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七歲,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余。蘇軾由於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於是四處遊山玩水以放松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此寫下此詞。
遊赤壁古戰場作文600字從80年代初至今,幾乎每年都去赤壁古戰場,特別調到市委機關工作期間,為了陪客人有時壹年去十幾次,有時壹個月去好幾次。
沒有得到的、想象的東西總是美的,所以身邊的古戰場總是顯得平淡無奇。
如今橫向和縱向交流的客人仍是不斷,好些客人都是分管的負責同誌對口接待。
就是自己多年不見的姑媽或其它壹些親朋想看看古戰場,因為自己碰上開會或檢查,也只好委托大兄他們去接待。
這壹次是20年未謀面的易忠清、徐正元、李素玉等幾位大學同學來訪,又正值星期日,看來這是無法委托的客人,只有自己當導遊。
赤壁古戰場座落在赤壁市區西北40多公裏的長江南岸,即赤壁鎮境內,壹出鎮北頭,就看見濱江壹帶綠樹掩映的山頂上,露出壹些高高低低的亭臺樓閣建築物。
我和蘇東坡壹起遊赤壁作文風飄飄,水飏飏,撣撣這壹路素衣風塵,駕壹葉扁舟,於清秋的黃昏,殘陽如血,蒼海如幕,來到這古戰場——赤壁。
心中沈浸著如此的哀悶漫想:那“烏臺詩案”的苦楚,那皇帝謫貶的敕令,那洛陽親友的牽念。
於是黃州成為蘇軾的落腳,赤壁成了蘇軾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他問自己難道自己不正是那東吳的督都嗎?自己滿腹經綸,胸中有的是治國平天下的筆墨,而此時?面對這壹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沈思。
他的思緒像長了翅膀似的,繼續飛揚,斟壹杯酒,臨江而釃,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
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須臾倒不如托遺響於悲風,取山間之色,聽江上清風之歌唱。
他不再悲觀,不再耿耿於懷。
後來,他用自己的行動證實自己的頓悟。
他在黃州興修水利,獎勵耕織,清廉從政。
黃州的百姓感念這壹位父母官。
後來修了壹祠廟來緬懷這壹偉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
文學的殿堂裏永遠可以聽見那《赤壁賦》華美的樂章。
余秋雨先生在《東坡突圍》中呼“蘇軾選擇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蘇軾。
”是啊!這壹路艱辛,這壹路坎坷,這壹路無奈。
蘇軾沒有消沈,沒有失落。
他永遠也不會去吟唱那軟綿綿的情詩與愁苦。
什麽“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於李清照的小女子。
“楊柳岸,曉風殘月”,“竟無語凝噎”只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
“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慮只為李後主吟唱。
蘇東坡是關東大漢,他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他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記載了蘇東坡的崛起。
赤壁沈澱了蘇東坡的不屈。
赤壁訴說著蘇東坡的豪邁與詩情不朽。
赤壁只蘇軾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屬於蘇軾。
風雨任平生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達;他的豁達造就了他風雨無阻,“風雨任平生”的壹生。
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壹的蘇東坡。
蘇軾壹生風雨,壹生坎坷,然而,無論他走到哪裏,他的名字就響徹在那裏的天空中,響徹在那裏的人們的心坎上。
他的“壹蓑風雨任平生”道盡了千古的真理,讓人懂得用開朗、寬容、豁達的心去面對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和物;讓人知道用感激、豁達的心境去挑戰人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豪傑。
蘇軾站在曾經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赤壁面前,像壹個關西大漢,手持鐵板,大聲高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人生如夢,壹樽還酹江月”。
這是他歷經風雨後的坦然,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來面對如畫的江山,如夢的人生。
