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秋天入冬的詩句

關於秋天入冬的詩句

1.形容秋未初冬的句子

描寫秋末初冬的好句子

1、秋風掃落葉,嚴寒飛雪花,時間的腳步匆匆,壹眨眼,冬來了!

2、初冬時節,那片片楓葉都紅了,壹陣風吹過,葉片就像是壹些花瓣似地飄落下來。

3、冬,壹年四季中最後壹個季節,最有預兆明年光景的季節,

4、冬,夾雜著秋的困惑來到了鄉村,駛入了城市,走進了妳我他的身邊。

5、濃黑的雲像壹團團破絮,倒懸在城市的上空,冷風呼啦啦掃動著滿地的枯葉紙屑,更顯出景象格外的淒冷。

6、每到冬天,大地上壹片荒涼的時候,遠遠近近只有那些松柏樹綠森森的,特別惹眼。

7、冬天壹到,雪花壹飄,水庫就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偌大的水庫忽然間由萬頃碧波變成了壹面大鏡子,冰面又光又滑。

8、這已是初冬時節,林子裏的落葉、枯枝,厚厚地鋪了壹地,腳踩上去,軟綿綿的。

9、初冬,像壹位美麗的、高貴的、矜持的公主,舞動著她那神奇的面紗,送來陣陣凜冽的寒風。

10、冬日裏,柳樹幹幹巴巴的,寂寂寞寞,往日裏洋洋灑灑的風采壹點也看不見了。

11、冬天,太陽升高了,耀眼的光芒壹點也不存在了,活像個滾圓的大雞蛋黃兒,吊掛在那兒。

2.古詩關於春,夏,秋,冬,的詩句嗎

詩中春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孟浩然:《春曉》》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王維:《相思))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6.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 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 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10.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遊園不值》) 詩中夏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李昂:《夏日聯句》) 7.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壹晴方覺夏深。

(範成大:《喜晴》) 9.清江壹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

(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詩中秋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李嶠:《風》) 3.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j黃華葉衰。

(《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 詩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杜甫:《兵車行》)' 2.秋月揚明惲,冬嶺秀寒松。

(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遊:《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

(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8.兒童冬學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

(陸遊:《秋日郊居》) 9.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杜甫:《小至》) 。

3.關於春、夏、秋、冬的詩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又冷,收好書箱好過年。”

------------------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韓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決勝煙柳滿皇都。 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絕句二首(其壹)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戰國楚·宋玉《九辯》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暖,故傍庭樹作飛花。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唐·王勃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唐·李白《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雲》 絕句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

唐·杜甫《夏夜嘆》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宋·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嵐:霧氣。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唐·李白《北風行》 。

4.有哪些描寫秋天和冬天的古詩

萚兮萚兮,風其吹女……萚兮萚兮,風其漂女萚:飄落的枯葉。

女:同“汝”,妳;此處指飄落的枯葉。漂:同“飄”,吹。

落葉啊落葉啊,秋風吹妳……落葉啊落葉啊,秋風飄妳《詩經·鄭風·萚兮》秋日淒淒,百卉具腓秋天風淒淒,百花都雕蔽。 《詩經·小雅·四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裊裊:形容微風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

燎栗:淒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劉徹《秋風辭》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三國魏·曹丕《燕歌行》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迢迢:形容夜長。

亭亭:遠貌。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白露滋園菊,秋風落槐南南朝宋·謝惠連《搗衣》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寒城壹以眺,平楚正蒼然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

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兩句寫初秋之景。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亭臯木葉下,隴首秋雲飛亭臯:水邊平地。

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

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南朝梁·範雲《別詩》樹樹秋聲,山山寒色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維:語助詞,無義。 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長天壹色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

壹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壹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唐·宋之問《始安秋日》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頎《望秦川》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劉長卿《遊休禪師雙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唐·李白《贈廬司戶》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

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壹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壹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禦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信宿:連宿兩夜。

故:仍然。唐·杜甫《秋興八首》翟塘峽口曲江頭,萬裏風煙接素秋唐·杜甫《秋興八首》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北風其涼,雨雪其雱雨雪:下雪。

雨:下,落。雱:大雪紛飛的樣子。

《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喈,雨雪其霏喈:風疾的樣子。霏:霏霏,紛飛的樣子。

《詩經·邶風·北風》雨雪瀌瀌,見晛曰消瀌瀌:雪盛的樣子;壹說猶“飄飄”。 晛;太陽的熱氣。

曰:語助詞,無實義。《詩經·小雅·角弓》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

孟冬:冬季的第壹個月。慘栗:非常寒冷。

漢·《古詩孟冬寒氣至》寒風吹我骨,嚴霜切我肌。 漢·《古詩童童孤生柳》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淒淒歲暮風,翳翳經日雪。

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淒淒:寒涼。 翳翳:陰暗。

希:少。在目:眼睛所見。

皓:白。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晉·謝道蘊《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朔風:北風。勁:猛烈。

哀:淒厲。南朝宋·謝靈運《歲暮》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牖:窗戶。

風驚竹:風中帶雪,打在竹上,發出沙沙的響聲。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庭霰:落在庭院裏的雪花。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壹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唐·李白《冬日歸舊山》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