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落中庭雜樹多》
作者:鮑照
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
問君何獨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
徒有霜華無霜質。
註釋:
1、中庭:庭院中。
2、咨嗟:贊嘆聲。
3、君:指偏為梅咨嗟的人。這句是假托雜樹的問話:妳為什麽單單贊賞梅花?
4、其:指梅。作花:開花。作實:結實。以下是詩人的回答。這二句是說梅花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實,不畏嚴寒。
5、爾:指雜樹。霜華:霜中的花。華,同花。這三句是說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在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
賞析:
《梅花落》屬《橫吹曲》,在郭茂倩《樂府詩集》中,鮑照的這首《梅花落》還算是較早的壹首。詩的內容是贊梅,但是作者先不言梅,而以雜樹襯醒,獨為梅嗟。詩人說庭中的雜樹眾多,可他卻偏偏贊嘆梅花。如果讀者再往下看,這發端的壹句,又不僅僅是起著襯醒的作用,因為襯醒的效果,使得高者愈高,低者愈低,於是便觸發了雜樹的不公之感,因而也就按捺不住地提出質問問君何獨然?這問的主語便是雜樹。獨字緊扣著偏字,將問題直逼到詩人面前,詩人回答得也很爽快,那是因為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雪之中開花,冷露之中結實。這是贊梅的理由。但是,為了使偏與獨有所交待,也為了使發問者(雜樹)對自己有所了解,所以接著又說:想想妳們吧,只能招搖於春風,鬥艷於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終沒有耐寒的品質,是所謂寒暑在壹時,繁華及春媚(鮑照《詠史》)。如此相比,則偏為梅咨嗟壹語,便得到全面而有力的闡發。
明代鐘惺說這首詩:似稚似老,妙妙(《古詩歸》)。這個評語頗有見地,也很耐人尋味。這首詩結構單純,壹二兩句直抒己見,第三句作為過渡,引出下文的申述。言辭爽直,絕無雕琢、渲染之態,比如對梅的描寫,這裏就見不到恬淡的天姿,橫斜的身影,也嗅不到暗香的浮動,更沒有什麽高標逸韻,力斡春回的頌詞,而只是樸實無華,如實道來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其句式韻腳,亦隨情之所至,意之所須,有五言,也有七言;以花字聯上嗟字成韻,以實字聯下日字成韻(沈德潛《古詩源》),新奇而不造作。詩人以如此單純樸拙、隨意自然的形式,說著並不怎麽新鮮的事情,確有幾分稚趣。然而,念其、念爾,不無情思,足見褒貶之意,早存於心,所以觀點鮮明,壹問即答,且能不枝不蔓,舍形取神,切中要害,是亦決非率意而成。今日畫梅兼畫竹,歲寒心事滿煙霞(鄭板橋《梅竹》)。畫家心事在畫中,詩人的心事也藏在詩中。《南史本傳》中的記載:(鮑)照嘗謁(劉)義慶,未見知,欲貢詩言誌,人止之曰:郎位尚卑,不可輕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載上有英才異士沈沒而不聞者,安可數哉!大丈夫豈可遂蘊智能,使蘭艾不辨,終日碌碌與燕雀相隨乎?於是奏詩(《南史》卷十三)。這段文字不僅可以使讀者窺見其人,亦有助於理解這首詩。如果說傲霜獨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誌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寫照,當然也可以說是詩人自我形象的體現。那麽,零落逐寒風的雜樹,便是與時俯仰、沒有節操的齷齪小人的藝術象征。詩人將它們加以對比,並給予毫不含糊地褒貶,壹方面反映了詩人愛憎分明、剛正磊落的胸懷,壹方面也表現了他對蘭艾不辨、貴賤不分的世風的抨擊和抗爭。蕭滌非先生曾經說:鮑照位卑人微,才高氣盛,生丁於昏亂之時,奔走乎死生之路,其自身經歷,即為壹悲壯激烈可歌可泣之絕好樂府題材,故所作最多,亦最工(《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這首詩雖是詠物,然其身世境遇、性格理想、誌趣情懷無不熔鑄其中。就以上所言,則又顯示出它的慷慨任氣,沈勁老練的特色。因而,那似稚似老的評語實在是精當絕妙。
鮑照 贈範曄詩《贈範曄詩》