古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美麗的西湖承載了多少中國文人的夢,蘇軾雖被貶至此,然而他沒有悲愴,沒有哭天地,沒有憤憤不平,風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為官壹任,造福壹方”的簡單道理。
於是,壹道蘇堤便橫臥西湖。
他要讓西湖儲藏的心靈,淹沒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憂傷。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作嶺南人。
”這是他被貶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詩。
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場的汙垢。
他寧願壹輩子做壹個普通的嶺南人,每天嘗盡甜美的荔枝。
妳看,這是壹個何等豁達的心情,官場的風雨,生活的風雨均無法阻擋他心靈的前行。
他要讓他的壹生過得甜美、豁達。
《明月幾時有》壹詞道盡了詩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沒有因此悲傷嘆息,對生活失去勇氣,失去信心。
他讓天上的明月傳達自己對遠在千裏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
壹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不僅讓他的風雨壹生得到升華,而且撫慰了多少中國人思鄉思人的心靈。
這個時候,他把其豁達的心交給了飽懷思念之情的人們。
他要告訴他們——生活的風雨摧不倒我們,我們同在。
風雨的壹生,豁達的壹生;美麗的壹生,多情的壹生。
蘇軾,永垂不朽。
春遊赤壁作文680字壹個春光明媚的星期六,我和媽媽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遊覽了黃州名勝古跡——東坡赤壁。
遠遠地,我們就看見角樓式的大門上寫著“東坡赤壁”四個大字,古樸的氣息迎面撲來。
走進公園,壹座拱形小橋首先映入眼簾,它橫架在小河上,猶如壹道彩虹臥波;小河上幾只隨風飄動的小船,像壹群小鴨在水中嬉戲。
跨過小橋穿過遊樂園就看見壹排古式的閣樓,兩邊是壹片綠樹成陰的竹林,每棵竹子都是那麽清秀挺拔,蒼翠欲滴,安靜而富有靈氣。
我終於明白當年蘇軾深情地發出“寧願三月無肉,不願壹日無竹”的感慨了!壹條彎彎的小河繞竹林而過,岸邊的楊柳像壹位清純的少女坐在小河邊梳理著自己的秀發,可美了。
再向寶蓮燈似的花壇走去,壹座巨大的石像聳立在我們眼前,他就是宋代大文豪蘇軾吧!只見他雙眼凝視著前方,神情堅定,讓人肅然起敬。
告別東坡石像來到二賦堂,那裏有蘇軾名揚天下的前後赤壁賦。
我最喜歡的還是《水調歌頭》裏面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這幾句,寫得美極了。
爬上赤壁磯頭的問鶴亭,舉目遠眺前方滾滾長江,我再也忍不住了,高聲吟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真是令人愜意!我們還來到公園的最高點棲霞樓,那裏有三國作戰地圖,顧不上後面沒有跟上來的媽媽,我聚精會神地在地圖上尋找當年諸葛亮和周瑜壹起使用連環計火燒赤壁、打敗曹操的遺跡呢!我想那是壹場多麽慘烈的戰鬥啊。
當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赤壁時,夕陽的余輝如壹層金黃的薄紗籠罩在公園裏,漫步走在幽靜的樹林間,雄偉壯麗的東坡赤壁漸漸隱沒在暮色中……
念奴橋赤壁懷古改寫800字作文直以來我都很喜歡蘇軾的詞,讀過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後我很有感觸,下面我就詩歌本身,談談我對這首詞的淺顯理解。
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擼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壹尊還酹江月。
這首詞是蘇東坡(蘇軾)的代表作,也是引人註目的名篇。
這首詞的寫成是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是蘇軾當時謫居黃州遊赤壁時寫的。
他深感年歲漸老,功名事業還沒有成就,借周瑜在赤壁之戰建立大功的往事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詞中描寫了戰地的雄奇景色,塑造了“雄姿英發”的英雄形象,風格豪放,被稱為“古今絕唱”。
後人推尊此詞,以“大江東去”、“酹江月”作為《念奴嬌》的代名。
“大江東去,浪淘盡。
”這浩浩蕩蕩東流的長江之水壹開始就緊緊地扣住了心弦,那聳入雲霄的陡峭山崖又如同壹幅廣闊的畫卷展現在眼前,引人入勝。
三十八歲的東坡,站在長江岸邊,他觸景生情,聯想到千古風流人物,心潮澎湃……瞧著那故壘西邊,想起三國的赤壁之戰,想起當年的英雄周瑜,無限感慨:“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從大自然畫卷引出了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
