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幾個小孩在放鞭炮的詩句

幾個小孩在放鞭炮的詩句

1. 關於孩子放鞭炮的詩句

關於孩子放鞭炮的詩句 1.哪些古詩表現出歡迎春節 小孩放鞭炮 的

爆竹聲中壹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宋代王安石《元日》

身如束帛氣如雷,

能使妖魔膽盡催。

壹聲震得人方恐,

回頭相看已化灰。

——《紅樓夢》第22回元春制的燈謎

食殘豆粥掃塵罷,

截筒五尺煨以薪,

節間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將仍疾走。

兒童卻立避其鋒,

當階擊地雷霆吼。

壹聲兩聲百鬼驚,

三聲四聲鬼巢傾。

十聲連百神道寧,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卻拾焦頭疊床底,

猶有余威可驅癘。

——明朝範成大《爆竹行》。《爆竹行》寫得最詳細,詩中寫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過程,如果用來描繪現代人迎新春時的喧鬧景象和內心祈禱,也無不可。

2.關於放鞭炮的詩有哪些

“白居易《除夜》:火銷燈盡天明後,便是平頭六十人。 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杜審言《除夜有懷》:冬氛戀虬箭,春色候雞鳴。 《紅樓夢》燈謎:壹聲震得人方恐,回頭相看已化灰。 範成大《爆竹行》: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 唐來鵠《早春》: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

3.小孩放鞭炮,掛燈籠詩

爆竹聲中壹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宋代王安石《元日》 身如束帛氣如雷, 能使妖魔膽盡催。

壹聲震得人方恐, 回頭相看已化灰。 ——《紅樓夢》第22回元春制的燈謎 食殘豆粥掃塵罷, 截筒五尺煨以薪, 節間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將仍疾走。

兒童卻立避其鋒, 當階擊地雷霆吼。 壹聲兩聲百鬼驚, 三聲四聲鬼巢傾。

十聲連百神道寧,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卻拾焦頭疊床底, 猶有余威可驅癘。

——明朝範成大《爆竹行》。《爆竹行》寫得最詳細,詩中寫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過程,如果用來描繪現代人迎新春時的喧鬧景象和內心祈禱,也無不可。

4.關於兒童春節的詩句

童謠

孩子孩子妳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妳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塵日;

二十五,燉豆腐;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壹宿;

大年初壹去拜年。

您新禧,您多禮;白肉饃饃饞饞您。

關於過新年的兒歌兒童詩歌

1、過新年——新年到,放鞭泡,鞭泡蹦蹦跳,新年真熱鬧;鞭泡響,哈哈笑,祝我新年長壹歲,祝我個子快長高。

2、新年樂呵呵——新年到,真熱鬧,大紅燈籠墻頭掛,倒貼的福字門上掛,爆竹聲聲震大地,絢麗的煙花沖雲霄,小朋友穿著新衣蹦蹦跳,大人們看著孩子樂呵呵。

3、新年喜洋洋——咚咚鏘,咚咚鏘!過新年,鑼鼓響。小鼓咚咚咚,大鼓鏘鏘鏘!舞龍舞獅真熱鬧,大街小巷喜洋洋。

4、大壹歲了——新年到,新年到,我送布娃娃壹頂小紅帽;布娃娃,咪咪笑,伸手要我抱,哎呀呀,不抱不抱,我們都大壹歲了,妳呀,知道不知道?

5、新年好——四季裏收成好,轉眼又是新年到,豐收的新年多熱鬧,大街小巷啊放鞭泡;舞龍燈踩高蹺,迎財神接元寶,家家戶戶樂逍遙,過新年人人笑,見面說聲新年好。

6、新年好——快樂的新年多熱鬧,無論男女和老少,穿新衣戴新帽,大家樂樂陶陶,大家歡迎新年到!

7、新年好——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賀大家新年好!我們唱歌,我們跳舞。祝賀大家新年好!

8、新年來到——新年來到,人人歡笑,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太太要塊大年糕,老頭要頂新氈帽。

9、大家壹起過新年——新年真快樂,小鴨、小雞、小貓,小動物們都來過新年。嘭——上天了,啪——開花了。小動物們真快樂!大家壹起過新年!

