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蘆葦蕩壯觀”的詩句有:1、關河萬裏寂無煙,月明空照蘆葦。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潛齋韻》2、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壹望思無窮。——唐代·白居易《風雨晚泊》3、川原秋色靜,蘆葦晚風鳴。
——唐代·賈島《送耿處士》4、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唐代·劉禹錫《晚泊牛渚》5、杳杳漁舟破暝煙,疏疏蘆葦舊江天。
——唐代·鄭谷《江際》6、夢魂空系瀟湘岸,煙水茫茫蘆葦花。——唐代·黃滔《別友人》7、蘆葦深花裏,漁歌壹曲長。
——唐代·貫休《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8、橫塘壹別已千裏,蘆葦蕭蕭風雨多。——唐代·許渾《夜泊永樂有懷》9、夜寒宿蘆葦,曉色明西林。
——唐代·常建《晦日馬鐙曲稍次中流作》10、蘆葦聲多雁滿陂,濕雲連野見山稀。——唐代·朱慶餘《早發廬江塗中遇雪寄李侍禦》。
2.形容秋天蘆葦蕩的詩句《漁歌子》(李珣)
楚山青,湘水淥,春風淡蕩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
漁艇棹歌相續。
信浮沈,無管束,釣回乘月歸灣曲。酒盈尊,雲滿屋,
不見人間榮辱。
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
小艇垂綸初罷。
水為鄉,蓬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酒盈杯,書滿架,
名利不將心掛。
柳垂絲,花滿樹,鶯啼楚岸春天暮。棹輕舟,出深浦,
緩唱漁郎歸去。
罷垂綸,還酌醑,孤村遙指雲遮處。下長汀,臨深渡,
驚起壹行沙鷺。
九疑山,三湘水,蘆花時節秋風起。水雲間,山月裏,
棹月穿雲遊戲。
鼓清琴,傾淥蟻,扁舟自得逍遙誌。任東西,無定止,
不議人間醒醉。
3.有什麽形容“秋天蘆葦蕩”的詩句形容“秋天蘆葦蕩”的詩句
1.《贈畫山水陳兄》
年代: 宋 作者: 曾有光
眼前畫士蠶樣密,有如陳君萬才壹。
少年識高畫愈精,胸蟠物象妙通神。
描盡江山歸指點,寒林古嶂煙雲斂。
若懸瀑布飛潺湲,樵人向晚歸山巔。
幻出樓臺景壹簇,松釵墮落鴻金屋。
苔封石徑綠茸茸,深藏古寺無聲鐘。
花落啼鳥四時好,綠陽系馬迷芳草。
溪上桃花三月春,漁翁垂釣理絲綸。
夏日池亭避炎暑,荷花落岸香風度。
秋聲颯颯蘆葦寒,驚飛白鷺起前灘。
野梅冬杪香飄路,忽驚四面仝雲布。
展開壹軸指雇間,始知妙畫歸毫端。
誰雲不復見摩詰,陳君自得如神筆。
石臺壹去不復來,陳君繼芳誠奇哉。
形容聊述歌壹首,行看聲亞諸人右。
2.《舫齋》
年代: 宋 作者: 王孝嚴
我本湖漘壹漫郎,生來住處波茫茫。
時尋畫舸破煙水,菇蒲滿路荷花香。
壹川窈窕詫紅蓼,兩岸蘆葦明秋霜。
船頭鷗鳥日來往,溪上風月相迎將。
壹行作吏便相失,合眼靈運春池塘。
紛紛雁鶩實可厭,紙尾姓字隨低昂。
簿書終是俗人甚,江湖到了難相忘。
公余賴有數椽在,疏欞兩行如船裝。
不知風波世路險,穩著萬斛隨風檣。
人生短篷何日近,向來苕霅今括蒼。
江山轉柁千萬裏,故人兩地遙相望。
誰能為我幻竹葉,頃刻泛宅歸滄浪。
只憑平生氣湖海,隨所寓處為艅艎。
夜寒滿載明月窗,北風打頭人不忙。
動來況自不如靜,悔吝不到虛舟傍。
胸襟五湖與三江,是中莫測誰望洋。
直須喚取李郭輩,相與***泛無何鄉。
3.《擬峴臺》
年代: 宋 作者: 黎道華
我因訪古獨來遊,萬頃風煙壹目收。
靈谷諸峰排檻出,巽溪幾曲抱城流。
帆檣影亂汀洲晚,蘆葦聲寒雁鶩秋。
墮淚豐碑那得見,片雲落日是襄州。
4.《月夜泛舟》
年代: 宋 作者: 顧逢
晴湖浮素練,蘆葦冷秋霜。
四望皆空闊,孤舟泛渺茫。
水紋星動影,雲縫月流光。
不似漁翁樂,終身鷗鷺鄉。
5.《山中》
年代: 宋 作者: 方嶽
野煙啼鳥各忻然,壹枕山籬又幾年。
