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諸葛亮絕對是三國時期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在文學方面取得了什麽重大成就?

諸葛亮絕對是三國時期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在文學方面取得了什麽重大成就?

看看古人對諸葛亮的《出師表》的評價:

文天祥:“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出師表》寫得非常真摯,震撼人心,催人淚下。

陸遊: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出師表》的藝術成就無人能比。

陸遊:“《出師》壹表通古今,夜半挑燈更細看。”(《病起書懷》)

——《出師表》非常值得學習研究,汲取教訓。

陸遊:“《出師》壹表千載無”(《遊諸葛武侯臺》)

——《出師表》的藝術成就無人能比。

陸遊:“壹表何人繼出師”(《七十二歲吟》)

——《出師表》的藝術成就無人能比。

陸遊:“凜然《出師表》,壹字不可刪。”(《感狀》)

——《出師表》字字珠璣,是篇不刊之論。

杜甫 :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

諸葛亮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在於散文的寫作,同時他在詩歌創作方面也很有特色。 諸葛亮壹生戎馬倥傯,在繁忙緊張的政治與軍事鬥爭中,寫下了大量的文章,據清代學者張澍輯錄,留存下來的約有199篇,其中包括有對策、詔、表、書、教、軍令、兵要、銘、記、將苑等。這些作品雖然都是應用性文章,不是純文學性作品,但它們都是諸葛亮壹生思想言論的精華,是了解和研究諸葛亮思想修養、性格人品的主要材料。另壹方面,由於他為文直言事理,觀點鮮明,語言質樸,情真意切,因而不少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寫於蜀建興五年(公元227年)的《出師表》,是諸葛亮最具代表性酌作品之壹。南朝·梁著名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對《出師表》曾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說:“孔明之辭後主,誌盡文暢。”;他還把:《出師表》與孔融的《薦彌衡表》並稱之為“表之英也”。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在評價《出師表》時,十分激動地寫道: “孔明出師二表,簡而且盡,直而不肆,大哉言乎!與《伊訓》、《說命》相表裏,非秦漢而下,以事君為悅者所能至。”。清代於光華編撰的《文選集評》中,引用郭明龍的評論,說《出師表》:“忠義自肺腑流出,古樸真率,字字滴淚,與日月爭光。”劉永濟在《文心雕龍校釋》中寫道:“《出師表》首言國事危急,使後主自知負荷之重;中間痛恨恒、靈,以為傾頹之鑒;反復喻令自謀,以警其昏庸。情真詞摯,故曰‘誌盡文暢’。”並說: “《出師表》風力遒上,古意未漓……以為楷式也。”,這些都是十分中肯的同時也是很高的評價。

《出師表》整篇文章思想觀點鮮明,論理敘事邏輯性強,精辟透徹。語言樸實真切,自然流暢,渾然壹體,委婉感人。在寫作方法和風格上,《出師表》繼承和吸取了楚辭與漢賦的優秀傳統,在以散文化的說理敘事為主的同時,間用排比對偶的句式。特別善用四字句,流暢練達,簡潔有力。用韻自然,不露痕跡,讓人讀起來抑揚諧和,既嚴謹莊重又富有變化,具有壹種“清峻、通脫、華麗、壯大”的“魏晉風度”。

如文章中的“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以及“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等許多名句,都寫得生動精煉,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正是《出師表》千百年來,使眾多名人誌士受感動,為廣大讀者所熱愛的原因。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讀《出師表》後寫道:“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壹覽淚沾襟。”紹興戊午年(公元1138年),南宋愛國名將嶽飛,壹次過武侯祠,讀壁上石刻出師表時,“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足見《出師表》感人之深。南宋愛國詩人陸遊也曾多次寫詩贊揚《出師表》。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他在成都遊諸葛書臺時寫道:“《出師》壹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陸遊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了,他在《書憤》壹詩中再次寫道:“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南宋末年另壹位愛國詩人文天樣,被元軍俘虜後,在《懷孔明》壹詩中寫道: “斜谷事不濟,將星隕營中。

至今《出師表》,讀之淚沾胸。”僅就以上數例,已足以看出《出師表》在我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很高的藝術成就。

