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唐代詩歌流派。漢魏六朝時已有壹些邊塞詩,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又進壹步予以發展,到盛唐則全面成熟。該派詩人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最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詩派。他們的詩歌主要是描寫邊塞戰爭和邊塞風土人情,以及戰爭帶來的各種矛盾如離別、思鄉、閨怨等,形式上多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絕句,詩風悲壯,格調雄渾,最足以表現盛唐氣象。其詩人除高、岑外,還有王昌齡、李頎、崔顥、王之渙、王翰等
盛唐的邊塞詩具有美學風格,它包含了: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等各個方面。 總體上講它體現出了壹種陽剛之美。在邊塞詩中,壹方面以誇張對比襯托的手法對戰爭殘酷,環境惡劣進行展示,如“戰士軍前半生死”,“黃金百戰穿金甲”,“孤城落日鬥兵稀”。但另壹方面,邊塞詩作更凸顯人面對戰爭時奔湧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誌和必勝的信心,保家衛國的豪情,還有在戰場上建立功名的壯誌。如“不破樓蘭終不還”;“願為腰下劍,只為斬樓蘭”;“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這兩個方面既是對立的,又是統壹的,這種對立統壹所產生的張力使詩句具有永不泯滅的魅力,詩句中洋溢著的崇高感,成為中華民族的最強音,千載悠悠。 盛唐邊塞詩的特點,在於以下四個方面:(1)題材廣闊:壹方面包括:將士建立軍功的壯誌,邊地生活的艱辛,戰爭的酷烈場面,將士的思家情緒;另壹方面包括:邊塞風光,邊疆地理,
民族風情,民族交往等各個方面。其中以前者為主要題材。(2)意象宏闊:大處落筆,寫奇情壯景。(3)基調昂揚:氣勢流暢,富有崇高感。(4)體裁兼善:歌行、律絕皆有佳作。 就邊塞詩的體裁來看,包括歌行在內的古體詩創作已經成熟,蔚為大觀,代表作品有:李頎《古從軍行》“…野營萬裏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