不可奈何天有命,久當已矣世無緣。
跨牛仰面自橫笛,騎鶴纏腰那辦錢。
蘆葦秋聲石橋月,只餐荷氣亦成仙。
6.《題畫廿四首》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蘆葦蕭蕭野渚秋,滿蓑風雨獨歸舟。
莫嫌此地風波惡,處處風波處處愁。
7.《城南雜詠二十首·船齋》
年代: 宋 作者: 張栻
窗低蘆葦秋,便有江湖思。
久已倦垂綸,遊魚不須避。
4.有哪些形容秋天的蘆葦蕩的句子蘆葦蕩深處,四五個小童圍坐壹團,其中壹個矮胖小童看著清秀小童道:“松哥,我們偷偷跑出來,先生會不會去告訴我父親啊?”。
在壹望無際的蘆葦蕩裏巡邏時,他就會想起小時候,夥伴們壹起在這裏拾蘆桿換書本的熱鬧景象。
兩人不知路徑,不知不覺走入了蘆葦蕩中。
在蘆葦蕩裏,有壹條窄窄的木棧道和壹處草廬,是二十年前水泊英雄們修築的,壹直用在了搶劫官船,殺富濟貧,替天行道的事件上。
不可蠡測的蘆葦蕩裏傳來鷓鴣“嘻嘻咕咕”。
這時蘆葦蕩裏又傳出大喊聲,好像故意告訴吳百強,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似的,“我是保安隊長廖壹熊,弟兄們狠狠地打!”。
壹路走來,盡是蘆葦蕩,只是這小小石碣湖,便是港汊縱橫,蘆葦交錯,三步壹岔口,五步壹分道,沒劃多遠,晁勇便感覺分不清方向。
大寒今日又來到,四野九霄飛鵝毛。鳥雀雪地畫腳印,水面凝冰獨自照。獵狗猛追草叢兔,蘆葦蕩中大雁找。大寒註意防冷暖,棉帽大衣不能少。祝大寒快樂,提前預祝妳新春快樂。
暑假來到歡歌笑語,怡心愜意美樂心中。載歌起舞眉飛色揚,邀約同學遊泳玩水。蘆葦蕩中荷花塘岸,戲水摸魚抓鳥捉蝶。鳥飛蛋打捉迷藏,暑假玩的開心甜。
暑假來臨眉飛色揚,無憂無慮歡天喜地。騎車鄉遊壹路歌聲,柳林深處追逐野兔。蘆葦蕩裏戲鳥捉蛙,青紗帳中乘涼野餐。祝妳暑假鄉旅愜意,快樂無限!
10月14日,回“家”省親的老知青在蘇通大橋觀景臺留影,50年前這裏曾是他們奉獻過青春的江灘蘆葦蕩。
著名革命老區河北保定白洋澱面積366平方千米,水產資源豐富,淡水魚有50多種,並以大面積的蘆葦蕩和千畝連片的荷花澱而聞名,素有華北明珠之稱。
由於加入了環境感應器,當妳靠近的時候,它像頗通人性地使“蘆桿”產生有節奏的擺動,還會慢慢地傾向妳,猶如身處金燦的“蘆葦蕩”。
鄭老先生“思無邪”書法作品,高慶題寫對聯,獲獎江湖海詩集,更與申平老師、鐵鈞兄、紫陌等迂回探險蘆葦蕩中。
遊人壹旦落入它的懷抱馬上會消失無蹤,全被那無邊無際、九曲十八彎的蘆葦蕩給吞沒。
黃昏是壹個人在壹天中感情最脆弱的時候,眼前的情景更加讓我回憶起童年時候在家鄉的蘆葦蕩玩耍戲鬧的情景,那壹幕幕仿佛就在眼前。
5.描寫白洋澱蘆葦蕩的詩有哪些1、白洋澱上的蘆葦蕩 紫雲仙客
春風秋水結紫蘆,
倩葉青青薈如雪。
無邊翠色驚人眼,
妙筆神工難畫摹。
仿佛海上洪波起,
風吹浪湧響婆娑。
何處漁歌出天籟,
蘆花生處美人多。
2、憶 江 南·白洋澱(組詞) 韓誌強
“白洋”好,美景天下傳。華北明珠聞遐邇, 水上迷宮妙難言。北國好江南。
“白洋”好,春景幻若仙。垂柳長堤綻新綠,明湖靜浪起煙嵐。嫩葦鉆紫尖。
“白洋”好,夏景更壯觀。畫舫漁舟天下客,歡歌笑語水鄉天。稚子戲水玩。
“白洋”好,秋景最堪憐,似蓋蓮葉分落照,如面芙蓉映嬋娟。魚肥蟹兒鮮。
“白洋”好,冬景有洞天,玉樹銀花迎旭日,紅男綠水賽冰船。遠村飄炊煙。
3、漁歌子·白洋澱(組詞) 馬俊宜
天高誰道雁不歸,凝碧春波笑中回。桃花雨,夢中窺,醉倒東風不用杯。
水到白洋闊連天,暮雲浮筆畫峰巒。眉如柳,柳如煙,彩雲相愛不歸帆。
夜宿白洋水雲間,借用白蓮作水衫。風中酒,水中餐,萬代逍遙不問天。
人在渥水夢也柔,曉風盡處說風流。西窗月,月朋樓,曾經癡雁不回頭。
最愛白洋雪紛紛,殘紅斜碧唱黃昏。冰天外,玉人心,無奈金閨不能吟。
4、夜觀白洋澱大橋(外壹首) 李愛國
荷花節前夕,安新城內,燈火輝煌,熱鬧非凡。
夜觀白洋澱大橋,淩空澱邊,宛如巨龍,蔚為壯觀。
萬家燈火映碧空,
笑語滿城歌滿城。
最是首屆荷花節,
壹夜長橋騰巨龍。
東關碼頭
澱邊風景最繁華,
仿佛參差十萬家。
水綠天藍花似錦,
渥城樓閣鎖煙霞。
