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詞是壹種語言藝術,在古典詩歌作品中頻現。在《詩經》的305篇作品中,就有 204篇運用了此種藝術手法。例如《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在漢代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中,就出現了23個疊詞。諸如“纖纖作細步”“隱隱何甸甸”“感君區區懷”“恨恨那可論”等。而臻於唐宋時期,詩詞作品中更加頻繁地使用疊詞。例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白居易《長恨歌》:“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秦觀《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孟郊《遊子吟》:“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蘇軾《水龍吟》:“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王維《積雨輞川莊作》:“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可以說疊詞的詞性是多樣的,諸如形容詞、動詞、名詞、量詞等。同時其位置也不固定,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有的在句尾。
效果
1.運用疊詞會增強詩詞作品的節奏美、韻律美,讓它悅耳動聽。例如唐代詩人寒山的《杳杳寒山道》:“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這裏有八組疊詞,即“杳杳”“落落”“啾啾”“寂寂”“淅淅”“紛紛”“朝朝”“歲歲”。節奏明快,抑揚頓挫之感油然而生。
2.生動地刻畫、描摹景物,進而突出特定景物的特征。例如屈原的《山鬼》:“雲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石磊磊兮葛蔓蔓”“雷填填兮雨冥冥”。描繪出清新幽艷的景象。
3.起強調作用,有利於表達強烈的思想情感。例如陸遊《釵頭鳳》:“壹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錯”與“莫”的疊用,強化了對妻子唐婉深切的眷戀與濃郁的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