仆乘空閑時間跪在齊賢面前說:“我侍候您時間最長,比我後來的人都已經封官,您為什麽獨獨遺忘了我呢?“於是哭泣不停。齊賢同情地說:“我本來不想說,妳又會怨恨我。
妳還記得在江南時,妳偷盜銀器的事嗎?我將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沒有靠告訴過別人,即使妳自己也不知道。我現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員,激勵賢良,斥退貪官汙吏,怎能推薦壹個小偷做官呢?看在妳侍候了我很長時間,現在給妳三十萬錢,妳離開我這兒,自己選擇壹個地方安家吧。
因為我既然揭發這件過去的事,妳也必然有愧於我而無法再留下。“仆人十分震驚,哭著拜別而去。
3. 韓臯敬笏文言文翻譯韓臯敬笏
唐朝時候有個人名叫韓臯,他是著名宰相韓休的孫子,大臣韓滉的兒子。韓臯長得很像他的父親,自從父親過世以後,因為思念父親,他就不再照鏡子了。
他天性很厚道,有宰相的氣度。
韓臯成人後,做到了戶部尚書那樣的大官。因為家裏三代都是這樣的大官,所以從祖父的時候起就傳下來壹塊朝見皇帝時拿著的手板。這塊手板從他祖父那傳到他父親,再傳到他那。他對待這塊手板非常敬重,從來沒有讓仆人動過。每天上完朝後回到家中,壹定要親自把這塊手板放到臥室裏。第二天再上朝時,他再親自去取出來。他就是這樣謹慎地對待這塊手板,因為在他心裏沒有壹刻忘記長輩的教誨。而這塊手板就是祖父、父親兩代人生命的寫照,他正是在承傳著祖輩的高風亮節,時刻都不敢虧失。
4. 用人之道 古文翻譯上令封德彜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壹世之人!”
譯: 唐太宗讓封德彜舉薦有才能的人,他過了好久也沒有推薦壹個人。太宗責問他,他回答說:“不是我不盡心去做,只是當今沒有傑出的人才啊!”太宗說:“用人跟用器物壹樣,每壹種東西都要選用它的長處。古來能使國家達到大治的帝王,難道是向別的朝代去借人才來用的嗎?我們只是擔心自己不能識人,怎麽可以冤枉當今壹世的人呢?”
寓意大概就是不因為自己無知反來去譏諷嘲笑別人,這樣只能顯得更加無知。
5. 文言文翻譯1.打撈鐵牛 原文: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壹牛且數萬斤。
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翻譯: 宋代河中府有壹座浮橋,用八頭鐵鑄的牛來固定著它,壹頭鐵牛將近幾萬斤重。
宋英宗治平年間,洪水暴漲把浮橋沖斷,牽動鐵牛沈沒到河底,廣泛征集能夠打撈出鐵牛的人。真定有個名叫懷丙的和尚,用兩只大船填滿土石使船沈入水底,把鐵牛用繩子綁在兩只大船之間的橫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將鐵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鐵牛被打撈出來。
轉運使張燾把這件事匯報給朝廷,皇上賜給懷丙和尚壹件紫衣。 2.楊布打狗 原文: 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楊布怒,將撲之。 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翻譯: 楊朱的弟弟叫楊布,他穿著件白色的衣服出門去,遇到了大雨,便脫下白衣,換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了。他家的狗不知道,迎上去向他汪汪地叫了起來。
楊布十分惱火,要去打狗。楊朱說:“妳不要打狗,妳自己也會這樣的。
倘若妳的狗出去時是壹身白而回來時卻變成了壹身黑,那妳難道不同樣覺得奇怪嗎” 3.有盲子道涸溪 原文: 有盲子道涸溪。橋上失墜,兩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墜深淵矣。
過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實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長號。
久之,力憊,失手墜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實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執壹隅以自矜嚴者,視此省哉! 翻譯: 有個瞎子經過壹條幹涸的小溪,在橋上(突然)失手墜落。(他)兩手攀住橋欄,膽戰心驚地抓得緊緊的,自認為(壹旦)失手,壹定會墜入深淵。
過路的人告訴他說:“別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實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緊橋欄大聲呼號。
