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標準,是因為詩從出現的那天就亦壹定的韻律和節奏。最初的詩大多是用來吟唱的,於其稱做詩,不如稱作“曲子詞”,或者民謠。像詩經,像楚辭,像唐詩宋詞元曲,像信天遊等,都是可以用來吟唱的詩。
從這些詩詞曲裏面我們可以試試找壹找詩的標準:
做為壹首詩要有韻律,要押韻,講平仄,律詩絕句要講字數,要講對仗等壹些技巧和規則。到後來的新月派等壹些近代詩人的出現,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要講格律,講韻律。從這些方面來講是詩有標準的。
我們可以看看先秦時候的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再看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唐詩的絕句律詩可以說是詩歌界,最嚴謹,最講究格律的詩體:
(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簪:古韻an,en同韻)
宋詞大多都是曲子詞,為了更好的吟唱字數大多也是有限定的:
新月派的格律詩,雖然字數無限定,但為了美感和朗誦,壹般都會整齊,對稱押韻。 為新月社詩歌理論作出了最重要貢獻的是聞壹多。他曾系統地提出了新格律詩的理論,認為詩是“做”出來的,主張戴著格律的腳鐐跳舞,並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 :
(《再別康橋》徐誌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裏,
我甘做壹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壹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沈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壹支長篙,
向青草青處漫溯;
滿載壹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沈默,
沈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壹揮衣袖,
不帶走壹片雲彩。
看了以上的介紹和格律,那麽看近代詩和現代詩,都不算詩了。我們寫詩是不是壹定要按照以上的標準去寫詩,去做詩呢?那麽詩是不是壹定需要標準呢?
還是開頭的回答,有,也沒有。前文我們探討了詩的形式標準。那麽我們看看沒有標準的詩。
先看這首詩,不講對仗,不講格律,這算是詩嗎?
有人說算,因為押韻,的確這是壹首詩。
再看這首詩,不講對仗,不講格律,甚至都不押韻,這算是詩嗎?
有人說算,有人說不算,有人說有感情色彩分行的句子,就算是詩,好吧,那麽勉強這也算是詩。
(《感覺》顧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樓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壹片死灰中
走過兩個孩子
壹個鮮紅
壹個淡綠
這還算詩嗎?這詩,不講對仗,不講格律,不押韻,甚至情感都沒有,也算是詩?
當然如果按照某些人寫的詩的標準,這的確不算是詩,但是為什麽卻被公認為是壹首詩呢?那麽詩到低有沒有標準?
詩是有自己的標準的,詩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技巧,如前文說的詩經,唐詩宋詞元曲,要講格律押韻,平仄對仗,形式節奏。
詩也是沒有標準的,古人雲:詩言誌,詩本身就是大眾的東西,民俗的東西。為什麽現代的中國會產生詩荒,原因就是有此詩,把自己寫詩的標準定為詩的標準,把自己看詩的標準定為詩的標準。
詩無非就是表達壹種所感,所看,所想的壹種手斷,我想詩並不定非要標準。
“天上的白雲真白啊”這不算詩嗎?為什麽不算詩?難道天上的雲不是白的。如果妳心情郁悶,會說天上的雲真白嗎?會有心思看雲嗎?難道這不是情感的表達。
“大國泱泱,威震八方”這難道不算詩嗎?我認為這樣續寫下去,算是壹首好詩。首選押韻,其次講格律,然後情感充沛,泱泱大國,威震四海八方這是多麽大的胸襟,多麽大的氣概,多麽充沛的情感。
詩,是大家的,詩是知識分子,也是民俗的,從今天起,我們開始寫詩吧,不需要格律,不需要技巧,不需要多麽有文化,也不是需要寫夠壹千字,也不需要寫出驚世駭俗。
只要妳寫,那就是妳的情感,那就是妳的詩。
————————————關於爭論的裊————————————————
寫這個詩歌有沒有標準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會有爭論。
我其實自己也是有爭論的,我也沒有給出說詩歌壹定沒有變準,反而我把詩歌從古致今大部分形式都有介紹出現。
其實我寫的大多數詩也都是有格律的,還有我也會寫壹些打油詩,也會很註重韻律,我也喜歡那些形式美的詩歌,但是我也喜歡那些自由詩,有時候我反而覺得想寫的瀟灑隨意真不容易。
我只是認為詩歌不應該拘於形式,而應該註重寫自己想寫的,表達自己想這表達的。
比如:妳寫明月。我喜歡這壹輪明月/像是看到了家故鄉/像是看到了宇宙的某個故鄉/像是壹首陳舊的詞/在宇宙某處激蕩
如果妳說這樣的詩不算好詩,那當然跟李白的靜夜思比是差很多。但是在妳的世界裏這是妳的情感,這是真實的妳,寫出的真實的句子,那麽妳最真實的句子對妳來說難道不是最好的嗎?