“遙想公瑾當年”,描寫了年輕英勇善戰的周瑜形象。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從肖像儀態上描寫周瑜的裝束儒雅,風度翩翩,臨戰從容鎮定。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描寫了火攻水戰情景,火烈風猛,飛埃絕爛,曹操萬艘船只“灰飛煙滅”。
用“談笑間”三字,贊美周瑜這位談笑自若指揮水軍的卓越不凡。
“故國神遊”後,東坡思路又回到了現實,想到他報國的抱負無法實現而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感嘆光陰虛度。
“人生如夢,壹尊還酹江月。
”無可奈何,只能舉杯對江月了。
頗引人深思。
約會赤壁古戰場作文600字三國赤壁古戰場是壹個大型的封閉式旅遊景區,且裏面相關的配套設施應有盡有。
首先景區內設有四星級的赤壁驛館,環境雅致舒適,三個大型生態停車場可壹次性容納上千輛車輛停放,在禦膳坊內更有很多的地方特產,比如說:赤壁魚糕(我最喜歡吃的)、竹筍衣、特別是這裏的魚,因為是長江邊上,魚都是江裏的野生魚,相當新鮮。
等眾多的湖北美味。
而且如果想遊玩下來時享受壹番,景區內還設有赤壁溫泉等場所,供旅客休息時享受。
赤壁的摩的的作文350個字12月23日上午,我和媽媽、奶奶、爸爸壹起到赤壁玩。
在輪渡上就遠遠望見摩崖石刻"赤壁"兩個紅色大字。
赤壁有三座山:赤壁山、南屏山、金鸞山。
我們先參觀赤壁山。
我們在山上看見周瑜巨大的石像真高啊,大約有五六米!他望著遠方,好威風!我們向前走,看見"赤壁大戰陳列館"幾個大字,我們進去了。
三國人物展廳裏面塑像有:趙雲、劉備、張飛、關羽、曹操。
蠟像館裏"舌戰群儒"的人物象真的!還有草船借箭,借東風的戰鬥場面都很象。
我們遊完了赤壁山,來到南屏山。
山上長滿了竹子,竹林中有個拜風臺,裏面有三請殿,殿裏供著幾個神佛像。
三清殿前面是五侯宮,裏面供著諸葛亮等人的木雕像,裏面香霧繚繞,有人在拜祭他們。
我們有來到金鸞山。
金鸞山上兩棵連體銀杏,樹齡有壹千八百年。
它們並列長著,壹棵靠在另壹棵身上,很親熱。
樹的不遠處有風雛庵,那是龐統閱讀兵書的地方。
我們下山後,還參觀了三國雕塑園,裏面正在建設。
我想,以後來到赤壁,將會看到更多的美景。
大金湖遊記作文450字屬於三明市泰寧縣,總面積足足有461平方公裏啊!大金湖的景觀包括峽谷、曲流、斜線天巷谷、巖堡、石墻、石柱、巖峰、峰叢、丹崖赤壁、天生橋、穿洞,峰窩狀洞穴、石鐘乳、瀑布等等。
我們坐遊船先去欣賞風景,先去斜線天。
斜線天只可以壹個人貓著腰爬上去,我自告奮勇,貓著腰爬了進去,斜線天裏面只有太陽透過縫隙照下來的壹絲陽光,其他什麽都看不清,我貓著腰手腳並用爬完了全程,心中感嘆:真不愧是“壹線天”。
去完了斜線天,遊船又停靠在了甘露寺。
這個寺廟的特點是“壹柱擎天”,只用壹根柱子就撐起整座廟。
而石壁上滴下的水珠就被稱為“甘露”。
在路邊有方竹,據說摸了就可以升官發財呦!路的另壹邊還有泉水流過,我試嘗了口說“苦!”逛了甘露寺,船來到了鴛鴦湖,這個小胡的生態環境保護得較好,每年都有許多鴛鴦成雙成對地從外地遷來過冬,可惜來的不是時候,沒看到鴛鴦。
鴛鴦湖口的山峰,由於暴雨烈日的侵蝕,表面灰褐粗糙,仿佛壹位飽經滄桑、滿臉皺紋的老人,稱“月下老人”。
在鴛鴦湖的前面有座山峰叫貓兒山,又名貓兒獸石。
只見它孤峰突起,高聳入雲,酷似壹只蹲坐山巔的巨貓,於十裏開外都能清楚地看到那逼真的形象。
貓兒山不僅是金湖景區的標誌,也是整個泰寧旅遊的標誌。
當地有貓兒窺魚、鎮守妖鼠等關於它的傳說。
我還遊了好多個景點,今天我的收獲很大,好好地飽了壹次眼福啊!?望采納
石竹山 作文我曾經遊覽過美麗的湄洲灣,壯麗的赤壁瀑布,風景宜人的張家界。
不過我印象最深刻的還要算古木參天、鳥語花香的石竹山。
正月初九,我們壹家興沖沖的來到了這片神氣的土地。
快到大門了,我們加快了腳步,進了大門,壹陣清新的空氣撲而來,舒服極了。
路旁栽滿了竹子,也許,這就是石竹山名字的由來吧。
我門走呀走,不知不覺我門來到了山林間,山林裏松濤滾滾,美麗極了!有鋪青疊翠的參天古木,也有樹影婆裟的白樺,樹下還有色彩斑斕的小野花競相開放,有紅的,白的,紫的,藍的,它們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香味。
石竹山可真會打扮自己啊:古木為衫,白樺為裙,野花作繡花鞋。
山林見還是鳥的天堂,靜下來聽,還回聽到鳥兒門在竊竊私語呢。
我爬上臺階,忽然看見了壹可小松樹紮根在懸崖峭壁上,讓我想起了鄭燮寫的壹首詩——《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我不禁哼了起來。
是啊,它有著多麽頑強的生命力啊!我們終於爬上了山頂,我往下壹看,哇,石竹湖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晶光閃耀,美麗極了。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見太陽就要下山了,我門戀戀不舍的離開了石竹山。
古詩杜牧的《赤壁》的賞析。《赤壁》(七言絕句) 杜牧 折戟沈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
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壹次重大戰役。
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
