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弘揚傳播孝文化的詩句短文

弘揚傳播孝文化的詩句短文

1. 有關於弘揚賢文化的詩句

有關於弘揚賢文化的詩句 1.關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古詩都有哪些

1. 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2. 宋 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宋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4. 宋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5. 唐 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古詩有哪些

《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青玉案·元夕》宋代: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生查子·元夕》宋代: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過故人莊》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宋代: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元日》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壹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創作背景 :

此詩作於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1067年宋神宗繼位,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次年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見家家忙著準備過春節,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

賞析:

此詩描寫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壹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壹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這是壹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壹直延續至今。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壹,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青玉案·元夕》譯文:

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壹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壹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壹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偏安江左,沈湎於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腹的激情、哀傷、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

賞析:

這首詞的上半闋寫正月十五的晚上,滿城燈火,盡情狂歡的景象。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so.gushiwen.org

3.關於弘揚民族精神的古詩

壹、《闕題》 黃河源溯浙江潮, 衛我中華漢族豪。

莫使滿胡留片甲, 軒轅神胄是天驕! 二、《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三、《春望》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四、《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壹經, 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沈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甲辰八月辭故裏》 國破家亡欲何之? 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於氏墓, 乾坤半壁嶽家祠。

慚將赤手分三席, 敢為丹心借壹枝。 他日素車東浙路, 怒濤豈必屬鴟夷。

六、《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沈沈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鬥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幹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七、《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八、《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壹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九、《金錯刀行》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壹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十、《胡無人》 嚴風吹霜海草雕,筋幹精堅胡馬驕。

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 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 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無人,漢道昌! 十壹、《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 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

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 且復穹廬拜,會向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於中應有,壹個半個恥臣戎。 萬裏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 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十二、《勁草行》 中原地古多勁草,節如箭竹花如稻。 白露灑葉珠離離,十月霜風吹不倒。

萋萋不到王孫門,青青不蓋讒佞墳。 遊根直下土百尺,枯榮暗抱忠臣魂。

我問忠臣為何死?元是漢家不降士。 白骨沈埋戰血深,翠光瀲灩腥風起。

山南雨暗蝴蝶飛,山北雨冷麒麟悲。 寸心搖搖為誰道?道傍可許愁人知。

昨夜東風鳴羯鼓,髑髏起作搖頭舞。 寸田尺宅且勿論,金馬銅駝淚如雨。

十三、《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淩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4.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六行詩有哪些

1、《蜀相》

唐朝·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青石》

唐朝·白居易

青石出自藍田山,兼車運載來長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願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墳土未幹名已滅。

不願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鐫實錄鐫虛辭。

願為顏氏段氏碑,雕鏤太尉與太師。

刻此兩片堅貞質,狀彼二人忠烈姿。

義心若石屹不轉,死節名流確不移。

如觀奮擊朱泚日,似見叱呵希烈時。

各於其上題名謚,壹置高山壹沈水。

陵谷雖遷碑獨存,骨化為塵名不死。

長使不忠不烈臣,觀碑改節慕為人。

慕為人,勸事君。

3、《荊州作》

唐朝·張九齡

先達誌其大,求息不約文。

士伸在知己,已況仕於君。

微誠夙所尚,細故不足雲。

時來忽易失,事往良難分。

顧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勛。

亦以行則是,豈必素有聞。

千慮且猶失,萬緒何其紛。

進士茍非黨,免相安得群。

眾口金可鑠,孤心絲***棼。

意忠仗朋信,語勇同敗軍。

古劍徒有氣,幽蘭只自薰。

高秩向所忝,於義如浮雲。

千載壹遭遇,往賢所至難。

問余奚為者,無階忽上摶。

4、《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

唐朝·李白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孤高繡衣人,瀟灑青霞賞。

平生多感激,忠義非外獎。

禍連積怨生,事及徂川往。

楚邦有壯士,鄢郢翻掃蕩。

申包哭秦庭,泣血將安仰。

鞭屍辱已及,堂上羅宿莽。

頗似今之人,蟊賊陷忠讜。

渺然壹水隔,何由稅歸鞅。

日夕聽猿怨,懷賢盈楚想。

5、《永遇樂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

宋朝·辛棄疾

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

得姓何年,細參辛字,壹笑君聽取。

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

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

比著兒曹,累累卻有,金印光垂組。

付君此事,從今直上,休憶對床風雨。

但贏得,靴紋縐面,記余戲語。

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壹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其實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5.弘揚傳統文化的名言有哪些