過了很久,力氣(漸漸)消失了,失手墜落在地上,於是(他)嘲笑自己說:“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實地,何必(讓)自己辛苦這麽久呢?” 4.今者臣來 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諫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
'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禦者善。
'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
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 翻譯: 魏王準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壹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麽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
’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
’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壹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壹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麽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
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壹樣的嗎?” 以上這個故事現在概括為成語:南轅北轍 5.鐵杵磨針 原文: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
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
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巖。 翻譯: 磨針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離開了。他路過壹條小溪,遇見壹位老婦人,正在那裏磨壹根鐵棒,李白感到奇怪,於是就問這位老婦人在幹什麽。
老婦人說:“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李白問道:“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婦人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明白了她的意思,於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課完成了。
那老婦人自稱姓武。現在那溪邊還有壹塊武氏巖。
6. 文言文翻譯武訓,山東堂邑人。三歲父親去世了,家裏貧窮,只能靠乞討過日子,吃飯必先是侍奉母親吃,人們都說他是孝順的乞丐。七歲的時候母親又去世了,他白天出去乞討,夜裏幫人家搓麻線,每得了壹文錢就存起來,每天只用兩文錢買個粗饅頭給自己吃。
幾年後,他存了六千文,縣裏有壹個富人家,為人正直名聲很好,武訓求見(腫門不知道),看門的想打發他,他不離開,看門的就給了他錢,但他不接受,主人怕他打擾,不敢讓他進來見面。武訓長跪於門外不離開,主人不得已見了他。武訓伏在地上請求他:“我有求於您,您壹定要答應我。”主人說:“妳是想要錢嗎?”武訓答道:“我並不是向您要錢,而是把錢放在貴人這裏罷了。我有六千錢,希望存放在貴人家裏,我來取利息。壹年之後,(以子為母不知道什麽意思,子是利息,母是本金),您能答應我嗎?”主人認為這筆錢也不多,就答應了,武訓叩首感謝然後離開。後來武訓每獲利壹千錢,就拿著去富人家。就這樣過了十年,利息和本金加起來,也有不少錢了。武訓說:“我現在可以實行我的報復了。”
武訓於是租了廟宇做為學校,招收學生傳授知識,聘請老師,恭敬的拿著幹肉,有的看不起他就不答應,他就長跪不起,直到老師答應。每逢開學第壹天,壹定盛情用好菜款待老師,不以自己為主人,而是請鄉裏有聲望的人來宴席上,有的人不願意去,武訓就長跪不起,壹定得請到。十五的時候,武訓就到學校視察。教書勤快的,就拜謝。有懶惰的,就長跪在那裏,留著眼淚不起來,老師們都很敬畏他,不敢偷懶。學生有懈怠學業的,武訓也跪在那裏求他,學生也互相告誡不敢懈怠。就這樣幾十年過去了,學生畢業離開的也都數不清了。武訓每天還是以兩個粗饅頭度過了他的壹生。