5、慶回 歸 王 庚
豪奪民抗起硝煙,
外強內腐戰局殘。
紫禁城裏執顫墨,
寸紙契約成哀篇。
壹國兩制書勁筆,
百年屈恥壹夜還。
6、水澱清音 張文波
秋雨漁歌
天空撒下蹦跳的音符,
荷葉上滾動晶亮的珍珠。
沈默了葦叢中競賽的鳥語,
濺起了稻田裏如潮的蛙鼓。
紅了,遲開的荷花;
黃了,搖金的稻谷;
綠了,堤畔的煙柳;
笑了,收網的漁姑。
船——煙裏穿行,
歌——霧裏飛出。。
6.孤獨之旅有關 蘆葦蕩的句子杜小康。
.將壹些蘆葦踩倒,躺了下來 動作描寫,寫出杜小康的心理。他能夠安心地在這蘆蕩中睡覺,說明他已經適應了這個環境,學會了孤獨。
他為自己克服了恐懼心理走出了孤獨而感到激動。1.人物杜小康這壹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
他本是壹個富裕人家的孩子,忽然家庭條件“壹落千丈”,只好失學跟父親去放鴨,這對他是怎樣的打擊呀!由此他的“孤獨之旅”開始了。在他的旅程中,首先是進入“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恐懼和無助,“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麽樣子?”這些問題時刻壓迫著他幼小的心靈。
到了蘆蕩,“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時”,“他害怕了”,夜裏“遲遲不能入睡”,大自然使他感到人的渺小與卑微。恐懼過後孤獨又來臨,沒有人交往,生活單調,無比寂寞。
即使和父親,也“不知道再說些其他什麽話”,這樣空虛的日子讓他格外想家,然而家是回不去了。後來他和父親習慣了孤獨,既然不能“回避”,也只能習慣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於是他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也就“不再”感到“恐慌”了。在壹個暴風雨的夜裏,他和父親奮力追趕驚散的鴨群,當杜小康大人壹樣地戰勝了風暴,攏住走散的鴨子時,“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
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麽想哭。”其實他的哭是委屈的哭,是激動的哭。
因為這樣艱辛的生活本不應該由他這樣幼小的心靈和身體承擔的;他承受了這樣的“磨難”,“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所以激動得哭。當他驚喜地發現鴨子下蛋了,興奮地大叫,叫喊聲中有成長的自豪和驕傲。
2.環境描寫小說的自然環境描寫很出色,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壹個廣闊的背景。(1)鴨群。
有關鴨子的描寫在小說中占有壹定的篇幅。鴨群向蘆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天地空曠,在杜小康聽來這叫聲顯得無比寂寞;晚上鴨群“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
鴨子的恐懼感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鴨子們“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遊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寫照。鴨子越長越大,“杜小康註定了要在這裏接受磨難。
而磨難他的,正是這些由他和父親精心照料而長得如此肥碩的鴨子”。可以說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借助。
