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登高這首詩表達了什麽意思

登高這首詩表達了什麽意思

登高

作者杜甫 朝代唐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註釋:

⑴登高: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歷來有登高的習俗。

⑵猿嘯哀:指長江三峽中猿猴淒厲的叫聲。《水經註·江水》引民謠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蕭蕭:風吹落葉的聲音。

⑸萬裏:指遠離故鄉。常作客:長期漂泊他鄉。

⑹百年:猶言壹生,這裏借指晚年。

⑺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苦恨:極恨,極其遺憾。苦,極。繁霜鬢:增多了白發,如鬢邊著霜雪。 繁,這裏作動詞,增多。

⑻潦倒:衰頹,失意。這裏指衰老多病,誌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陽登高,例應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說“新停”。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裏漂泊常年為客,壹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歷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壹首七律。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壹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