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琵琶行中描寫音樂的句子有哪些?

琵琶行中描寫音樂的句子有哪些?

先用“轉軸撥弦三兩聲”壹句寫校弦試音,接著就贊嘆“未成曲調先有情”,突出了壹個“情”字。“弦弦掩抑聲聲思”以下六句,總寫“初為《霓裳》後《六幺》”的彈奏過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續續彈”“輕攏慢撚抹復挑”描寫彈奏的神態,更用“似訴平生不得誌”“說盡心中無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樂曲所抒發的思想情感。

此後十四句,在借助語言的音韻摹寫音樂的時候,兼用各種生動的比喻以加強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這個疊字詞摹聲,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

“小弦切切如私語”亦然。這還不夠,“嘈嘈切切錯雜彈”,已經再現了“如急雨”“如私語”兩種旋律的交錯出現,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盤”壹比,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就同時顯露出來,令人眼花繚亂,耳不暇接。

旋律繼續變化,出現了先“滑”後“澀”的兩種意境。“間關”之聲,輕快流利,而這種聲音又好象“鶯語花底”,視覺形象的優美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美。“幽咽”之聲,悲抑哽塞,而這種聲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冷澀。

由“冷澀”到“凝絕”,是壹個“聲漸歇”的過程,詩人用“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句描繪了余音裊裊、余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令人拍案叫絕。彈奏至此,滿以為已經結束了。誰知那“幽愁暗恨”在“聲漸歇”的過程中積聚了無窮的力量,無法壓抑,終於如“銀瓶乍破”,水漿奔迸,如“鐵騎突出”,刀槍轟鳴,把“凝絕”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才到高潮,即收撥壹畫,戛然而止。壹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並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如此繪聲繪色地再現千變萬化的音樂形象,已不能不使我們驚佩作者的藝術才華。但作者的才華還不僅表現在再現音樂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形象的千變萬化,展現了琵琶女起伏回蕩的心潮,為下面的訴說身世作了音樂性的渲染。

正象在“邀相見”之後,省掉了請彈琵琶的細節壹樣;在曲終之後,也略去了關於身世的'詢問,而用兩個描寫肖像的句子向“自言”過渡:“沈吟”的神態,顯然與詢問有關,這反映了她欲說還休的內心矛盾。

“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等壹系列動作和表情,則表現了她克服矛盾、壹吐為快的心理活動。“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抒情筆調,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譜寫了壹曲扣人心弦的悲歌,與“說盡心中無限事”的樂曲互相補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異常生動真實,並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過這個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藝人們的悲慘命運。面對這個形象,怎能不壹灑同情之淚!

擴展資料:

這首詩以情動人,敘述事件,描寫人物全都充滿抒情色彩。送客壹節即以“秋瑟瑟”“慘將別”“茫茫江浸月”,給環境制造了傷感的氣氛。琵琶女第壹次演奏,詩人在描寫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調時,讓情思幽恨貫穿始終。

自敘身世壹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滿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產生的種種哀傷。詩人自嘆經歷,處處以環境襯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寫了漂淪流落的悲切之情。

末段,淒淒的弦聲與哭泣聲相互照映,更是寫盡了詩人的悲痛之情。全詩使用的典故很少,語言精練明暢。詩人逝世不久,唐宣宗李忱寫詩吊念他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