當暴風雨來臨之時,杜小康勇敢地追趕鴨群,他經受住了“磨難”,“長大”了,“堅強”了。“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鴨子和杜小康都經歷了自己的成長,在生活的“陽光”下變得茁壯。
(2)蘆蕩蘆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
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3)風雨蘆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裏”“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群。
杜小康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壹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3.語言這篇小說的語言也很值得品味。平白、樸實,沒有過多的文采修飾,符合少年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
寫景狀物準確、細致,如“鴨群在船前形成壹個倒置的扇面形”壹段,描寫得周到入微;對環境、人物描寫生動、形象,且富有深層意義,如“鴨們也長大了”壹段,實際上映襯出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具有超出語言層面的隱喻意義。體現這些語言特點的例子在課文中還有許多。
7.關於蘆花蕩的詩句白頭葭頂青紗帳北雁天邊墨字痕風舞千層排底浪日斜萬葉寂秋人秋愁無限雁離人冬近有時雪霽晨春醒百花楊柳絮夏蔭千嶺臥藏雲疏林蝶倦縈絲亂,翰墨冷箏舊夢殘。
詩畫陽關雲嶺絮,蒼苔水處柳如煙江村即事 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壹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
句 宋 周師成 黃蘆花白月無賴,烏桕葉紅秋可憐。句 宋 張壹齋 忘即蘆花業裏宿,起來誤作雪天吟。
句 宋 楊徽之 新霜染楓葉,皓月臘蘆花。 句 宋 幸夤遜 深妝玉瓦平無壟,亂拂蘆花細有聲。
句 宋 趙訥軒 門外須臾風竹定,櫓聲搖曳出蘆花。白鳥壹雙簾外去,蘆花風靜釣舟閑。
西□ 宋 郭祥正 遠近皆僧剎,西□八九家。得魚無賣處,沽酒入蘆花。
折山道中六言寄湧翠道人 宋 朱橰 雲暖綱橫危磴,日沈舟泊平沙。唉乃壹聲歸去,炊煙遙起蘆花。
漁翁 宋 朱繼芳 漁翁家在何許,慣宿蘆花不歸。昨夜江村欲雪,百錢買得蓑衣。
寄審知 宋 趙蕃 楓赤蘆花白,扁舟夜泊時。平生故人夢,細雨說相思。
瀟湘八景詩·平沙落雁 宋 張經 喚侶下寒汀,爭宿蘆花萼。夜半漁翁過,驚起還飛落。
題時遁澤畫卷十首 宋 王柏 江村依密樹,目遠送征鴻。 不盡暮天碧,誰續蘆花風。
題光福劉伯祥所藏東坡枯木及漁村落落照圖 宋 孫應時 夕陽雁影江天,明月蘆花醉眠。乞我煙波壹葉,伴君西塞山邊。
水邊聞雁 宋 宋伯仁 蘆花新有雁,四面水連天。 清凈非人世,吾詩詠不全。
和之美河洲四詩 宋 司馬光 寂寂河洲夜,蘆花繞墟舍。孤客久未眠,窗燈落寒灺。
偈頌壹百二十三首 宋 釋祖欽 秋氣淒清,秋光淡蕩。 鷺鷥飛下遙天,明月蘆花壹樣。
千竿夾 宋 洪咨夔 方雨江流紅,示霜蘆花紫。寂寂遠帆來,拍拍晴鷗起。
聞笛 宋 董嗣杲 四海水尚淺,孤城愁更深。 船上何人笛,吹入蘆花林。
野步十首 宋 陳普 流水數株殘柳,西風兩巖蘆花。荒草客愁遠道,夕陽牛帶歸鴉。
江上見數漁舟為公卒所窘 明 袁宏道 釣竿拂曉霜,衣薄蘆花絮。 壹畝不籍官,也被官差去。
漁父 清 納蘭性德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翦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
8.有什麽描寫蘆葦蕩的話嗎白鷺、牛羊、荷塘……沿途如畫的景色擋不住我們去蘆葦蕩———余幹與鄱陽湖接壤處,那連綿數百裏蘆葦蕩!
