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花兒會的花兒會的史料記載

花兒會的花兒會的史料記載

“花兒”最早的記載在明朝神宗萬歷年間,著名學者趙宗福先生撰寫的《花兒通論》壹書中,就引用明朝神宗萬歷年間遊宦西北的山西詩人高洪的《古鄯行呤之二》“青柳垂絲夾野塘,農夫村女鋤田忙;輕鞭壹揮芳徑去,漫聞花兒斷續長。”的詩句,這個詩句是迄今發現最早描寫“花兒”的,它形象地再現了古鄯(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古鄯鄉)的田園風情圖。

清朝道光年間葉禮的《甘肅竹枝詞》“男撚羊毛女種田,邀同姊妹手相牽;高聲歌唱花兒曲,個個新花美少年。”則把當時農夫村女田野鋤草漫花兒的情景表現得很生動。

清朝龔景翰編的《循化誌》中“打兒架山上、野花極繁,多不知名,惟牡丹芍藥可指數。”中提到的牡丹就是今天青海省同仁縣獨產的黃牡丹,“打兒架”即臨夏西部的達裏加山。大詩人解縉也曾用“至今花鄉似鹹京”的語言描寫臨夏的花事。

臨洮大詩人吳鎮的“枹罕花似小洛陽,金城得此詎尋常。但能醇酒千壺醉,安用雕欄八寶裝,大帥雄風傳北勝,美人國色在西方,竹間水際今又昔,豈獨聲華重步唐”及”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等詩文,道出了河州牡丹的超然風姿,也表明外鄉人對河州牡丹的喜愛。

清朝詩人吳鎮更是贊道“花兒饒比興,番女亦風流。”從以上詩詞中可以看出,在明朝,農夫或婦女起初從田園獨唱“花兒”開始,逐步形成了清朝男女對唱“花兒”,這種在野外單壹的“花兒”對唱,自然又成為“花兒會”組合中最初的演唱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