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拍成電影,它應該是這樣壹個特寫鏡頭:河流嘩嘩地往前流著,天空中有太陽,撒下萬丈光芒到河流上面,偶爾有雲雀的啼鳴,幽靜的山谷陪伴著歡快的歌唱的河流。冬天的時候,山上的積雪眷戀著它,和河流壹起冰封,沈睡。春天的時候,雲雀又喚醒它,於是它再次流向遠方,流向大海的懷抱,永無止息。
這時候畫外音響起——
“媽媽,河流為什麽在笑”
“因為太陽在逗它呀”
妳會聽見壹個小女孩稚嫩的疑問,妳也會聽見壹個母親耐心、輕柔的回答。這樣輕輕的壹問壹答,響徹整個山谷,像風壹樣拂過永不止息的河流。妳看不見母親和孩子的面容,妳卻能感受到他們的對白裏流淌的詩意, 這詩意就是對自然的親昵,對未知遼遠的懷想。
看到這首詩,我想到堂弟三四歲的時候,他見到未知的事物總發出,“這是什麽呀?”“為什麽呀”的疑問,我仍然記得回答他這些問題時的猶疑和惶惑,我知道,我怕過於寫實的答案讓他失去了探索這個世界的興趣,但我也怕自己所給的答案是不是所謂的正確答案。“河流為什麽壹直流下去呢”這樣的問題,我是不知道該怎麽回答的。但我又不能用壹句“等妳長大了就知道了”這樣的話來敷衍壹個小孩子的天真,因為這樣的敷衍會讓那些天真加速的流逝,讓他對這個世界的好奇拖延到他沒有耐心探究。
孩子的問題,最難回答。
有多少想象力是蘊藏在“為什麽”當中,也有多少想象力被扼殺在不恰當的回答中。
從某個角度,這不僅是壹首帶給我們美和詩意的詩,更是教會我們和孩子相處,教會我們回答孩子問題的詩。
“媽媽
河流為什麽在歌唱
因為雲雀誇贊著它的浪聲”
我們的回答為什麽壹定要指向所謂的確定呢?詩意的提問應該詩意的回答,所謂詩意在於和自然***鳴,把我們自己也當做自然的壹份子,和萬物形成同構的關系,用生命的眼光來看待,“雲雀”在誇贊它的浪聲呢,這樣的回答讓孩子感覺到的是,我們和雲雀壹樣是靈動的,我們甚至就是雲雀。河流,雲雀,太陽,不是我們觀看的對象,就是我們存在的家園,我們在自然中,和他們壹起生活,是壹樣的鮮活的生命。就連河流的冰涼也是因為被雪眷戀的緣故,天地萬物多麽有情啊,富有感情的的心靈能不柔軟嗎?我們習慣了給孩子灌輸各種知識, 可是讓孩子用更加柔軟的心靈體驗這個美的世界,不正是我們所欠缺的嗎?
媽媽?河流多少歲了 總是和年輕的春天同歲
很多人恐怕是無法回答“河流多少歲了”這個問題的。地理老師也許會說,妳等等,我去查查書;歷史老師也許會說,妳等等,我去查查史料,生物老師說,妳等等,我去翻翻百科全書……然而,這樣的回答都不及壹個詩人的回答,他用“春天”這個同樣無法計算年月的答案類比河流的年紀,把孩子的思緒引向的不是科學化的註解和固定的已知,而是把孩子的思緒再次延伸到我們每壹個人都無法觸及的遠方,關於河流的年紀仍然是未知的,因為,為什麽壹定有壹個固定的答案呢?我們從來都生活在對未知的探索中,而“春天”對於“河流”就是壹種未知的引領。 有了這樣不被遮蔽的思緒,孩子的想象力才能打開,才能為他們的探索留下壹點空白。
詩歌的留白,也是人生的留白。
科學化的註解已經太多了,為什麽不多點想象呢?
讓孩子天生的直覺和悟性,開啟詩歌之門,越年輕越好。
?——北島
詩歌《河流》的作者,日本的谷川俊太郎先生,好喜歡這張微笑的照片
谷川先生的這張照片,是不是也很有孩子的天真呢?:)
文末,棉花君特地向家長們推薦,北島編的《給孩子的詩》,今天的詩歌《河流》就出自這裏。還有什麽比培養孩子的想象力以及溫柔的心更重要的呢?
《給孩子的詩》是著名詩人北島最新的心血之作。北島親自甄別、挑選57位不同國別的詩人、101首不同風格的新詩,將自己心目中的最適於孩子誦讀、領悟的短詩集結成壹冊《給孩子的詩》,公布於世。《給孩子的詩》中詩人、篇目、譯文的擇選,都體現編者北島壹以貫之、別具手眼的詩學理念與美學目光。
?《給孩子的詩》重繪了新詩版圖,確立了經典標準,攜帶著思想、文學、文明的火種,交給孩子,照亮下壹代的閱讀空間。
?北島作為新詩“蒙學”的引路者,在書中匯集了新老名家的經典譯作,這些作品既是範文,也是美文,集聚最偉大的文學靈魂,最精要的不朽文本,是家長引導孩子涵養心性、助育美感的最佳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