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
用典,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壹種表現手法,劉勰在《文心雕龍》裏詮釋“用典”,為“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用典的目的就是來以古比今,以古證今,借古抒懷。所謂典故是指“典例故實”,具體地說,包括歷史記載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聞以及流傳下來的古書成句,壹般來說,典故都有確定的典源。典故的使用,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余韻盎然、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壹般而言,古典詩歌中的用典主要有以下兩種情形,即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
壹、用事用典?:用事用典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用典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
詩歌中的用典確實給鑒賞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知道所用典故,勢必影響對詩歌的理解把握,所以要加強平時的閱讀,多積累壹些詩歌中常見的歷史故事,多記憶壹些古詩名句,無疑對準確把握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是很有幫助的。
詩句節奏:古詩句壹般按音節劃分朗讀節奏,也可按意義劃分。
四言詩句,可按音節或意義可分為“二二”。如“人生\幾何,對酒\當歌”。
五言詩句,按意義可分為“二三”,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 按音節可分為“二二壹”或“二壹二”,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七言詩句,按意義可分為“四三”,如:“孤帆遠影\碧空盡”
? 按音節可分為:“二二二壹”或“二二壹二”,如:“孤帆\遠影\碧空\盡”、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