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成斬將奇難敵,酒熟封侯快未如。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將進酒,杯莫停。
酒酣耳熱處,意氣素霓生。 ----這是第壹種,豪氣萬丈,酒壯其膽色的。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壹杯無。昨夜雨疏風驟,濃睡未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溫馨舒適的生活,以酒添其意境。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以美酒待客,壹者是主人體面,二者也增 加歡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生命如此短暫,理想無法實現的壹瓠苦酒。
2.古詩中酒的意境詩成斬將奇難敵,酒熟封侯快未如。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將進酒,杯莫停。
酒酣耳熱處,意氣素霓生。
----這是第壹種,豪氣萬丈,酒壯其膽色的。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壹杯無。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未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溫馨舒適的生活,以酒添其意境。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以美酒待客,壹者是主人體面,二者也增 加歡趣。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生命如此短暫,理想無法實現的壹瓠苦酒。
3.中國古詩文中關於“酒”的意象(1)悲
例1:“置酒高堂,悲歌臨觴,人壽幾何,逝如朝霜。”(陸機《短歌行》)。
例2:“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時名扇外塵。”(戴叔倫),
例3:“不堪身外悲前事,強向杯中覓舊春。”(李益)。表達歷經世事回首往昔的獨酌,淒涼感慨,恍然如夢。
(2)歡
例1:“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盡酒》)。把借酒澆愁寫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流的氣勢和力量。
例2:“五陵年少金市東,爭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這是青春時代少年遊俠的豪飲,俠氣幹雲,放蕩無羈。
例3:“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王維《少年行》),寫出了少年遊俠的昂揚意氣,富有浪漫主義氣息。
(3)離
例1:“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這兩句看似脫口而出的勸酒之辭,卻是作者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映現。其中既有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也有對友人處境與心態的深刻體察,同時還寓有前途珍重的懇切祝願。
例2:柳永的《雨霖鈴》是壹首餞別之作,其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表面上是在寫離人酒醒之後,看到岸邊蕭疏的楊柳,殘月在天,清光如水,更加觸發了離別的傷感。而其中的意蘊卻不止於此,它甚至使人聯想到,人生的許多痛苦在人的清醒之時,將會愈發感到痛苦,所以不如不醒。
(4)合
例1:“十載相逢酒壹卮,故人才見便開顏。”(歐陽修《浣溪沙》)。
例2:“新豐主人新酒熟,舊客還歸舊堂宿”( 儲光羲),
例3:“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陸遊)。相聚總是壹種歡樂,人生喜相逢。酒在這時充分展現了相聚的心境。
(5)喜
例1:“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兵收河南河北》)。
例2:“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州”(李白),這是盛唐的美酒,酒香濃烈,洋溢著唐帝國雄健開朗、自信樂觀的民族豪情。
(6)樂
例1:“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懷。”(杜甫《客至》)。例2:“我醉君復樂,陶然***忘機。”(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閑暇無事與朋友對飲,其樂也融融。
(7)哀
例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以酒禦寒,而酒敵不過寒,借酒消愁,酒又不能解愁。此時的菊花滿地堆積,雖言其盛,卻已憔悴雕零,它隱含著生命將逝的悲哀。這種悲哀來自於作者所經歷的國破、家忘、夫死、獨守的苦難的人生經歷,表達了壹種飽經憂患的絕望之情。
(8)愁
例1:“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後,趙壹度“負笈遠遊”,重九飲酒賞菊,本是詩人雅興。如今,美酒無人***飲,好菊只能獨賞。不言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5653233其愁,但愁在其中,但這只是壹種淡淡的憂傷,雖然,“人比黃花瘦”,但卻是既有對菊花的賞識,也有孤芳自賞的味道。因為她與丈夫的離別只是暫時的缺憾。
4.關於酒的詩句客中行 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關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頌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言為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月下獨酌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淩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李白 (701—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與杜甫並稱“李杜”。唐代還有壹位詩人叫李賀,號“詩鬼”,和李白有得壹比。
兩人統屬浪漫主義風格,想象奇偉,用詞誇張。但相比而言,李白詩多信筆揮撒,自然天成。
李賀則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盡心機,可謂“嘔心瀝血”。從成就來看,二人不可相提並論。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另說見後)。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
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幹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壹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
可是,十年漫遊,卻壹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壹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壹理想而奮鬥。