作者:鮑照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壹枝春。
註釋:
1、驛使:傳遞書信、文件的使者。
2、隴頭:隴山,在今陜西隴縣西北。
翻譯:
折梅花的時候恰好遇到信使,
於是將花寄給妳這個身在隴頭的好友(指範嘩)。
江南也沒什麽(可以相贈),
且送給妳壹枝報春的梅花吧。
賞析:
古今吟詠嶺梅詞不下千章,最早的是晉代陸凱《贈範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壹枝春。《直隸南雄州誌》載,南雄城南有寄梅驛,即取折梅逢驛使詩語。該驛曾經宋紹興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錫綸有《寄梅驛》詩雲:壹枝春可當人情,投贈南州艷此清。妙是不登供帳例,香風千古被征行。
陸凱是三國時人。《三國誌。陸凱傳》載:陸凱,字敬風,吳郡吳人也。丞相遜族子也。黃武初為永興諸暨長,所在有治跡,拜建武都尉。領兵雖統軍眾,手不釋書。赤烏中除儋耳太守,討珠崖,斬獲有功,遷為建武校尉。又《三國誌。孫權傳》載:赤烏四年秋七月,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以兵三萬討珠崖儋耳。
這首詩當是陸凱率兵南征度梅嶺時所作。他在戎馬倥傯中登上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於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範嘩,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就出現了折梅賦詩贈友人的壹幕。他那雖統軍眾,手不釋書的儒將風度躍然出現在讀者眼前。
《贈範嘩》寥寥20字,簡樸中道出了真摯的友情,平淡中顯出了高雅的意境。壹枝春作為梅花的象征,向人們預示著美好的春天即將來臨,祝願人們的美好祈望定能實現。
範曄是誰?南北朝劉宋時有個編寫《後漢書》的範曄,但他距三國近200年,肯定不是這個範曄,而是三國另壹個範曄。有的人則認為範嘩是劉宋時的範嘩,而陸凱不是三國吳的陸凱,而是劉宋時的另壹個陸凱。熟是熟非,有待考證。
陸凱這首詩不過二十個字,卻包含無限的詩趣和感情。當陸凱懷念範曄的時候,為了表達高潔與純摯的感情,特地折取壹枝梅花,托傳遞書物的信使帶給範曄,所謂隴頭人,因為範曄時在陜西長安,隴山在陜西隴縣,所以用隴頭人以代。不言而喻,陸凱折花遙贈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馳名於世的。隱居西湖的林逋有詠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韻的寫照。江南是文物之邦,物豐文萃,但陸凱認為別的禮物不足以表達他對範曄的情感,所以說江南沒有什麽可貴的東西堪以相贈,唯有先春而至為報春訊的梅花是最適當的,因而遙遙千裏,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征他們之間的崇高友誼。大概人陸凱贈詩開始,壹枝春就成為梅花及贈別的代稱了。可見影響的深遠。唐宋以下歷代詩人都有類似的吟詠,劉克莊寫道:輕煙小雪孤行路,折滕梅花寄壹枝,是襲取了陸凱的意境;高啟寫道:無限春愁在壹枝,是套用了陸凱詩以寄托感情。後來連唱曲的詞牌也取了《壹枝春》的曲名。《武林舊事》就曾記有壹段故事:除夕,小兒女終夕嬉戲不寐,謂之守歲,守歲之詞雖多,極難其選,獨楊守齊《壹枝春》最為近世所稱。可見壹首小詩也有傳世的藝術魅力。它的藝術美在於樸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節,特定的環境,把懷友的感情,通過壹種為世公認具有高潔情操的梅花表達出來,把抽象的感情與形象的梅花結為壹體了。
鮑照 擬行路難·其六《擬行路難其六》
作者:鮑照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聖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註釋:
1、案:壹種放食器的小幾。又,案,即古椀(碗)字。
2、會:能。這句是說壹個人生在世上能有多久呢?
3、安能:怎能。蹀躞(dixi疊謝):小步行走的樣子。這句是說怎麽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飛呢。
4、弄兒:逗小孩。戲:玩耍。
5、孤且直:孤高並且耿直。這二句是說自古以來聖人賢者都貧困不得意,何況像我們這樣孤高而耿直的人呢!