這壹天,下著蒙蒙細雨,習習的涼風帶來壹絲寒意。長長的蘆葦葉讓風刮得倒向壹邊,碧綠的葉子正漸變向灰白。“蘆葦全身都是寶,它可以造紙、織布,制成席子,還是制藥的原料。”向導壹邊帶路壹邊介紹,“妳們來早了壹點,如晚個把月,這裏可以看到白鶴、天鵝和野鴨。”
走進蘆葦蕩深處,我們已分不清東南西北。向導再三提醒,千萬不要掉隊,否則三天三晚都走不出去!接著他給我們講了壹個故事:1950年9月10日,國民黨派遣四名特務空降到蘆葦蕩,不料卻在自認為安全的蘆葦蕩裏迷了路,特務被當地民兵隊長胡壽生發現。經圍剿,除壹名特務被擊斃外,其余三名特務均被活捉。為此,胡壽生還進京參加全國民兵代表大會,毛主席親手獎勵他壹支步槍。
風越刮越大,“快往回走,要不我們的小船就過不了湖了!”向導催促著。我們壹邊邁著大步,壹邊留戀得頻頻回望,這深邃神秘的蘆葦蕩,不知我們何時會再來……
、、、、、、、、、、、、、、、、、、、、
前幾年來過蘆葦蕩,適值霧陰天氣,風大,只匆匆壹瞥。這次來時風和日麗,就能從容觀看河港交叉的水鄉風貌了。
大片蘆葦蕩在沙家浜鎮境東南,靠近常熟最大的湖泊——昆承湖。與吳縣的蕭涇,陸巷相鄰,鄉間小村落多以涇,浜,滃,蕩為名。俗諺雲這壹帶有七十二個滃,亦可見水勢浩渺之概了。昆承湖地處縣境東南,故又名東湖,舊時此地稱”東湖南橫涇”沙家浜之稱乃是由京劇<<;沙家浜>>;而響亮起來的。這兒地勢低窪,農田易受澇災,舊時是個窮鄉,鄉民們多以捕魚捉蝦為業,生計艱辛,故而,這蘆葦蕩裏確實埋藏著火種。
當年新四軍北撤,留下幾十名傷員隱藏在這兒療傷,傷愈後就利用這水網密布的地形堅持打遊擊,春來茶館的阿慶嫂的故事就是從蘆葦蕩裏滋生的,軍民魚水之情就培育著蘆蕩火種。
蘆葦只是壹種極普通的野生植物,但它生命力頗強。在泥土中蔓延著匍匐伸展的根,有保堤護岸之功能,而且經受得住風雨的摧折。它雖無楊柳依依之姿,卻秉性堅強,綠得並不嫵媚,卻顯示出稟有的強健生命的顏色。在這窮鄉僻壤,它張著天然的屏障,掩護著以追逐民豐自由為事業的健者那龍騰虎躍的蹤跡。
蘆葦青青,看上去含蓄深沈。是的,這裏當年曾包藏著激蕩的歷史風雲。到了秋冬,荻花瑟瑟,顯得悲壯而又瀟灑,別有壹番風韻。妳別看蘆花輕盈飄蕩,可在往昔的苦難歲月,把它織成蘆花蒲鞋,曾是貧苦百姓保暖的恩物,而潔白如玉的蘆根也曾是受困傷病員充饑解渴的佳品。記得彈詞《蘆葦青青》中《望蘆葦》壹折,有壹段將蘆葦作擬人化描寫的唱詞,就以生動的文學筆調對蘆葦蕩掩護革命鬥爭作了令人難忘的歷史記錄。
壹唱雄雞天下白,這水鄉澤國也就此伸腰展臂蘇醒了,蘆葦蕩裏再也沒有饑餓和災難。漁塘,蟹籪,小河裏滿溢又溫暖又清涼的氣息。早晨,薄明的水光倒映著絢麗的霞彩;夜來,點點漁火撒布溫馨。人們浴著朝霞,擎著漁火,走向光明生活的各個層面,歡笑、忙碌、猶如陣陣蜜蜂湧向花朵汲取養分壹般。
這江南魚米鄉呵,香得豐盈,美得涼潤,蘆葦蕩裏的風輕輕撫摸著人們的臉,也是柔和的啊。妳到夏秋之交來看,蘆葦當活得更加靈秀了。
、、、、、、、、、、、、、、、、、、、、、
因為本人沒看到過蘆葦蕩所以無法描寫,只好從網上查了兩篇報道,不知道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