10、噴噴香的年夜飯——劈劈啪啪什麽響,劈劈啪啪鞭炮響,叮叮當當什麽響,叮叮當當鍋瓢兒響,嘻嘻哈哈什麽響,嘻嘻哈哈笑聲響,我們壹家團團坐,又吃菜,又喝湯,年夜飯,噴噴香。

11、過新年——過新年,人團圓。圓什麽圓?紅紅的臉蛋圓又圓!紅什麽紅?門上的春聯紅又紅!門什麽門?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通通請進門!

12、祝福歌——祝妳心願像花仙,臉上陽光多燦爛;祝妳快樂像空氣,永遠圍繞在身邊;祝妳煩惱像雲煙,風兒壹吹全飄散;祝妳心情像藍天,沒有烏雲壹片片。祝妳天天好日子,日子過得比蜜甜。

13、金魚穿裙子——紅紅金魚穿裙子,遊來遊去多歡喜。金魚金魚我問妳:冬天為啥穿裙子?金魚吐來小泡泡,泡泡聲音細又細:“我要表演紅裙舞,慶祝新年好節日。”

14、新年好新鮮——新年新年好新鮮,花草樹木睜開眼。太陽海裏洗了澡,小草戴上金項鏈,鮮花點頭迎蝴蝶,鳥兒換上新衣衫。小河壹路唱歌謠,壹直奔向大海邊。

15、新年好——路邊的花炮劈啪劈啪到處跳,窗前的水仙花忙忙開回笑。爸爸媽媽使勁兒,使勁兒做元宵。爺爺奶奶穿上新衣戴新帽,小夥伴們見面總要大聲喊:新年好!

16、過年紅——紅紅的對聯門上掛,大紅的福字墻上貼;紅紅的鞭炮震天響,大紅的燈籠高高掛;紅紅的笑臉迎新年,家家戶戶過年紅!

17、小花貓盼過年——小花貓、實在饞,天天盼著快過年,過年能吃好食物,過年還有新衣穿。盼呀盼呀盼不到,急得花貓來回轉。忽然壹天發奇想,都因日歷翻得慢。從此壹天翻幾頁,全本翻完剛夏天。花兒正紅草正綠,還是不能過新年。

18、新年到——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們哈哈笑;新年到,新年到,貼對聯,放鞭炮,劈裏啪啦嚇壹跳;新年到,新年到,包餃子,蒸年糕,全家團圓樂滔滔;新年到,新年到,我給奶奶拜個年,奶奶給我紅包包;新年到,新年到,見面都說過年好,互相恭喜大家好新年到,新年到,舞獅子,踩高蹺,廟會上面好熱鬧;新年到,新年到,新年要有新氣象,工作學習步步高;步步高!

19、新年到——新年到,放鞭炮,劈劈啪啪真熱鬧。耍龍燈,踩高蹺,包餃子,蒸年糕,奶奶笑得直揉眼,爺爺樂得胡子翹。

20、新年到——新年到,新年到,瞧鑼打鼓真熱鬧,我給布娃娃穿上花花衣,戴上小紅帽,娃娃咪咪笑,伸手要我抱,哎呀呀,不抱不抱,咱們長大壹歲了,妳呀知道不知道?

5.關於爆竹的詩句

唐 來鵠 早春

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

偏憎楊柳難鈐轄,又惹東風意緒來。

宋 王安石 元日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清 謝文翹 《教門新年詞》

通宵爆竹壹聲聲,煙火由來盛帝京。

寶炬銀花喧夜半,六街歌管樂升平。

紅樓夢 元春 爆竹

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

壹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由學區房拍賣提供)

6.與“爆竹”有關的詩句都有哪些

1、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宋代王安石《元日》

2、壹聲震得人方恐,回頭相看已化灰。——《紅樓夢》第22回元春制的燈謎

3、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明朝範成大《爆竹行》

與“爆竹”有關的詩句: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賞析:

歌頌春節的詩很多。王安石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蘇酒、新桃換舊符三件傳統習俗來渲染春節祥和歡樂的氣氛。這樣寫,精煉、典型、概括力強。詩中流露出的歡快氣氛,與作者開始推行新法、實行改革、希望獲得成功的心情是相壹致的。現在貼桃符的人少了,多數人把桃符換成了春聯,但過年放鞭炮、喝酒的習俗還在民間廣為流傳達室。這也從壹個側面說明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是非常悠久的。這首詩也就具有傳統美的品格。當然,現在大城市人太多,從空氣的清潔和防火等方面考慮,並不提倡鞭炮。

2、《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賞析:

“拜年”,是過年時最隆重、最熱烈的壹項禮儀活動。投送拜貼這壹風俗始於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交換個“名片”,表示禮數到了。表個心意,既禮貌,又雅致。禮到人不怪,只是略嫌簡陋。而拜貼也就相當於今天的送賀年卡。

3、《爆竹行》

明朝範成大

食殘豆粥掃塵罷,

截筒五尺煨以薪。

節間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將仍疾走。

兒童卻立避其鋒,

當階擊地雷霆吼。

壹聲兩聲百鬼驚,

三聲四聲鬼巢傾。

十聲連百神道寧,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卻拾焦頭疊床底,

猶有余威可驅癘。

賞析:

大年初壹的早上爆竹船又來了,要在蘇杭壹帶停五天。壹大早吃完早飯,取來竹竿分截成五尺長短的竹筒放到火中烤燒,當火力足夠時,竹節間水分像流汗壹樣滲透出來,這時蔔人急忙取走,孩童們紛紛躲在遠處站立壹旁。竹筒在門庭的階梯上撞落,噔時響起雷霆大吼。壹聲兩聲百鬼驚怕,三聲四聲把鬼怪嚇的傾巢逃去,十聲百聲牛鬼蛇神全都嚇跑了,八方六合都安平下來。從床下拾起的焦碳中還存有可驅趕厲鬼的余威。現在可以把藥湯都存放壹邊改換酒杯了,盡日的遊玩終於可安穩睡壹覺了。這首詩描繪的是春節的早晨,主人公在家中安排燃燒爆竹的事,表達了詩人新年愉悅歡暢的心情,寄托了詩人對居家平安的美好願望。

7.看到兩個小孩放鞭炮妳會想到哪首詩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註釋

1. 元日:農歷正月初壹。

2. 壹歲除:壹年過去了。

3. 屠蘇:屠蘇酒。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裏,元旦取出來,全家老小朝東喝屠蘇酒。全句說,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意思是 說,喝了屠蘇酒,暖洋洋地感覺到春天已經來了)。

4.曈曈:光輝燦爛。全句說,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戶。

5. 總把新桃換舊符:總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時候逢到新年,家家戶戶都用兩塊桃木板子,畫上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說是可以驅除魔鬼。

簡析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壹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壹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壹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8.描寫放鞭炮的句子

當迎新的鐘聲敲響時,我們中國人民滿懷激動地呼喊著:“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麽美好啊!我興奮地在家中來回地跑著,抑制不住自己喜悅的心情。當我跑到陽臺邊時,突然,煙花飛上天空,在壹瞬間,炸開了,有的像無數顆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有的像金色的大衣,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壹樣。多美呀!

今天是正月初壹,到處洋溢著壹派喜慶的氣氛!只見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門前貼著春聯,陽臺掛著紅燈,親戚們聚在壹起吃團圓飯,舉杯敬酒祝福以後工作順利、學習進步、合家歡樂!路上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向親朋好友拜年。我們也不例外!媽媽爸爸帶著我去奶奶家拜年,壹進門,哇!都在呀!二叔、二嬸、三叔、三嬸、姑姑、姑丈,還有表姐、堂姐,連小妹這個“小不點兒”也來湊熱鬧呀!大人們坐在沙發上聊天、看電視,我們小孩子壹起手拉手來到房間,玩起“藏東西”的遊戲。