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認為周瑜勝利於僥幸,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慨嘆。
有情有致。
詩篇的開頭借壹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慨嘆。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沈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
在這裏,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
沙裏沈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
戰戟折斷沈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於發現了這壹件沈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幹凈出來辨認壹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
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壹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後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麽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
這裏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這對於詩人而言是相當清楚的,因為杜牧本人有經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對歷史時事是非常熟悉的。
眾所周知,赤壁之戰吳勝曹敗,可此處作者進行了逆向思維大膽地設想,提出了壹個與歷史事實相反的假設。
假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結果會如何呢?詩人並未直言戰爭的結局。
而是說“銅雀春深鎖二喬”,銅雀臺乃曹操驕奢淫樂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
這裏的銅雀臺,讓人不禁聯想到曹操風流的壹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後再用壹個“鎖”字,進壹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
把硝煙彌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實在令人佩服。
從藝術上看,詩人杜牧在前兩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虛托手法,這是唐代詩人寫詩作文的常用手法,這就好比寫當朝的人或事而假借於前朝的人或事來寫;還有詩中運用了以小見大這種表現手法,詩的後兩句寫戰爭的勝負時,作者並未點破,而是通過大小喬這兩個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運來表達設想中東吳敗亡的結局,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試想,若東吳前國主和當朝主帥之妻均已被曹軍擄去銅雀臺,那戰爭的結局不言自明,這就使得全詩既生動形象,又含蓄蘊藉,富有情致。
遊南海影視城 金秋十月,天氣晴朗,萬裏碧空上飄著朵朵白雲。
壹天,我跟爸爸來到南海影視城。
進入大門,首先看見的是五龍橋,橋上有許多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精美的龍的圖案,條條都栩栩如生,更使人稱奇的是,這麽多的龍竟沒有兩條是相同的。
走過五龍橋,便來到前殿,正面是真神聖天門,兩側是影視娛樂地帶,裏面有“赤壁觀火”、“妖怪洞”等。
走過前殿,便來到正殿。
這兒是天王洪秀全上朝議論國家大事的地方。
正殿石級中間有壹塊石板,上面刻著雙龍戲珠和各種不同的畫面。
繞過壹座朱紅的宮墻,就可以到藏珍閣去遊玩。
藏珍寶的大殿是影視城最大的而且是最高的宮殿,它的欄桿上也有許多的石柱,柱子上也都刻有龍。
站在藏珍閣上向下望,只見壹片片蔥郁的樹林掩映著壹座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壹堵堵朱紅的宮墻和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
走下藏珍閣,繞過裏面展示著洪秀全的衛兵、丞相和兒女們穿的盔甲、衣裳的東王府,就是江南水鄉。
說是水鄉,壹點也不假,到處都有小鴨、白鵝,壹片江南的面貌。
走上石橋,習習秋風送來菊花的陣陣清香,使人清新爽朗。
南海影視城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看也看不完,令我流連忘返。
轉載請註明出處作文大全網 ? 赤壁懷古是遊赤壁時作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