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隋唐文學史之楊素

隋唐文學史之楊素

楊素(544—603),字處道,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他壹生戎馬倥傯,征伐突厥,平滅南陳,戰功卓著,深受隋文帝的信任,官至司徒,封楚公,是隋朝開國元勛。

隋代南北統壹,文風亦隨之融合,隋文帝楊堅通過行政力量促進了文風的改變。楊素也順應了這種時代潮流,與南方文人多有交往。他的詩歌將北方的雄渾剛健與南方的清新雅致相結合,壹改南北朝浮華的風氣,體現了文壇的新氣象,創作成就較高,是詩風、文風轉折、過渡階段的代表性詩人之壹。清代劉熙載稱“詩甚為雄深雅健。齊梁文辭之弊,貴清綺不重氣質,得此可以矯之。”

隋朝青釉山羊瓷尊

楊素前期代表作有《出塞》二首,作於隋文帝開皇二十八年(598年),作者征伐突厥歸來之時,代表楊素邊塞詩創作成果。薛道衡、虞世基都與之唱和。楊素的邊塞詩以古樂府體裁描寫當時的實事。楊素南征北討,對戰爭狀況、塞外風光等都有直接的體會。楊素在詩歌中將塞外軍旅生活以文學藝術的形勢表現出來,表現了北方社會的精神風貌,充分展示出了北方民族剛健質樸的生活氣息,壹掃六朝浮華的文風,為隋代詩壇帶來了發展的新面貌。

楊素十分看重詩人薛道衡,其現存的詩歌除了《出塞》二首,均是贈薛道衡的作品,且《出塞》薛道衡也有唱和。隋文帝開皇十九年,楊素作《山齋獨坐贈薛內史》二首,開皇二十年作《贈薛內史》。楊素贈薛的詩歌,以《山齋獨坐贈薛內史》二首最受後人稱道。這二首詩寫景思人,以景抒懷,作者通過白描技法刻畫山景,襯托作者懷念遠人的心境。

隋朝大勢至菩薩像

另有《贈薛播州詩》十四章,追憶身世,懷慕知己,為晚年所作。詩中道出其晚年功高震主,見忌於煬帝的隱憂。全組詩“詞氣宏拔,風韻秀上”。(《隋書?楊素傳》)

楊廣當了太子後,忌憚蜀王楊秀,楊素與之合謀陷害楊秀,使之終被廢黜。楊素壹時權傾朝野,後兵部尚書駙馬柳述,在隋文帝面前進言,大理卿梁毗上表彈劾,使得隋文帝疏遠了楊素。楊廣繼位後,楊素雖然有擁立之功,但依然受到楊廣的猜忌,最終因身染重病且拒絕用藥於大業二年身亡。

楊素後期詩作《贈薛播州》十四首,有學者認為“播”為“番”之誤。隋文帝仁壽四年(604)八月薛道衡轉番州(今廣州)刺史,在經過湖南時寫了《入郴江詩》,楊素不久寫了贈詩。這些詩融南北方詩風於壹體,抒發了人生的感慨、暮年的淒涼以及對友人關懷。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