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秋天把話說反了,人類怎能關照秋天呢?是秋天用它博大的胸襟,吐納著天地精華,把山川美景,累累果實奉獻給了萬物生靈。
秋天,最為期盼的就數“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中秋了,人們在勞作之余,抖落滿身的疲憊,觀花賞月看秋景,品餅思親盼團圓,仰望蒼穹,頓生無限的遐想與願景。有了它,人們就多了幾分希望與守候,人類也多了幾分和平與進步,所以,中秋是秋天的高潮和靈魂,是秋天最美的風景!
秋天是悲壯的。秋天有時太像《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多情好哭,動不動就來壹場雨,淅淅瀝瀝的,有時壹下就是壹兩天,壹場秋雨壹場寒,雖然雨停了,它有時還會陰沈著臉,讓人渾身不自在。萬物皆有靈性,更何況中國自古就有“秋後問斬”、“秋後算賬”之說,更增加了人們對秋天的悲涼之感。也許秋天是四季的頂峰,猶如人生之壯年,它無時無刻都在遵循著“物既老而悲傷,物過盛而當殺”的自然規律。不錯,兩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經》中就提出了:“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的聰明論斷。秋天,尤其是秋末,經過秋雨秋風的洗禮後,草拂之而變色,木遭之而葉脫,蟲唧唧而嘆息,目之所及摧敗零落。此時此景,如果趕上親朋遠離,雖然設宴踐行,“勸君更盡壹杯酒”,但是心裏總是懷著“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的美好期盼。所以,多少年來,“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就成了壹道悲壯的風景讓後人指點評說。
說到秋天就不能不談到“秋收時節暮雲沈,霹靂壹聲暴動”的秋收起義。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產黨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成功地走出了壹條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的正確道路,從此湘贛邊界,掀起了壹場可歌可泣威震敵膽的金秋狂飈。沒有悲壯就無所謂崇高,沒有悲壯哪來中華民族今天的輝煌?這種秋之悲壯是偉大的!
秋天是沈默的。經過春天的幼稚,夏天的浮躁,接下來秋天吸取了前者的教訓,就慢慢地成熟了,雖然果實累累,卻羞答答地隱藏於綠葉之下,含蓄內斂,寡言少語,不動聲色,默默奉獻,即使無人問津,自生自滅也不強占枝頭,它從不給樹幹虬枝增加負擔,總是以感恩之心“化作春泥更護花”,它真是壹個浸透了智慧和善良的季節,壹個讓天下蒼生填飽肚子的甜蜜季節!
道法自然,人亦如此。隨著時間的過往,年齡的增加,閱歷的積累,當妳步入“知天命”的界口時,驀然回首:年輕過,奮鬥過,失敗過,成功過,風雨兼程,壹路奔跑,酸辣苦甜,可笑可嘆,可圈可點,如煙如霧又如夢。至此,翻開日歷,對鏡審視,“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無情歲月催人老,生活也該刪繁就簡了,要學秋天的果實壹樣沈默樸素,順其自然,隨遇而安。選擇沈默,就是選擇了安靜,選擇了孤獨,選擇了自律,選擇了幹凈平淡和幸福。不說,不辯,不解釋,讓所有的壹切都交給時間去驗證,這不是因為沒有了與人相處的能力,而是沒有了和人捧場做戲的興趣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也許就是最有品味的人生!
當秋天從從容容地把所有的壹切都安排妥當之後,大地也變得壹片荒涼,所有的生命沈寂了,這時只有不屈的靈魂才能吹響生命的號角:“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在厚重沈默的土層下,播下秋天的種子,用溫暖有力的巨手迎接下壹波輪回的生命!
( 徐韌2020年8月10日晚作於家中)
此文於2020年11月,在第六屆“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中,榮獲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