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用生動的語言描寫出《所見》這首詩的畫面

用生動的語言描寫出《所見》這首詩的畫面

調皮的牧童放牛,騎在黃牛背上,因為沒什麽事情可以幹,所以壹邊放牛壹邊唱歌。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壹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裏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於是馬上停止唱歌,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後僑居江寧。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詩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見壹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於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壹幕觸發了詩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壹首“所見”。

第壹句平平而起,不著痕跡。第二句調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從而形成壹個高潮。三四句仍然是繼續描寫神態。第三句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折點。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閑情逸致,實則寄托情思。同時這首詩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了,形象自然生動。綜觀全詩,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和優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劃的活潑、自在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

表現了詩人的壹種“真性情”。詩人曾經說過 “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諱言,詩所描繪、所刻劃的,正是詩人畢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壹再強調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