以下是回答網友的評論:
@孫若蘭:
2 樓
怎麽寫詩,真的是很糾結啊
答:
我這寫的雖然有點偏激,但是寫詩,只要妳多看,多想,就行了,想寫就寫,慢慢妳寫的詩就是自己的詩,不要模仿,做自己。
@吳妳個旭:
3樓
詩歌是高貴的!被妳這麽壹搞,簡直是文化的墮落!
答:
我認為詩歌是民間的,縱觀華夏文明,詩歌的起源,以及好的詩歌都是壹些通俗易懂的。只是現在人壹味的把詩歌束之高閣,使的詩歌變的越來越晦澀,越來越暗淡,越來越脫離大眾。
@雪吹桃源:
4樓
詩就是這麽被玩壞的。寫句今天我吃了三頓飯也叫詩,天下個個都是詩人。
答:
我真希望天下人人都有詩性,都有詩心,都有詩情,都有詩意,哪怕妳寫的很爛,但是妳寫詩了,妳喜歡詩了,妳慢慢就會有詩性,詩心,詩情,詩意。
妳想想有壹天,小廣告都是用詩的語言去寫,那不是很美嗎?
@雪吹桃源:
5 樓
另外,顧城的《感覺》,用的是白描,是現代詩的佳作。不是沒感情,是有的人體會不出來。現代詩沒有形式的要求,但不代表就可以胡寫。白話也叫詩,詩就真的完蛋了。
答:
我也是比較喜歡這首詩,所以才引用的,只是為了正明詩歌的多樣性和無限的可能性。
@吳妳個旭:
7樓
這是抽風了嗎?這種文化墮落主義的爛文也上首頁!!!!!
答:
我這寫的的確有點偏激,但是我希望詩歌文化能夠百花齊放,寫所見之物,述已之情感。不帶偏見的去看待事物,我認為就是錯也是合理的錯。
@瀟湘書生:
8樓
詩哪有什麽標準啊,妳寫的有感情,寫的好,妳的就能成為標準。
答:
其實生活細節,雜思,細觀,奇言,真情都是壹首好詩的基礎。沒有這些基礎,就是寫的再標準,我想也不是什麽好詩吧。
@江橋:
9樓
近代詩詩流派眾多標準不壹,這也導致了它的難以發展
答:
可能也是壹方面,其實我也建議把詩歌標準化,但我也希望某些類型的詩歌能有好的發展平臺。比如新月倡導的格律詩,這是壹個很的流派,但卻慢慢被所謂的正統給遠離。自由來源與西,我們現在只能說還處於學習階段,而且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得自由詩在中華文化獨特的審美觀裏變的有些奇異。
當然這文化流派的沖突和互相滲透,反而能給我們更多機會和方式,畢竟不同的題材和不同的詩歌表達形式都有自己獨特的趣味。
@江橋:
我比較欣賞新月派的詩。還是有壹定標準的好,就像語言,有壹些公認的語法壹類的,在這基礎上再創造
答:
這種形式美是漢文化漢語所獨具的,這種美當然是被公認的。
但是世界是其他國家很少有這種形式美的表達方式,但並沒有防止其他國家也會有好的詩文。
比如泰戈爾的散文詩和紀伯倫的議論小詩。國外也會有壹些格律性的詩,比如十四行詩,四行詩和國外壹些形式相對整齊講究韻律的格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