1.文化成就未來,遺產不容忘懷。

2.愛我中華,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

3.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4.博覽五千年,塑造當代賢。

5.傳古今經典,樹當代風範。

6.學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財富。

7.往事越千年,傳承永不變。

8.破壞古跡,就是破壞妳的未來。

9.弘揚傳統美德,繼承傳統文化。

10.培養中國魂,樹立中國心。

11.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時代創新精神。

12.揚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13.先人神力絕技,鬼斧神工天姿。

14.秉承祖先智慧,傳播華夏文明。

15.根植於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土壤,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

1.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壹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

2.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

3. 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還有墨家、法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4. 傳統文化的全稱是傳統的文化,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

5. 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6.和“文化”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1、《和董傳留別》

宋 蘇軾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譯文: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不喜歡陪伴著老儒壹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

口袋裏沒有錢不置辦那“看花”的馬,但會看取令人眼花繚亂的“擇婿車”。考試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們誇耀,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著俺的名字。

2、《觀書有感二首·其壹》

宋代:朱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壹面鏡子壹樣打開,清澈明凈,天光、雲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要問池塘裏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3、《觀書》

明代:於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壹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譯文:書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無論清晨傍晚還是憂愁快樂總有它的陪伴。眼前瀏覽過無數的文字後,心中再無半點塵世間的世俗雜念。

堅持經常讀書,新鮮的想法源源不斷的湧來用之不竭。勤奮攻讀,像東風裏花柳爭換得形色簇新。漫跨著金鞍,權貴們猶嘆芳蹤難尋,不相信我這書齋裏別有春景。

4、《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譯文:古人在學習上不遺余力,年輕時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不夠完善,要透徹地認識事物還必須親自實踐。

5、《讀書》

唐代:皮日休

家資是何物,積帙列梁梠。

高齋曉開卷,獨***聖人語。

英賢雖異世,自古心相許。

案頭見蠹魚,猶勝凡儔侶。

譯文:家中的財產是些什麽,就是那滿滿壹屋的書籍。在環境優美安靜的書齋緩緩打開書卷,徜徉書海與聖賢心靈對話。德才兼備的人們雖然沒有在同壹時代,但自古以來他們卻是互相贊許欣賞的。在書桌上看見書的欣喜,勝過與闊別已久的好友相見。

7.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古詩五言絕句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壹始扶行壹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壹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裏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8.跟賢有關的詩句

《執契靜三邊》李世民

執契靜三邊,持衡臨萬姓。

玉彩輝關燭,金華流日鏡。

無為宇宙清,有美璇璣正。

皎佩星連景,飄衣雲結慶。

戢武耀七德,升文輝九功。

煙波澄舊碧,塵火息前紅。

霜野韜蓮劍,關城罷月弓。

錢綴榆天合,新城柳塞空。

花銷蔥嶺雪,縠盡流沙霧。

秋駕轉兢懷,春冰彌軫慮。

書絕龍庭羽,烽休鳳穴戍。

衣宵寢二難,食旰餐三懼。

翦暴興先廢,除兇存昔亡。

圓蓋歸天壤,方輿入地荒。

孔海池京邑,雙河沼帝鄉。

循躬思勵己,撫俗愧時康。

元首佇鹽梅,股肱惟輔弼。

羽賢崆嶺四,翼聖襄城七。

澆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質。

已知隆至道,***歡區宇壹。

《春日玄武門宴群臣》李世民

韶光開令序,淑氣動芳年。

駐輦華林側,高宴柏梁前。

紫庭文佩滿,丹墀袞紱連。

九夷簉瑤席,五狄列瓊筵。

娛賓歌湛露,廣樂奏鈞天。

清尊浮綠醑,雅曲韻朱弦。

粵余君萬國,還慚撫八埏。

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