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經罵人諧音

詩經罵人諧音

《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詩歌作品。雖然《詩經》中的詩歌大多都是以歌頌、贊美、描述為主,但也有壹些詩歌中含有罵人的諧音列舉如下:

1、《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其中的匪與非諧音,意思是不是,暗指對方不講道理、不可理喻。

2、《小雅·節南山》:不吊不祥,威儀不類。其中的不吊與不調諧音,意思是不協調、不合適,暗指對方行為不端、不合規矩。

3、《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其中的不盈與不贏諧音,意思是不勝、不如,暗指對方能力低下、不如自己。

4、《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其中的無儀與無恥諧音,意思是沒有羞恥之心,暗指對方道德敗壞、不知羞恥。

5、《小雅·正月》:民之無辜,並其臣仆。其中的無辜與無姑諧音,意思是沒有婆婆,暗指對方沒有家教、缺乏教養。

詩經的由來:

《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311首詩,其中6篇為笙詩,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現存305篇。關於《詩經》的起源,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1、采詩說:最早的記載出自《漢書·藝文誌》,其中提到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這說明了《詩經》中的部分詩歌是由古代官員采集而來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民情、考察政治得失。

2、獻詩說:根據《國語·周語》記載,周朝的天子為了考其俗尚之美惡,下令樂官到民間采集民歌,而樂官則將這些民歌進行加工整理,獻給天子。這種說法認為,《詩經》中的詩歌是由樂官加工整理後獻給天子的。

3、刪詩說: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是司馬遷,他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提到: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這種說法認為,《詩經》是由孔子刪定的,他從原先的3000多首詩中挑選出311首,進行了加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