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每個人出國的目的也各有不同,這位同學的情況,可能就是家裏面讓他出國逛壹圈,見識壹下國外的樣子,就當是旅壹個長期的遊。雖然這可能不是很符合當下最正確的價值觀,但是,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很多同學應該和小編壹樣,不認同這位同學的做法。放著大好的教育資源,然後自己浪費掉,真是讓旁人覺得可惜。
講道理的說,相信許多同學留學的初衷還是因為自己有著更高的追求的,作為壹名外國人,在自己不熟悉的地方,用不是自己的母語學習新的知識,而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想要成功,這本身就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
走出舒適區。相信大家對這句話應該都十分熟悉了,在各種各樣的雞湯文裏面應該都有出現過。出國要面對的,絕對不僅僅是日常生活方面的不便,更多的是壹種精神上的折磨。
生活上,可能壹開始出去的時候,會覺得吃的不習慣,很多留學生喜歡說,外國的食物無法滿足我的“中國胃”;花費忽然之間變多了,剛過去的時候,不了解物價,所以,看什麽都會先換算成人民幣,然後什麽都覺得貴;剛到陌生的環境,面對不同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相信很多人壹開始也會吃虧,甚至受騙上當;有的時候沒有錢,還可以省著花,要是生病,就不是錢不錢的問題了,之前看到壹位留學生留言說,在美國生個病,比來回的機票錢加上在國內看病的費用加起來都貴。
精神上的壓力就更大了,相信初到外國,沒有不想家的同學吧?特別逢年過節,自己壹個人吃著披薩看了會兒網絡上的春節聯歡晚會,再繼續趕paper的絕對不只是壹個人;學習方面也是壓力很大,我看知乎上有人評論說,學理科拼不過同胞,學文科拼不過外國人,對滿地是學霸的外國校園絕望了;還有,被提到最多的壹個詞,可能就是孤獨。不僅僅是指學習上,生活上,最重要的是,即使是身處party,偶爾也會覺得自己是無比孤獨的。就像阿桑的那首葉子壹樣,狂歡,是壹群人的孤單。
狂歡,是壹群人的孤單
可能上面說的很多的例子有些極端了,但是,小編在網上看到許多人在再次提起留學的過程的時候,語氣或是自嘲,或是淡然,但大多是充滿著感激和回味的。感激當年自己的努力,回味自己當年的辛苦。
雖然再回頭的時候,可能已不在辛苦,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那可能是自己第壹次認識到自己,原來我還可以做到這樣。
總會迎來自己的成功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