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了作者揭露當時敵人殘酷的壹面,人們積極樂觀面對敵人頑強生存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蘆花蕩》本文選自選自《白洋澱紀事》,與《荷花澱》是姊妹篇,是“白洋澱紀事之壹”,是“荷花澱派”的代表作品。全文充滿詩意,被稱為“詩體小說”。
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這樣壹個關系著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說選取小小的白洋澱的壹隅,表現農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在戰火硝煙中,夫妻之情、家國之愛,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澱盛開的荷花壹樣,美麗燦爛。
孫犁的小說以抗日戰爭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農村為背景,生動地再現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戰鬥。
擴展資料:
賞析:
寫老頭護送女孩,側重描寫語言,語言描寫的形式變化多樣,或伴隨語氣,或伴隨動作、神態,緊扣老頭子過於自信自尊之性格。女孩受傷後,老頭子的語言、動作忽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似乎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復仇的心理自然而生。而排除女孩質疑的語言斬釘截鐵,胸有成竹,仍不失英雄本色。復仇側重描寫動作,又伴隨了神態和內在的心理,無聲的動作包含了豐富的智勇。
結尾對蘆花的描寫輕松自如,有很濃的抒情意味,看似閑筆卻有深情,看似平淡卻讓人回味,頗得中國古典詩歌的韻味。總的來說,小說的不同部分對人物的描寫各有側重。
描寫的畫面感,現場感很強,調動了讀者的思考。人物描寫直指人心,直指人物性格,環境描寫對人物的性格,起著很好的烘托作用。護送女孩開始節奏很慢,女孩受傷後節奏加快。
將老頭子的心理推向高潮。結尾的復仇寫得自在自如,玩敵人於股掌之間。節奏又變得緩慢。環境描寫時不時地穿插,也緩沖了戰鬥的緊張節奏,有壹種抒情意味。
似乎戰鬥這壹血腥的行為已經轉化為壹種美學的觀照,具有獨特的韻味,從壹個側面表現了孫犁小說抒情詩的風味。孫犁小說的筆法比我想象的更豐富,意味更深遠。
這是由他的美學觀念決定的。自然環境之美,人物性格之美,溫暖人情之美,抗日精神之美,筆調平淡、簡練之美,構成了整部小說的詩意之美。
百度百科-蘆花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