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體詩
古體詩的特點是形式靈活,四言、五言、七言和雜言均可,句數也不限定,沒有嚴格的律格(南北朝之前“格律”本身就尚未產生),用韻靈活。
2、 近體詩
近體詩的概念是唐代人提出來的,他們把唐代以前的詩叫“古體”,把他們那個時代的詩叫“近體(有的又叫今體)”,以後人們就沿用了這個說法,但壹定要明確這個概念現在已經擴大了,凡是古代那些用韻、字數、句數、平仄靈活的詩都叫古體詩,也就是說不僅唐代以前的詩基本上都是古體詩,唐代、宋代、元明清都有古體詩。近體詩的特點是句數有定,平仄有定,用韻嚴格。它包含律詩及絕句兩種。
3、新詩
新詩,興起於“五四運動”。如果把古體詩看著古代自由詩的話,新詩則是壹種在押韻、字數、平仄等方面比古體詩還要自由的白話詩。
4、詞
詞是由詩衍化而來的,興起於唐代中葉,盛行於宋。詞的用韻、平仄、字數、句數與近體詩壹樣,都有嚴格的規定,並且詞是歌唱的文學,因而詞有詞調,詞牌就是詞調的名稱,只是多數詞調已經失傳,我們今天只能看到詞牌了。如詞牌“漁家傲”所管62字,上闕31字,下闕31字。後人填“漁家傲”的詞,就只能按這個規則辦(偉大的詞作家創新改變另當別論)。例如李清照的《漁家傲·記夢》和範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在格式上是完全壹樣的,不同的方面只是內容、風格、表現手法等。
5、曲
曲與詞大體相同,也是歌唱的文學,格式上嚴格,也有曲調,叫曲牌,但押韻、平仄都要寬松壹些,並且多用口語。只要把《竇娥冤》中的唱詞與宋詞比壹比,差別就壹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