賞析:
這首詩也是反映的仕途失意與坎坷。和《擬行路難瀉水置平地》相比,表現形式上純用賦體,抒述情懷似亦更為直切。
全詩分三層。前四句集中寫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憤心情。壹上來先刻畫憤激的神態,從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這樣三個緊相連結的行為動作中,充分展示了內心的憤懣不平。詩篇這壹開頭劈空而來,猶如巨石投江,轟地激起百丈波瀾,壹下子抓住了讀者的關註。接著便敘說憤激的內容,從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縛下有誌難伸、有懷難展的處境。再聯想到生命短促、歲月不居,更叫人心焦神躁,急迫難忍。整個心情的表達,都采取十分亢奮的語調;反問句式的運用,也加強了語言的感情色彩。
中間六句是個轉折。退壹步著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為,不如丟開自己的誌向,罷官回家休息,還得與親人朝夕團聚,***敘天倫之樂。於是適當鋪寫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場景,雖則寥寥幾筆,卻見得情趣盎然,跟前述官場生活的苦厄與不自由,構成了強烈的反差。當然,這裏寫的不必盡是事實,也可能為詩人想象之辭。如果根據這幾句話,徑自考斷此詩作於詩人三十來歲壹度辭官之時,不免過於拘泥。
然而,閑居家園畢竟是不得已的做法,並不符合作者壹貫企求伸展抱負的本意,自亦不可能真正解決其思想上的矛盾。故而結末兩句又由寧靜的家庭生活的敘寫,壹躍而為牢騷愁怨的迸發。這兩句詩表面上引證古聖賢的貧賤以自嘲自解,實質上是將個人的失意擴大、深化到整個歷史的層面懷才不遇並非個別人的現象,而是自古皆然,連大聖大賢在所不免,這足以證明現實生活本身的不合理。於是詩篇的主旨便由抒寫個人失意情懷,提升到了揭發、控訴時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這是壹次有重大意義的升華。還可註意的是,詩篇終了用孤且直三個字,具體點明了像作者壹類的誌士才人坎坷凜冽、抱恨終身的社會根源。所謂孤,就是指的孤門細族(亦稱寒門庶族),這是跟當時占統治地位的世家大族相對講的壹個社會階層。六朝門閥制度盛行,世族壟斷政權,寒門士子很少有仕進升遷的機會。鮑照出身孤寒,又以直道相標榜,自然為世所不容了。鐘嶸《詩品》慨嘆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是完全有根據的。他的詩裏不時迸響著的那種近乎絕望的抗爭與哀嘆之音,也不難於此得到解答。
前面說過,同為詩人抗議人生的哀歌,此詩較之《擬行路難瀉水置平地》的正言若反、半吐半吞,寫法上要直露得多,但此詩也並非壹瀉到底。起調的高亢,轉為中間的平和,再翻出結語的峭拔,照樣是有張有弛,波瀾頓挫。音節安排上由開首時七言長調為主,過渡到中間行雲流水式的五言短句,而繼以奇峰突出的兩個長句作收煞,其節奏的高下抗墜也正相應於情感旋律的變化。所以兩首雜言體樂府仍有許多***同之處。再進壹步,拿這兩首感憤言誌之作,來同前面那些借思婦口吻言情的篇什相比較,風格上又有不少異同。前詩婉曲達意,這裏直抒胸臆;前詩節拍舒徐,這裏律動緊促;前詩情辭華美,這裏文氣樸拙隨物賦形,各有勝境。不過無論哪壹類題材,都能顯現出作者特有的那種奇思煥發、筆力健勁的色調,這正是鮑照詩歌最能打動人心的所在。《南史》本傳用遒麗二字評論他的樂府創作,後來杜甫也以俊逸概括其詩風,其實俊和麗還只標示出它的體貌,逸和遒才真正攝得它的神理。從鮑照的俊逸到李白的飄逸,是有著壹脈相承的關系的。
梅花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作品賞析
[註釋]. 1.淩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簡析:
這首詩通過寫梅花,在嚴寒中怒放、潔白無瑕,贊美了梅花高貴的品德和頑強的生命力。
------------------------------------------------
梅,古之“四君子”之壹。“四君子”是古代文人從物與環境的結合中提煉出的具有特別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這些意象往往有這樣壹種模式:竹,多以畫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許文字,以竹之斑駁融文之參差,所謂景中寫意。松,以畫,畫姿則聯想盡在松姿中;以詩寫神,則松姿盡在想象中,以畫以詩,展姿現神,皆謂借物言誌。蘭,以植,植之盆庭院,飛香於書齋,蘭香清,書香雅,謂之淡泊,謂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詩可畫,不同的是松以畫傳神,梅以詩傳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蘭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詩中表達的意境尤為豐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幾句詩句略出了幾枝梅,恰把這幾個特征都寫出來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獨角戲,環境只是作為壹種陪襯,主要還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與環境結合,當然在墨畫中環境可以是空白,然而這就是壹種環境,只不過比較朦朧。
《梅花》中以“墻角”兩字點出環境,極其鮮明,極具意境。墻角顯得特別冷清,看似空間狹小,其實作者以墻角為中心,展開了無限的空間,正是空闊處在角落外,見角落便想到空闊。“數枝”與“墻角”搭配極為自然,顯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這“數枝梅”的姿態。“淩寒”兩字更是渲染了壹種特別的氣氛,寒風沒模糊掉想象中的視線,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趕跑了,帶來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還是直梅,讀者總會覺得腦海中有壹幅有數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畫。“獨自開”三字就如壹劍劈出分水嶺般巧妙地將梅的小天地與外界隔開了,梅的卓然獨“橫”(梅枝不“立”),梅的清純雅潔的形象便飄然而至。“遙知不是雪”,雪花與梅花——自然界的壹對“黃金搭檔”,兩者相映成輝,相似相融,似乎是壹體的。而作者明確“看出”“不是”,並且是“遙知”。為什麽?“為有暗香來”。“暗香”無色,卻為畫面上了壹片朦朧的色彩。清晰與朦朧交錯,就像雪中閃爍著壹個空洞,造成忽隱忽現的動感。也像飄來壹縷輕煙,波浪式的前進,橫攔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筆墨層層展開意境,幾筆實寫提起無限虛景,梅之精神也被表達得淋漓盡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讀者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