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描寫秋天的古詩如下:
壹、《夜書所見》
作者:宋代葉紹翁。
原文: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壹燈明。
譯文: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遊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二、《楓橋夜泊》
作者:唐代張繼。
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裏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三、《山行》
作者:唐代杜牧。
原文: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
彎曲的石頭小路遠遠地伸至深秋的山巔,在白雲升騰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停下馬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霜染後楓葉那鮮艷的紅色勝過二月春花。
四、《敕勒歌》
作者:佚名(北朝民歌)。
原文: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
在敕勒川的平原上,在高峻的陰山下,
天像壹頂寬大無比的蒙古包,籠罩著四面八方遼闊的原野。
青天蒼蒼,大地茫茫,
風吹過來草低頭,頓時顯出成群成群肥碩的牛羊。
五、《秋夕》
作者:唐代杜牧。
原文: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
在秋夜裏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
夜色裏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