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首關於未來道路的詩句 1.關於未來的詩句有哪些
1. 唐 王灣《次北固山下》
詩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釋義: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2. 南北朝 謝靈運《登池上樓》
詩句: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釋義:唉!獨居的生活真容易讓人覺得時間難捱、特別長久,而離開群體的處境也真是讓人難以安心
3. 宋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詩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釋義: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裏,也能***享這美好的月光。
4. 宋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詩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釋義:他日把這美好的景致描繪出來,回京升官時向朝中的人們誇耀。
5. 魏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並序》
詩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釋義:姑且順隨自然的變化,度到生命的盡頭。樂安天命,還有什麽可疑慮的呢?
6. 宋 王安石《登飛來峰》
詩句: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釋義:不怕浮雲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7. 唐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詩句: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釋義:沈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逢春。
8. 清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詩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釋義: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
9. 唐 李商隱《夜雨寄北》
詩句: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釋義:何時歸去,***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10. 唐 高適《別董大二首》
詩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釋義: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識君?
2.求現代詩《未來的路》
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詩歌《未選擇的路》也稱為《未來的路》。原文如下:
《未來的路》
作者:美羅伯特·弗羅斯特
第壹節
黃色的林子裏有兩條路,
很遺憾我無法同時選擇兩者
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
對著其中壹條極目眺望
直到它蜿蜒拐進遠處的樹叢。
第二節
我選擇了另外的壹條,天經地義,
也許更為誘人
因為它充滿荊棘,需要開拓;
然而這樣的路過
並未引起太大的改變。
第三節
那天清晨這兩條小路壹起靜臥在
無人踩過的樹葉叢中
哦,我把另壹條路留給了明天!
明知路連著路,
我不知是否該回頭。
第四節
我將輕輕嘆息,敘述這壹切
許多許多年以後:
林子裏有兩條路,我——
選擇了行人稀少的那壹條
它改變了我的壹生。
擴展資料:
美國詩人弗羅斯特《未選擇的路》的壹詩寫了“面對兩條都沒有走過的路,主人公毅然選擇了壹條人跡更少的路來走、來歷練”的事情,體現了人性之美,其實我們倘將該作品作為“選擇人生之路”來讀也完全恰當。品讀該詩,主人公形象的大氣沈雄、勇敢創新、義無反顧,還是比較容易看得出來。
在到了岔路口,因為“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所以必得選壹條路去走。由於“魚”和“熊掌”兩者不能得兼,故頗費躊躇,“我”“久久佇立”對兩條路都再三觀望,最終才咬咬牙下定決心選實了走“人跡更少的”那條“荒草淒淒,十分幽寂”的路,這樣的義無反顧需要何等的勇氣和魄力?
如果說選擇“那條通向叢林深處的路”是大眾化的選擇,比較平穩,但很有可能就平常了;那麽主人公不願庸俗而冒險地去創新壹番,玩壹把過癮,認為即使轟轟烈烈地去死也比窩窩囊囊地存活強上百倍千倍。詩人的這種思想無疑是難得的,很精彩的。這樣看來,說詩人的這種勇敢和大氣魄不是壹般的果敢,而是大氣沈雄的幹練,再恰當不過。
搜狗百科-未選擇的路
3.形容道路的詩句
關於“路”的詩句有:
1. 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
2. 要路豪家非往還,巖門先有不曾關。
3. 若比世路難,猶自平於掌。
4. 來去騰騰兩京路,閑行除我更無人。
5. 地暖無秋色,江晴有暮暉
1. 路lù ,從足從各。道也。壹達謂之道路。此統言也。周禮。澮上有道。川上有路。
此析言也。各,從夊(sui)從口。夊,夊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 形聲:從足,各聲。本義:道路。
2. 上述詩句全文如下:
(1)《九日登高》劉禹錫
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
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
(2)《山中》曹松
要路豪家非往還,巖門先有不曾關。眾心惟恐地無剩,吾意亦憂天惜閑。
白練曳泉窗下石,絳羅垂果枕前山。樵夫豈解營生業,貴欲自安麋鹿間。
(3)《初入太行路》白居易
馬蹄凍且滑,羊腸不可上。
若比世路難,猶自平於掌。
(4)《京路》白居易
西來為看秦山雪,東去緣尋洛苑春。
來去騰騰兩京路,閑行除我更無人。
(5)《桂林路中作》李商隱
地暖無秋色,江晴有暮暉。
空餘蟬嘒嘒,猶向客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