堂姐鎮重其事地說:“我現在宣布遊戲規則是:壹個人將幾樣小東西藏起來,其他幾個人去找,全部找到的人就來藏東西。”我們經過抓鬮,最後決定由堂姐來藏3個可樂瓶蓋。堂姐將我們推出房間,於是自個兒藏東西……過了壹會兒,堂姐笑盈盈地走出來說:“藏好了,保證妳們找不著!”我們蜂擁進去,我想:最容易藏東西的可能是最隱蔽的地方。所以,我認真地將每壹個角落都找了壹遍,竟然沒有,在看看小妹,鉆到床底下,屁股撅在外面,小手在裏面摸索著,沒有,她剛想站起來,“啊呀!”只聽小妹叫了壹聲,就“嗚嗚嗚”地哭了,原來她在床底下站起來時撞到了床邊。於是,她暫時停止遊戲。啊!少了壹個對手,不過表姐也不好對付,只見她在衣櫃裏將每壹件衣服都翻了壹遍,哇!還好沒有!可到底在哪呢?我掃視著四周,這時,我發現窗簾後面有壹個閃閃發光的東西,我拉開窗簾,呀!是可樂瓶蓋!我高興得壹蹦三尺高,表姐見了,壹副不服氣的樣子。但是她速度加快了,那裏找找這裏找找。我急忙接著觀察,在床底下小妹夠不著的地方,我又發現了壹個可樂瓶蓋,我的心更加興奮了起來,後來我又在壹本書下找到了最後壹個瓶蓋。“呼!真是費了我不少工夫!”我嘆了口氣說,堂姐、表姐和小妹都為我高興。堂姐說:“妳的觀察力真不錯!”我聽了,心裏美滋滋的……

9.描寫放鞭炮的好句子

放了寒假,除了完成單位上安排的幾天值班任務,還有與親朋們的幾次聚會,我便很少出門了。

在家裏大多數時間就趴在網上,倒也自在。坐在電腦前,屋外那此起彼落的鞭炮聲,遠遠近近地傳入耳朵裏,從早晨睜開眼直到深夜,就這麽時斷時續的。

在這“劈啪”的鞭炮聲中,盡管我的眼睛還盯在電腦熒屏上,可是我的思緒卻早已飛回到童年的故鄉去了…… 記得小時候,大年三十以前,父親早就把過年的鞭炮準備好了,是那種牛皮紙的,有時候是紅皮的。鞭炮的個頭比較小,形狀像壹節幹谷稭子,村裏人都叫它“幹草骨節”。

除了“幹草骨節”外,還要買壹兩把(壹把十個)爆竹和二提腳。父親把鞭炮買回家以後,受不了我們幾個弟兄的軟磨硬纏,便從整掛鞭上拆下來壹些分給我們,把余下的就放在炕席子底下炕著,並警告我們誰也不準動它。

可是,父親給我們兄弟分的“幹草骨節”沒幾天就放完了,我們經不住誘惑就把手伸到了炕席子下面的鞭炮上。妳壹次偷幾個,我壹次偷幾個,多了也怕被父親發現,他的皮帶可是怪嚇人的。

壹掛鞭炮數量本來就不多,哪裏還經得起這麽零打碎敲的?到除夕要放鞭炮了,父親發現鞭炮已經所剩無幾了。於是父親非常震怒,瞪著眼審問我們幾個,可是我們誰也不承認。

如果不是因為大過年的,他不揍得我們鬼哭狼嚎的就怪了。父親只是罵了我們幾句出出氣,也就算了。

過年,是我們小夥伴們非常盼望也是極為開心的壹段美好時光。學校都放寒假了,年的氣息也越來越濃了,大家快樂地聚集在街道上做各種遊戲玩耍,當然少不了放鞭炮。

妳放幾個,我放幾個,這裏面也有炫耀的成分,看看誰的鞭炮多。於是,村子裏到處都能聽到鞭炮的響聲。

“幹草骨節”是那種“啪!”的脆響;爆竹是那種“嗵!”的鈍響;二提腳是那種地面壹聲“嗵!”天空壹聲“啪!”的雙響。我們把鞭炮丟在地上放,插在墻縫裏放,捏住鞭炮屁股放,用彈弓射往空中放……還不過癮,於是小夥伴們又開始發明新的玩法了,炸糞便便是其壹。