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
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5.求關於“酒“的詩句愁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醉人不過花***酒,花是美人酒是愁”
鄉情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鄉親”
友情
“中年心事濃如酒 暗香浮動 少友情懷總是詩”
“愛情如茶,友情如酒”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喜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 醉酒當歌 人生幾何 ”
6.描寫酒的詩句以及對於該詩句的賞析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壹次盛宴,描摹了征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壹句用 “欲飲”兩字,進壹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征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語,倍覺悲痛。”歷來評註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清代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從內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施補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眾論殊多,見仁見智,學人自悟。
邊地荒寒艱苦的環境,緊張動蕩的征戍生活,使得邊塞將士很難得到壹次歡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麽壹次,那激昂興奮的情緒,那開懷痛飲、壹醉方休的場面,是不難想象的。這首詩正是這種生活和感情的寫照。詩中的酒,是西域盛產的葡萄美酒;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稱“夜光杯”;樂器則是胡人用的琵琶;還有“沙場”、“征戰”等等詞語。這壹切都表現出壹種濃郁的邊地色彩和軍營生活的風味。
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壹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瑯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第二句開頭的“欲飲”二字,渲染出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誘人魅力,表現出將士們那種豪爽開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時,樂隊奏起了琵琶,酒宴開始了,那急促歡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使已經熱烈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這句詩改變了七字句習用的音節,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強了它的感染力。這裏的“催字”,有人說是催出發,和下文似乎難以貫通。有人解釋為:催盡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是著意渲染壹種歡快宴飲的場面。
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壹個“悲”字。後來更有用低沈、悲涼、感傷、反戰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依據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幾人回”,顯然是壹種誇張的說法。清代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傭說詩》)這話對我們頗有啟發。為什麽“作悲傷語讀便淺”呢?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嘆。讓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吧:耳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妳斟我酌,壹陣痛飲之後,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麽,醉就醉吧,就是醉臥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們不是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嗎?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並不是什麽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臥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壹致的。這是壹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壹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給人的是壹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這首詩壹直為人們所傳誦。
7.中國古詩文中關於“酒”的意象(1)悲 例1:“置酒高堂,悲歌臨觴,人壽幾何,逝如朝霜。”
(陸機《短歌行》)。例2:“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時名扇外塵。”
(戴叔倫),例3:“不堪身外悲前事,強向杯中覓舊春。”(李益)。
表達歷經世事回首往昔的獨酌,淒涼感慨,恍然如夢。(2)歡例1:“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李白《將盡酒》)。把借酒澆愁寫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流的氣勢和力量。
例2:“五陵年少金市東,爭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這是青春時代少年遊俠的豪飲,俠氣幹雲,放蕩無羈。
例3:“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王維《少年行》),寫出了少年遊俠的昂揚意氣,富有浪漫主義氣息。(3)離例1:“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這兩句看似脫口而出的勸酒之辭,卻是作者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映現。
其中既有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也有對友人處境與心態的深刻體察,同時還寓有前途珍重的懇切祝願。例2:柳永的《雨霖鈴》是壹首餞別之作,其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表面上是在寫離人酒醒之後,看到岸邊蕭疏的楊柳,殘月在天,清光如水,更加觸發了離別的傷感。而其中的意蘊卻不止於此,它甚至使人聯想到,人生的許多痛苦在人的清醒之時,將會愈發感到痛苦,所以不如不醒。
