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及註釋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長滿了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了,而這恰是河豚從大海回歸,將要逆江而上產卵的季節。
1、惠崇:北宋名僧能詩善畫,《春江晚景》是他的畫作,***兩幅,壹幅是鴨戲圖,壹幅是飛雁圖。蘇軾的題畫詩也有兩首,這首是題鴨戲圖的詩。
2、蔞蒿:壹種生長在窪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莖高四、五尺,剛生時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釋: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可入藥)
3、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魚的壹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壹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5、上:指魚逆江而上。
賞析
惠崇是個和尚,宋代畫家。這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畫已失,這首詩有的版本題作《春江晚景》,現已無從考證。
畫以鮮明的形象,使人有具體的視覺感受,但它只能表現壹個特定的畫面,有壹定的局限性。而壹首好詩,雖無可視的圖像,卻能用形象的語言,吸引讀者進入壹個通過詩人獨特構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彌補某些畫面所不能表現的東西。
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也發揮了詩的長處。詩人用他饒有風味、虛實相間的筆墨,將原畫所描繪的春色展現得那樣令人神往。在根據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蘇軾又有新的構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此時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時節,可以在市場上銷售了。
好的題畫詩,既要扣合繪畫主題,又不能拘於畫面內容,既要能再現畫境,同時又能跳出畫外,別開生面,離開繪畫而不失其獨立的藝術生命。蘇軾這首詩可以說做到了這壹點。詩的前三句詠畫面景物,最後壹句是由畫面景物引起的聯想。整首詩又如同詩人即景言情,當下所得,意象妙會而自然。說前三句再現畫境,其實兩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溫度)、鴨先知(知覺)雲雲,是不能直接畫出的。詩能描寫如畫,詩詠物性物理又過於畫。這是因為繪畫屬於視覺藝術,而詩是語言藝術,有著表現上的絕對自由。最後壹句進壹步發揮聯想,在前三句客觀寫景的基礎上作出畫中景物所屬時令的判斷,從而增添了南方風物之美的豐富感覺,這更是畫所不能的。有關河豚的應時風味,梅堯臣《範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壹詩寫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歐陽修《六壹詩話》說:河豚常出於春暮,群遊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蘇軾的學生張耒在《明道雜誌》中也記載長江壹帶土人食河豚,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由此可見,蘇軾的聯想是有根有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詩意之妙,也有賴於此。
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大地復蘇,竹林已被新葉染成壹片嫩綠,更引人註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接著,詩人的視線由江邊轉到江中,那在岸邊期待了整整壹個冬季的鴨群,早已按捺不住,搶著下水嬉戲了。
然後,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於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蒿長出新枝了,蘆芽兒吐尖了;這壹切無不顯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全詩洋溢著壹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惠崇春江晚景古詩
惠崇春江晚景古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註釋:
1、惠崇:北宋名僧能善畫,《春江晚景》是他的畫作,***兩幅,壹幅是鴨戲圖,壹幅是飛雁圖。蘇軾的題畫詩也有兩首,這首是題鴨戲圖的詩。
2、蔞蒿:壹種生長在窪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莖高四、五尺,剛生時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釋: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可入藥)
3、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魚的壹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壹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5、上:指魚逆江而上。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
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已經長滿了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了,
而這恰是河豚從大海回歸,將要逆江而上產卵的季節。
賞析:
惠崇是個和尚,宋代畫家。這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畫已失,這首詩有的版本題作《春江晚景》,現已無從考證。
畫以鮮明的形象,使人有具體的視覺感受,但它只能表現壹個特定的畫面,有壹定的局限性。而壹首好詩,雖無可視的圖像,卻能用形象的語言,吸引讀者進入壹個通過詩人獨特構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彌補某些畫面所不能表現的東西。
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也發揮了詩的長處。詩人用他饒有風味、虛實相間的筆墨,將原畫所描繪的春色展現得那樣令人神往。在根據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蘇軾又有新的構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此時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時節,可以在市場上銷售了。
好的題畫詩,既要扣合繪畫主題,又不能拘於畫面內容,既要能再現畫境,同時又能跳出畫外,別開生面,離開繪畫而不失其獨立的藝術生命。蘇軾這首詩可以說做到了這壹點。詩的前三句詠畫面景物,最後壹句是由畫面景物引起的聯想。整首詩又如同詩人即景言情,當下所得,意象妙會而自然。說前三句再現畫境,其實兩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溫度)、鴨先知(知覺)雲雲,是不能直接畫出的。詩能描寫如畫,詩詠物性物理又過於畫。這是因為繪畫屬於視覺藝術,而詩是語言藝術,有著表現上的絕對自由。最後壹句進壹步發揮聯想,在前三句客觀寫景的基礎上作出畫中景物所屬時令的判斷,從而增添了南方風物之美的豐富感覺,這更是畫所不能的。有關河豚的應時風味,梅堯臣《範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壹詩寫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歐陽修《六壹詩話》說:河豚常出於春暮,群遊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蘇軾的學生張耒在《明道雜誌》中也記載長江壹帶土人食河豚,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由此可見,蘇軾的聯想是有根有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詩意之妙,也有賴於此。
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大地復蘇,竹林已被新葉染成壹片嫩綠,更引人註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接著,詩人的視線由江邊轉到江中,那在岸邊期待了整整壹個冬季的鴨群,早已按捺不住,搶著下水嬉戲了。