那時,街道上流浪的豬狗比較多,還有牛馬也經常從街道上通過,因此,在街道上找坨動物糞便很容易。把爆竹插在糞便上,然後點燃,隨著藥信“嗤嗤”聲過後就是“嗵!”地壹聲爆響,壹坨糞便被炸得四處紛飛,有跑得晚或者距離比較近的小夥伴往往被糞便濺壹身,大家壹起爆笑壹陣子。

更危險的遊戲是用爆竹炸酒瓶子。把只爆竹塞住酒瓶子口,點燃引信後,幾秒鐘內便“砰!”的壹聲,酒瓶子頃刻間沒了蹤影,玻璃紛飛,能飛出十幾米遠開外,有時候就有小夥伴被玻璃擊傷的。

有的小夥伴把鞭炮點燃後扔在地上,引信著完後卻沒了動靜,壹般人判斷是啞鞭,於是有膽子大的就過去撿拾,可是剛剛拿到了手裏,鞭炮頓時炸響。“幹草骨節”威力比較小,尚無大礙,但如果是爆竹的話,不把手掌炸斷了就算是萬幸了。

被炸的小夥伴捂住受傷的手哭咧咧地回家了,我們便壹哄而散。 除夕的夜晚,天剛剛黑下來,有的人家就開始燃放鞭炮了。

誰家放鞭炮,門口都是聚集壹群小朋友,等著搶啞鞭。鞭炮聲“劈啪”壹陣子過後,硝煙尚未散盡,小夥伴們便借著熹微的暮色,彎腰躬背從壹地碎鞭炮紙中尋找啞鞭,像搶錢似的。

壹陣子忙亂之後,又朝下壹家門口跑去。天色完全黑了下來,有的小夥伴就打著手電尋找。

這些啞鞭炮如果還有信子的,可能也十分短小了,有的僅僅露個頭罷了,有的連個頭也見不著。燃放啞鞭需要膽量,膽子小的壹般不敢直接點燃,而是用根長香來點燃,如果實在點燃不著就會把鞭炮扒開,用火柴點燃火藥,“嗤!”的壹聲,聽個響聲罷了。

有的啞鞭用塊石塊或者斧頭砸,也能聽到壹聲爆響。 除了過年,平時鄉親們誰家娶媳婦或者蓋新屋,燃放鞭炮也是必須的,我們小夥伴們誰能搶個啞鞭放放就很高興了。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蓋新屋上梁這天。主人家都是選擇在中午這個時間上梁。

看上梁的人很多,可以與看大戲的人數媲美了。儀式開始時,是蓋房子的木工頭和瓦工頭借著兩把梯子,手裏分別拿著斧頭和瓦刀,兩個人走到梯子跟前,相互望壹眼,點下頭,然後分別講著話同時登上梯子。

這邊說,今天是個好日子。那邊說,東家喜把房梁上。

這邊說,翻身不忘毛主席。那邊說,蓋屋不忘***產黨。

……兩個人邊說邊爬到了房梁頂端,各把早系在身邊梁上的壹根繩子解下來。下面的人仰面對梁上說,點鞭了!上面說。

點鞭!於是系在房梁最頂端正中的那根椽子上的鞭炮,隨著劇烈的“劈啪”聲,就像卷簾門壹樣慢慢地被兩個工頭提了上去。待鞭炮聲結束,椽子也正好被兩個人提上來,早就候在屋門外面的小夥伴們便壹哄而上搶啞鞭。

但人多啞鞭少,誰能搶到個臉上就寫滿了高興。兩個工頭把頂椽子安放好後,兩個人又分別提上來壹個紅布封口的葫蘆狀圓鬥,裏面盛了壹些小餑餑(鳥首形狀的小饅頭)、大紅棗、年糕、糖果、硬分幣、幹谷草屑之類的東西,兩個人開始向人群裏拋撒。

下面的人亂哄哄地爭搶,場面很是熱鬧…… 現在,故鄉的除夕夜,鄉親們家家戶戶隆重地燃放鞭炮仍是傳統。卻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的,放鞭炮的時候,再也沒有那麽多的觀眾了。

小朋友們也不知道都跑到哪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