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在編撰《資治通鑒》,南宋著名學者朱熹在編纂《資治通鑒綱目》時,對舊史中之表章、奏議,無不大加刪汰,獨對《出師表》壹文“均五更削”,全文照錄。近代學者王緇塵先生在分析這壹現象時指出:“出師之表,檁烈幹古,二千數百年歷史中,欲求其二,而亦不可得……蓋文之至者,用字措句,均不可移易,亦如宋玉之賦美人:‘增之壹分則太長,減之壹分則太短,施朱則太赤,敷粉則太白’,美文美人,皆生於天然,非人之工力所能隨便加飾也……而對於《出師表》之慷慨激昂,復兼以纏綿悱側,且句練字適,無壹瑕疵,心愛之極,不能割舍。”歷代學者在評論《出師表》時,都把它看作是三代以來的經典性作品,如蘇東坡把《出師表》與《伊訓》、《說命》相提並論;顧祿說:“三代名臣訓誥文,又復從公手中出。”譚獻說:“與《伊訓》、《洛誥》相表裏。”。

還有人把它比如《楚辭》,如明人吳之皡在其《謁武侯祠》詩中寫道:“古今多將相,誰者是吾師?意氣如公旦,文章似《楚辭》。”這壹切評論,絕不是溢美之詞,而是對《出師表》的文學價值和藝術魅力的恰當評價。《出師表》的確不愧為我國古典文學中的不朽名篇。

諸葛亮的其他壹些文章,也大都具有《出師表》那種觀點鮮明、邏輯性強、語言簡潔、文風質樸的特色。如人們熟知的《隆中對》、《誡外甥書》、《誡子書》、 《又誡子書》等等名篇,都寫得十分簡練精純,而析理論事卻又周密嚴謹,層層剖析,步步深入,有很強的吸引力和說服力。白亦奠先生在《諸葛亮(誡子書)評析》壹文中說:“短短86字,概括了古代先哲之至理;是修身養性的準則;開家教訓導之先聲;為處世治國之根本;有包孕宇內之氣;亙乎天地之道;實為千古絕唱。”的確如此,能夠把十分豐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簡潔恰當地納入短短86字之中,應該說諸葛亮不僅是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天下奇才”,在為文方面也不愧為“天下奇才”了。 諸葛亮寫給下屬官吏和土兵的壹些文件,即“教”,歷代也同樣給予很高的評價。

劉勰說: “教者,效也,言出而民效也……若諸葛孔明之詳約……並理得而辭中,教之善也。”陳壽在評論諸葛亮時,也指出:“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在這類文章中,如《與群下教》、《又與群下教》、《與李豐教》等篇,都寫得意切情真,感人肺腑。特別是《勸將士勤攻己闕教》,指出街亭之敗,“不在兵少也,在壹人耳”。坦誠地引咎自責,布所失於天下,並懇切地要求將士:“自今已後,諸有忠慮於國,但勤攻吾之闕,則事可定,賊可死,功可蹺足而待矣。”其虛心征求意見的迫切心情,溢於言表,真摯動人。又如《南征教》:“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只20個字,把南征的戰略和策略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此證之,劉彥和所渭“理得而辭中,教之善也”,是十分中肯的評價。

諸葛亮也熱愛詩歌,在隆中躬耕時,就經常抱膝長吟。但其詩歌作品留存下來的卻不多,較為可信的有《梁父吟·步出齊城門》。此外,還有在《三國演義》中轉述的幾首。其中有劉備二顧茅廬時路過小虹橋,偶遇黃承彥,聽黃口吟詩壹首,詩曰:“壹夜北風寒,萬裏彤雲厚。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鬥。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劉備聽後對黃承彥說: “適間所吟之句,極其高妙。”黃回答說: “老夫在小婿家觀《梁父吟》,記得這壹篇,適過小橋,偶見籬落間梅花,故感而誦之。”這首詩雖未明確指明作者,但從詩的意境和情調以及羅貫中的描述來看,應系孔明所作。而且從黃承彥的說法來看,諸葛亮的《梁父吟》還不止是這兩篇。 從上述兩首詩歌中,大致可以看出諸葛亮詩歌的獨特風格和藝術成就。首先,他的詩作都是用以言誌抒懷的。無論是詠史的《梁父吟·步出齊城門》,還是寫景的《梁父吟·壹夜北風寒》,無不鮮明地體現出他“淡泊、寧靜,,的品德修養和“誌存高遠”的宏偉抱負。

在清峻、瀟灑的詩句中,透露出他濟世救民的理想與誌向。其次,諸葛亮詩歌的語言藝術,也很有特色。他學習並繼承了樂府民歌的優秀傳統,用樂府舊題寫作五言詩歌,用語清新樸素,非常接近民間歌謠,有口語化的特點,朗朗上口,又流暢易懂。這和他躬耕隆中時與農民的密切交往有關,所以他創作的詩歌,當時就為廣大農民所喜愛並爭相吟唱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