武訓身材飛蛾撲而短小,相貌醜陋,乞討到80歲,未曾浪費過壹文錢,但所創辦的學校有三十幾所,有人勸說他應該娶妻,但他不答應。壹點點錢地積累,就是將辦學作為自己的事業。大概所謂“高尚的氣節和行為,得天獨厚的人”說的就是他了。
hongzhouche翻譯
7. 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人 文言文翻譯翻譯這句話,必須了解這句的語言環境。話說孟子從齊國至魯國葬了母親,回到齊國。有個叫充虞的人,他負責監督孟子母親的棺槨制造。他有疑問,向孟子請教,大意是孟子母親的棺槨太過奢華了。孟子就說了,上古時候棺槨的尺寸沒有具體規定,中古有規定,但是有這麽兩種情況:棺槨尺寸有規定,有上等木料不敢用,再有錢也不稱心;有上等木料,沒有錢也白搭。
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之,吾何為獨不然:翻譯為又有用上等木料的地位,財力也買得起,古人都如此做了,我為什麽不這樣呢?在這裏的“為”是連詞“和”“與”的意思。
孟子的這段言論,意在說明,盡孝道,不要在親人身上省錢。現在的人把經念歪了,母親生前不盡孝,死後大肆揮霍以是表示自己孝順。
8. 文言文翻譯中丞於成龍巡視到高郵。
恰好有壹個富紳家即將嫁女兒,嫁妝非常多,夜裏被盜@賊穿墻打洞席卷壹空。當地刺史束手無策。
於成龍命令關閉各個城門,只留壹個城門放行人出入,派公差頭目把守,嚴格搜查行人的裝載。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細搜查,務必找到贓物。
於成龍暗地裏叮囑公差頭目:如果有人從城門出入兩次的就把他抓起來。過了中午抓獲了兩個人,全身之外,並無其他隨行物品。
於成龍說:“他們是真正的盜@賊。”這兩個人不停地詭辯。
於成龍命令脫掉兩人的衣服搜查,發現外衣裏面套著兩身女裝,都是富紳家嫁妝的衣物。原來盜@賊們擔心第二天大搜查,急於轉移贓@物,物品太多,難以攜帶,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帶出城去。
9. 崔子忠文言文翻譯和答案原文
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東平度州人。子忠為諸生,甚貧。為文崛奧,數試而困,慨然棄去。蓽門土壁,灑掃潔清;冬壹褐,夏壹葛,妻疏裳布衣,黽勉操作,三女亦解頌讀;雖無終日之計,晏如也。工圖繪,為絕境,時經營以寄傲;更善貌人,無不克肖。當時貴人,多願與之交,皆逃避不顧。不喜飲酒,二三故人以文字過從,談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來,慕其人,多謝不見。人或尤之,笑曰:“交遊盛而朋黨立,東漢之季可鑒也。”後果有以復社植黨者,其識力過人如此!所作詩歌古文詞,人鮮知者,徒知其畫耳。董文敏公嘗謂其人、文、畫,皆非近世所常見。(選自《江西古文精華叢書?筆記卷?周亮工?書影》)
譯文
崔子忠,字青蚓。他的祖先是山東平度州人。崔子忠在州府縣學讀書時,(家境)很貧窮。他寫的文章很奇崛深奧,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於是他)很灑脫地放棄科考離開了。住的地方都是柴門土墻,(但是)灑掃得很整潔幹凈;冬天穿壹件粗布襖,夏天穿壹件葛布衫,(他的)妻子也是(穿)平常的粗衣布襖,很勤勉勞作,(他的)三個女兒也能讀書識字;雖然沒有可以保證壹日三餐的生計,但他很愉快。他善於作畫,(常常)畫壹些與世隔絕之地的絕美之景,經常借助不俗的匠心來寄托傲世之誌;更善於畫人物 *** ,沒有不逼真的。當時身份尊貴的人,大多願意與他交往,(但)他總是逃避不理人家。他不喜歡飲酒,兩三個老朋友也是以文字交往,壹起聊上壹整天也不離開。很多士人從各地趕來,都仰慕他的為人,(但他)大多推辭不見。有人責怪他,他笑著說:“交往的人太多太密切就容易被視為私結朋黨,東漢末年的歷史可以借鑒。”後來果然有以搞“復社”建立黨派的,可見他看問題的能力就是如此過人!他所作的詩歌古文,很少有人知道的,(大家)只知道他的畫而已。董其昌(謚號文敏)先生曾經稱他的為人、文章、繪畫,都不是近代以來所常見到的。
10. 文言文翻譯原文
子產治鄭,鄧析務難之。與民之有獄者約,大獄壹衣,小獄襦絝。民之獻衣,褚絝而學訟者,不可勝數。以非為是,以是為非,是非無度,而可與不可日變。
翻譯
子產治理鄭國,鄧析就想盡辦法難為他。他與有訴訟官司的老百姓約定,打小官司要送他短衣褲壹套,打大官司要案送長衫壹套。因為有老百姓要送衣服這壹點利益驅動,就有很多學習如何打官司的人,以至多得數不過來。(結果),把有罪的搞成無罪的,把無罪的搞成有罪的,有罪無罪的界限無法區分,而且有罪無罪每天都有可能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