然後,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於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蒿長出新枝了,蘆芽兒吐尖了;這壹切無不顯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全詩洋溢著壹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惠崇春江晚景的詩意惠崇春江晚景的詩意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蘇軾
原文: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註釋:
1、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壹,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錢鐘書《宋詩選註》中為曉景。諸多註本,有用曉景、有用晚景,此從《東坡全集》及清以前註本用晚景。這兩詩是作者元豐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時江邊情景的寫照。
2、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3、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魚的壹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壹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5、上:指逆江而上。
詩意: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
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
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裏來了。
賞析:
惠崇是個和尚,宋代畫家。這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畫已失,這首詩有的版本題作《春江晚景》,現已無從考證。
畫以鮮明的形象,使人有具體的視覺感受,但它只能表現壹個特定的畫面,有壹定的局限性。而壹首好詩,雖無可視的圖像,卻能用形象的語言,吸引讀者進入壹個通過詩人獨特構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彌補某些畫面所不能表現的東西。
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也發揮了詩的長處。詩人用他饒有風味、虛實相間的筆墨,將原畫所描繪的春色展現得那樣令人神往。在根據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蘇軾又有新的構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此時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時節,可以在市場上銷售了。
好的題畫詩,既要扣合繪畫主題,又不能拘於畫面內容,既要能再現畫境,同時又能跳出畫外,別開生面,離開繪畫而不失其獨立的藝術生命。蘇軾這首詩可以說做到了這壹點。詩的前三句詠畫面景物,最後壹句是由畫面景物引起的聯想。整首詩又如同詩人即景言情,當下所得,意象妙會而自然。說前三句再現畫境,其實兩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溫度)、鴨先知(知覺)雲雲,是不能直接畫出的。詩能描寫如畫,詩詠物性物理又過於畫。這是因為繪畫屬於視覺藝術,而詩是語言藝術,有著表現上的絕對自由。最後壹句進壹步發揮聯想,在前三句客觀寫景的基礎上作出畫中景物所屬時令的判斷,從而增添了南方風物之美的豐富感覺,這更是畫所不能的。有關河豚的應時風味,梅堯臣《範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壹詩寫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歐陽修《六壹詩話》說:河豚常出於春暮,群遊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蘇軾的學生張耒在《明道雜誌》中也記載長江壹帶土人食河豚,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由此可見,蘇軾的聯想是有根有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詩意之妙,也有賴於此。
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大地復蘇,竹林已被新葉染成壹片嫩綠,更引人註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接著,詩人的視線由江邊轉到江中,那在岸邊期待了整整壹個冬季的鴨群,早已按捺不住,搶著下水嬉戲了。
然後,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於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蒿長出新枝了,蘆芽兒吐尖了;這壹切無不顯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全詩洋溢著壹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春江晚景的詩意春江晚景的詩意
《春江晚景》
作者:張九齡
原文:
江林多秀發,雲日復相鮮。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
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
註釋:
1、秀發,枝葉繁茂,花朵盛開。語出《詩大雅生民》:實發實秀。
2、相鮮,景色鮮麗,相互輝映。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雲日相輝映,空水***澄鮮。
3、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興幽遠。
4、那,同哪。
5、春心,指春景引發的意興。春,《全唐詩》註:壹作鄉。按:作鄉非。黃叔燦雲:作鄉心,與通首絕無關會。(《唐詩箋註》卷壹)
6、渺,壹作眇。渺然,幽遠貌。作者《題畫山水障》詩:對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綿。渺然,猶眇綿之意。
7、興來二句:言此中佳趣只可心會,卻難用言語表達。宋唐庚《春日郊外》詩:疑此江頭有佳景,為君尋取卻茫茫。陳與義《春日二首》之壹: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都是寫剎那間的創作感受,可以參讀。
8、只自:副詞。猶言獨自。自,詞綴,無義。
9、佳處,壹作佳氣。
10、薄暮,黃昏時分。津亭,渡口邊的驛亭。
賞析:
張九齡喜歡清淡的景色,壹般是色調素潔,如月光、白雲、青山、淡水,他的筆下沒有濃艷的景物。而且喜歡遠遠地觀照,在遠景中體味某種超然的情懷。胡應麟說曲江清而淡(《詩藪》外編卷四),確實抓住了他的特點。另外張九齡在被貶所作的詩基本上不悲傷,往往充滿了對美和理想的憧憬,顯示出壹種瀟灑飄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這首詩寫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氣令人心醉。首聯寫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兒盛開;天上雲朵落日相輝映。景象明麗。雖然化用謝靈運詩句,但是沒有謝的玄氣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來,令人感到親切。
三四句用虛筆。征行逢此佳景,驚喜之情頓生。自覺春思渺然,賞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傳。此兩聯只寫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補寫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見。
尾聯復寫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個江面沐浴在夕陽的余暉中,水面泛著金光。飄落的花瓣伴著晚霞灑落在渡口的客船上,這樣壹幅綺麗迷人的景象,怎不讓人贊嘆。結句,以景物收束,余韻不盡,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評論說,張詩結體簡貴,選言清冷,如玉磬含風,晶盤盛露,故當於塵外置賞(《唐音癸簽》卷五)。這種看法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張九齡確可稱為盛唐神韻詩派的開山作家,壹出手就區別於六朝清遠詩人,為後來的盛唐山水田園派樹立了標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