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的蜀道難詩歌:王尊奉漢朝,靈關不憚遙。高岷長有雪,陰棧屢經燒。輪摧九折路,騎阻七星橋。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
蜀道難是南朝詩人陰鏗創作的壹首五言古詩。起筆兩句先從歌詠前人赴蜀之事入手,引出對蜀地山川險阻的描寫。中間四句,寫蜀道險要難行,從大處寫意著筆,岷山高聳,終年積雪,棧道連桓,深谷萬丈,九折路使車毀壞,七星橋阻擋坐騎。
結尾兩句通過對蜀中山川險阻的具體描繪,發出“功名詎可要”的感慨,這正是生當亂世、屢歷仕艱的詩人內心矛盾的自然流露。全詩以洗練的筆墨勾勒了自然形勢的高險,緣景生情,融入了詩人的身世之悲,使此詩在思想意義上有所突破。
陰鏗何時何故入蜀已無從考證,但從他《行經古墓》“霏霏野霧合,昏昏隴日沈”的句子來看,他經隴道達蜀應該不止壹次。陰鏗舉止不同於眾人,又非世族,仕梁並不得意,早期的《蜀道難》正是借詠蜀道之難,慨嘆功名難得的。
這首詩表現隴蜀道之難的主要意象,是“高山積雪”“陰棧屢燒”“輪摧九折”“騎阻星橋”,但落腳點在蜀道難的含義上。全詩既寫了蜀道之艱難,又連類取譬,發出仕途艱難的感慨,就思想意義而言,較之僅僅描寫蜀中山川艱難的同題之作,顯然是有所突破的。
文學賞析
蜀道難原是詳述蜀中山川險阻的,陰鏗此詩雖亦歌詠了蜀中山川險阻這壹傳統內容,但它同時還贊揚了王尊,並流露出“功名詎可要”的想法,在思想意義上是略有突破和豐富的。起筆先從歌詠前人赴蜀之事入手。
這是對漢代王尊不懼險阻、忠誠事國的稱頌,也是要通過他赴蜀做益州刺史壹事,引出對蜀地山川險阻的描寫。“高岷長有雪”以下四句,就展開對蜀中山川險阻的具體描繪。“高岷長有雪,陰棧屢經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