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雪萊的《致》的原文是什麽?

雪萊的《致》的原文是什麽?

《致》雪萊

原文

One word is too often profaned ?

有壹個字經常被人褻瀆?

For me to profane it, ?

我不會再來褻瀆?

One feeling too falsely distain'd?

有壹種感情被人假意鄙薄?

For thee to distain it; ?

妳也不會再來鄙薄. ?

One hope is too like despair ?

有壹種希望太似絕望; ?

For prudence to smother, ?

何須再加提防!?

And pity from thee more dear ?

妳的令憫之情無人能比, ?

Than that from another. ?

溫暖著我的心. ?

I can not give what men call love:?

我不能給妳人們所稱的愛情,?

But wilt thou accept not ?

但不知妳能否接受 ?

The worship the heart lifts above?

這顆心對妳的仰慕之情, ?

And the heavens reject not, ?

連上天也不會拒絕.?

And the desire of the moth for the star, ?

猶如飛蛾撲向星星,?

Of the nigth for the morrow ?

又如黑夜追求黎明.?

The devotion to something afar ?

這種思慕之情,?

From the sphere of our sorrow. ?

早已跳出了人間的苦境!

雪萊(1792—1822)是英國19世紀著名的浪漫派詩人,著有《解放的普羅米修斯》、《西風頌》、《雲雀頌》等詩歌名篇;雪萊在牛津大學讀書時因寫下了《無神論的必要性》的文章被學校開除,然後他帶著壹位女孩私奔,因為女孩的父親逼迫她去上學。雪萊認為這是對她的“迫害”,而他的舉動是壹種“英雄救美”。這位女孩就是他的第壹任妻子哈莉艾特。

雪萊是壹個反對壓迫、追求自由的鬥士。他在愛爾蘭發放傳單,反對英國對愛爾蘭的殖民統治。回到倫敦後,他投身到各種反對強權的活動中,成為激進政治哲學家葛德汶的門徒。他認為婚姻也是壹種壓迫性的制度,無愛之婚姻是壹種不道德行為。

他與葛德汶的長女瑪麗產生婚外戀情,並攜之私奔法國,致使妻子自殺。回到倫敦後,法庭認為他不道德,拒絕給予他監護孩子的權利。在絕望之中,他與瑪麗結婚並遠走他鄉,在瑞士和意大利度過了他短暫的余生。

《致——》是壹首獻給朋友之妻的愛情詩。在意大利的比薩,雪萊夫婦與壹批旅居意大利的英國人,包括詩人拜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形成了著名的“比薩社交圈”。雪萊特別喜歡愛德華·威廉斯和其妻子珍妮。

這是壹位曾經在印度服役的退伍軍官,其妻子漂亮優雅、魅力四射。雪萊對她懷有仰慕之情,寫下了若幹優美的抒情詩獻給她,這首《致——》就是其中的壹首。 詩歌前兩段主要說明雪萊對珍妮充滿的愛,但是這種愛不能稱之為“愛情”,因為愛情太俗氣,它常常被“褻瀆”、被“玷汙”。

詩歌後兩段旨在定義他對她的感情:既然這種感情不是愛情,那它又是什麽呢?雪萊說,它就像信徒對上帝的愛,是壹種虔誠,壹種去除了肉欲的愛。她就像壹顆明星,他就像壹只飛蛾,他的感情就像 “飛蛾對星光的向往,/ 黑夜對黎明的渴望”。在這裏雪萊將他對珍妮的愛上升到了宗教的高度,使人想起了但丁在《天堂篇》中見到貝阿特裏奇的那壹時刻:那是壹個純粹的時刻,壹個去除了雜念的時刻,充滿了崇敬,但又潔白無瑕。這就是《致——》壹詩所要達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