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的意思:憂思不斷的樣子。
出自:先秦 佚名《詩經·國風·鄭風·子衿》
原文:
國風·鄭風·子衿
先秦:佚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壹日不見,如三月兮。
釋義:
青青的是妳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縱然我不曾去會妳,難道妳不把音信傳?
青青的是妳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曾去找妳,難道妳不能主動來?
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城樓上。壹天不見妳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樣長!
子,男子的美稱,這裏即指“妳”。衿,即襟,衣領。寧(nìng):豈,難道。嗣(yí)音:寄傳音訊。佩:這裏指系佩玉的綬帶。
擴展資料
此詩寫單相思,描寫壹個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當看到顏色青青的東西,女子就會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領和青青的佩玉。於是她登上城門樓,就是想看見心上人的蹤影。如果有壹天看不見,她便覺得如隔三月。全詩采用倒敘的手法,充分描寫了女子單相思的心理活動。
這首詩是《詩經》眾多情愛詩歌作品中較有代表性的壹篇,它鮮明地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獨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觀念和精神實質,女主人公在詩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即對情人的思念。這在《詩經》以後的歷代文學作品中是少見的。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壹面鏡子。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壹。
《詩經》的“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在古代詩歌創作中壹直被繼承和發展著,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壹個重要特點。《詩經》還以鮮明的事實證明了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才能,《詩經》民歌重疊反復的形式,準確、形象、優美的語言,被後世詩人、作家大量的吸取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