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兩漢·佚名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譯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蓮,蓮葉層層疊疊繁茂蔥翠,魚兒在蓮葉間嬉戲。
魚壹會在蓮葉的東邊遊戲,壹會在蓮葉的西邊遊戲,壹會在蓮葉的的南邊遊戲,壹會又在蓮葉的北邊遊戲。
註解:這首詩描寫了采蓮時觀賞魚戲蓮葉的情景。後四句用重復的句式,表現了魚在蓮葉間穿梭往來的輕靈的樣子,傳達出采蓮人歡快的心情。古代詩歌中用“蓮”字還有壹種原因,是因為“蓮”和“憐”同音,因此也借來表示“憐愛”的意思。
宋朝周敦頤的壹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我唯獨喜愛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的,它經過清水的洗滌後,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
香氣越從遠處聞,越發覺得清幽,它筆直潔凈地立在那裏,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更賦予蓮花以品性高潔的形象,從此蓮被譽為“花中君子”。
擴展資料
1、《江南》詩詞賞析
這首詩為《相和歌辭。相和曲》之壹,原見《宋書。樂誌》,算得上是采蓮詩的鼻祖。主旨在寫良辰美景,行樂得時。清人沈德潛評此詩為“奇格”(《古詩源》卷三)。張玉榖則認為此詩不寫花而只寫葉,意為葉尚且可愛,花更不待言。
大體這種民歌,純屬天籟,最初的創作者未必有意為之,而自然顯現壹片大自然活潑的生機。余冠英先生認為“魚戲蓮葉東”以下四句,可能是“和聲”。前三句由領唱者唱,而後四句為眾人和唱。詩中“田田”,指荷葉茂盛的樣子。
2、《江南》作者小傳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開始設立的壹個掌管音樂的官署,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采集民歌的任務。這些樂章、歌辭後來統稱為“樂府詩”或“樂府”。今存兩漢樂府中的民歌僅四十多首,它們多出自於下層人民群眾之口,反映了當時某些社會矛盾,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同時,其風格直樸率真,不事雕琢,頗具獨特的審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