(4)合例1:“十載相逢酒壹卮,故人才見便開顏。”(歐陽修《浣溪沙》)。
例2:“新豐主人新酒熟,舊客還歸舊堂宿”( 儲光羲),例3:“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陸遊)。相聚總是壹種歡樂,人生喜相逢。
酒在這時充分展現了相聚的心境。(5)喜例1:“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杜甫《聞官兵收河南河北》)。例2:“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州”(李白),這是盛唐的美酒,酒香濃烈,洋溢著唐帝國雄健開朗、自信樂觀的民族豪情。
(6)樂例1:“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懷。”(杜甫《客至》)。
例2:“我醉君復樂,陶然***忘機。”(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閑暇無事與朋友對飲,其樂也融融。(7)哀例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以酒禦寒,而酒敵不過寒,借酒消愁,酒又不能解愁。
此時的菊花滿地堆積,雖言其盛,卻已憔悴雕零,它隱含著生命將逝的悲哀。這種悲哀來自於作者所經歷的國破、家忘、夫死、獨守的苦難的人生經歷,表達了壹種飽經憂患的絕望之情。
(8)愁例1:“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後,趙壹度“負笈遠遊”,重九飲酒賞菊,本是詩人雅興。
如今,美酒無人***飲,好菊只能獨賞。不言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5653233其愁,但愁在其中,但這只是壹種淡淡的憂傷,雖然,“人比黃花瘦”,但卻是既有對菊花的賞識,也有孤芳自賞的味道。
因為她與丈夫的離別只是暫時的缺憾。
8.關於酒的古詩中國人愛酒,中國古詩中關於酒的好作汗牛充棟。
原想上網查查有沒有人對此作過匯攏,無意間卻翻出壹篇好文章,是幾位網友對白居易壹首小詩的評論,隨意而精到,語間流露出的淡談溫情,正如此詩的意境。問劉十九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壹杯無。
如意: 這是我最愛的壹首五言詩。想那綠該是淺淺的綠,嫩生生浮在杯中,讓人想起春天。
而那紅該是近似於紫砂般的敦實的紅,透出通紅的炭火,可以暖身,可以暖心。雪是冷的,酒是溫的,情是熱的,極端素樸的句子,描驀出極端素樸的景致,可是因了有情的緣故,顯出極端的壹種美麗來,讓人沈醉的豈只是酒呢?那樣的壹份溫暖,是可以把人從冰天雪地的荒寒中隔離開的,是可以讓人心中的冰層壹點點融化的。
chunfu: 少時曾讀過此詩,後來可能淡忘了。最近又在書院之中見到,很喜歡。
閑暇時那詩句和意境便常常不自覺地從腦海中泛出,於是便在心中反復吟誦,於是心中便生出壹種情緒,“美啊!”。這種感受本來是難以言明的,如非要說:CHUNFU也只能道出自己想到了什麽: 清靜,優閑的農家生活,淳樸的世風; 返樸歸真的感受; 生活的真意。
生活,真美! 最後兩句,真是人體天意,天遂人願。陳拴牛: 這首也壹直是俺最喜歡的:-) 最後好像是:更飲壹杯無? 也許是俺記錯了,現在也沒法查,但您不覺得"更"字要好些嗎? 如意:關於“能飲壹杯無” 呵呵,知音!不過我仍認為以“能”字為好。
我手裏的兩個版本,蘅塘退士編《唐詩三百首》和武漢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選註的《新選唐詩三百首》中,此詩的末句都是“能飲壹杯無”,而我個人也認為,以“能”字為好。相比“更”,“能”更顯出對友人的關切和呵護,天晚欲雪,寒意侵骨,“能飲壹杯無”,壹杯酒,壹片情,這發問的情態實在傳神,而若是“更”,好象已是酒過三巡,雖也是殷勤勸客,但那種冷熱的對比,弱了很多,而勸友人以酒驅寒的心意,也不免淡了許多,和壹般的寒喧區別不大了,不能更好地突出二人情意。
壹己之見,還請指正。陳拴牛: 您那些書俺也都有,可惜現在手頭連個中國字的書也見不到,想必壹定是“能”字了。
但俺還是覺得“更”字好些:-) 的確。“能”字顯出對友人的關切和呵護,但感覺是軟語相向,透著點假,莫如“更”字有豪氣,仿佛是說:馬上要大雪了,還走什麽走,喝個痛快拉倒!哈哈,俺喜歡這種氣氛。
對不起啊,俺是個牛脾氣,比較倔。 俺總是喜歡懷疑,小時候讀那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還?”,俺就壹直不明白為什麽不用“歸”字代替“還”字,從韻節上“歸”字要好些,等大了點,才感覺到“還”字那種得勝後興高采烈著急回家的意思,好比“鞭敲金蹬響,齊唱凱歌還。”
唉,畢竟杜甫只有壹個啊!蕭然: 周美成“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不如”二字,與此意正相仿佛,只是其境不及唐詩高遠。“能飲壹杯無?”聞之直欲將此杯壹飲而盡。
Little Fish:“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是邀酒詞……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是邀酒詞,所以說“能飲壹杯無”;“更飲”則是勸酒詞。二者意境有壹些差別。
為什麽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是邀酒詞呢?生活中這樣的對話其實很多。比如:“我這裏有壹支20年的紅酒,要不要過來搞定它?”如果說成“我這裏有壹支20年的紅酒,來來來,再喝壹杯!”就有些別扭了。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能飲壹杯無”其意在己,更多是想讓朋友來陪陪自己;“更飲壹杯無”,其意在人,有關切之情而無落寞之意。 五絕最為難做,也最為難解。
能做到精妙已屬不易,要做到象這壹首有情境、有情調、有意境而又平淡如水,非大師而不能;而解讀既難,以上如有謬誤,想必大家定能體諒。如意: (“紅酒”句是妙語,詼諧而生動!倒是想起兩則古人邀函,錄來與大家***賞。)
壹 遙想過雨蓮房,紅妝濯濯,辱命佐花前之酒,是誠近君子之光也。何幸如之!敬當趨侍左右,折碧筒而痛飲,抖玉麈以高談。
二 小池碧荷正長,頗如金莖擎玉露也者。每晨貯珠露壹大顆,傾數葉則盈勺,冷吸之可比鎮心瓜,尚可以擬長生也。
客若來,即以此當鳳茗,足下何日過我乎 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人們在飲酒贊酒的時候,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
這些名字,大都由壹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文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
這也是中國酒俗文化的壹個特色。 歡伯: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
這個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其後,許多人便以此為典,作詩撰文。
如宋代楊萬裏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詩之四中寫道:“貧難聘歡伯,病敢跨連錢”。又,金代元好問在《留月軒》詩中寫道,“三人成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杯中物: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