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詩句如下:
1、原文: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釋義:
端午節的時候,已經接近夏天的中間了,白天的時間漸漸變長了。鹽和梅己經在鼎裏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傾倒。這是古人就留下的習俗,到現在已經很多年了。靠著欄桿方知木槿長得茂盛,對著水才發覺蘆草真的很芳香。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長久,各位大臣***保國家昌盛。大家對國家的忠貞如果能始終如壹,這種美德壹定也會在後世子孫中傳揚。
賞析:
端午節為農歷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晝越來越長,所以說“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時當端午,用鹽佐食梅子,飲酒歡樂,木槿茂盛,蘆葦發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願天下安康長壽,以顯示皇恩浩蕩。
2、原文: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壹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釋義:
端午佳節的黃昏被綿綿小雨浸潤,我寂落的獨自輕掩門扉。梁間的燕子帶著它的雛鳥全都離開了,面對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讓人黯然銷魂,只能徒勞的向梁間尋覓燕子往日棲息的痕跡,懷念壹下往日熱鬧歡欣的時光。
旅居的客舍就好像鄉野山村壹樣,有了喜悅的事情也沒有人***飲壹杯。這種沒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遺憾,只有黃鶯的啼鳴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鳴叫安慰著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時光中在夢中、枕上聽到的壹樣。
賞析:
上片寫端午節的景象。端午節下著小雨,詩人獨自壹人,比較冷清,回憶往日的熱鬧時光。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詩人在端午節沒有友人的陪伴,喜悅的事情只有自己壹人享受。表現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閑情。
3、原文:
五月五日午,贈我壹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裏外。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釋義:
五月五日的端午節,妳贈與了我壹枝艾草。故去的人已看不見,新結交的朋友又在萬裏之外。往日壹心只想為國盡忠的人,現在已經白發蒼蒼。我想要從屈原那裏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遼海阻隔太過遙遠。
賞析:
在詩中端午節歡愉的背後暗含著作者的壹絲無奈,但是即使在這種境況中,他在內心深處仍然滿懷著“丹心照夙昔”的壯誌。這首詩塑造了壹位像屈原壹樣為國難奔波卻壯誌不已的士大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