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請問文學史上清代詩歌有關宗唐宗宋問題的壹些情況

請問文學史上清代詩歌有關宗唐宗宋問題的壹些情況

唐宋詩歌各有特色,元明兩代,文學的主流轉向戲曲、小說,詩歌相對衰落。清代詩人,借鑒前代,揚長補短,對於古典詩歌有所發展。但清代的文字獄,使有些詩人畏懼政治的迫害,同時又迷惑於表面的承平,沖淡了對社會矛盾的深入觀察和揭露,限制了清詩獲得更高成就。然而總的看來,清代詩人不滿於元詩的綺弱,明詩的復古和輕淺、狹窄的毛病,在技巧上兼學唐宋詩的長處,不斷追求創新,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現實,流派叠出,風格多樣,其成就是超過元明兩代,足以下啟近代而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後勁的。

清初詩歌

清初詩壇的主流是“遺民詩”。在當時漢族人民和清朝統治者之間存在尖銳的民族矛盾的情況下,具有反清思想的明朝“遺民”詩人,他們有的直接參加抗清的政治、軍事鬥爭,甚至以身殉難。有的以流亡隱居或削發為僧保持氣節,誌行皎然。他們寫了不少表現民族大義、閃耀戰鬥光芒的詩篇。有的詩篇因受禁錮而失傳,但流傳下來的還是富有反抗精神的。這些詩人,主要有閻爾梅、傅山、黃宗羲、杜□、錢澄之、歸莊、顧炎武、吳嘉紀、王夫之、呂留良、屈大均、陳恭尹等。其中如顧炎武的詩,宗法杜甫,以寫易代之痛,詞意堅實,風骨勁健。王夫之的詩如正、補《落花詩》等,瑰麗奧衍,縱橫排□,寄托亦深。閻爾梅吊古詠時之作,抒發黍離之悲,感情強烈。錢澄之詩題材較廣,抒寫故國之思的作品激越蒼涼,描寫人民疾苦的詩淒急幽奧。吳嘉紀的詩在表現反清思想之外,又善用白描手法反映民生疾苦;他長期和貧苦的農民、鹽民生活在壹起,濱海人民所受天災人禍的煎熬,在詩中鮮明地留下了斑斑的血淚之痕。杜□詩清郁,歸莊詩綿麗,寫情都相當沈痛;歸莊《己醜元旦》詩:“不信江南百萬戶,鋤□只向隴頭耕。”對人民的反抗力量抱著充分的希望和估計,很能激發人們的鬥爭意誌。生年稍後的屈大均、陳恭尹兩人,崛起嶺南。兩人的詩中多悲慟亡國之作,也都寫得鏗鏘遒壯,兼具氣韻聲色之美。

以明臣而仕清的詩人,最著名的是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孳,稱“江左三大家”。三人中,龔鼎孳較少特色,也無甚影響。錢謙益聲名和影響都較大,他作詩反對明人的偏激,力掃前後七子和竟陵派之弊。他兼取唐詩及宋、金諸名家之長,才藻富贍,在明季的作品,已顯露能夠挽詩壇衰勢的氣概;入清後的詩,哀思明室,托興更深。因為他以明臣仕清,論者曾譏其矯飾。錢謙益是常熟人,所以又被稱為“虞山詩派”的領袖。此派詩人還有他的學生與後輩馮班、馮舒和錢曾等,他們的詩風格並不同,成就也不高。吳偉業以“藻思綺合,清麗芊眠”之筆,寫晚明史事及興亡、身世之感,“韻協宮商,感均頑艷”,他的七言歌行,《四庫全書總目》評為:“格律本乎四傑(初唐四傑),而情韻為深。敘述類乎香山,而風華為勝。”有很大的感染力,影響也大,在詩歌史上有創新意義。他是太倉人,又被稱為“婁東詩派”的領袖。不過周肇、王揆、許旭等“婁東十子”的詩,走明朝王世貞等“後七子”的老路,並不能寫出吳偉業那樣的歌行。

康熙、雍正時期詩歌

主要生活於康熙、雍正兩朝的應試出仕詩人,有所謂“南施北宋”兩家。施指施閏章,詩學唐代的王、孟、韋、柳,以“溫柔敦厚”著稱,樂府歌行有壹部分能反映現實生活;宋指宋琬,詩學宋代的陸遊,兼師唐代的杜、韓,以“雄健磊落”著稱。不過“南施北宋”並不能代表當時詩壇主流,這時期的第壹流詩人應推王士禎。王士禎作詩提倡“神韻”,是清代“神韻派”的領袖,左右詩壇數十年。他擅長的七言近體詩,涵情綿邈而出以紆徐閑暇,善於融情入景,神韻悠然。他主要崇尚的是王維、韋應物壹派的“唐音”,在藝術上有新的特色;惟內容多屬模山範水、吊古抒情之類,是清詩進入“盛世”時期後反映社會矛盾的精神趨於淡漠的標誌。和王士禎齊名的朱□尊,是著名學者,作詩才力宏富,但獨創新貌不如王士禎。這時期的詩人,還有尤侗、彭孫□、梁佩蘭、吳雯等人,詩以疏暢雋永勝;有陳維崧、吳兆騫、田雯、張篤慶、馮廷□等人,詩以豪邁典麗勝。其中吳兆騫、陳維崧所作歌行有近於吳偉業的,他們雖不是太倉人,也被視為能得“婁東”法乳的健者。王士禎的甥婿趙執信,著《談龍錄》,對王氏的詩歌理論表示不滿,理論上的影響頗大;詩作“思路□刻”,也較多地面向現實,可惜意境往往涵蘊不深,成就並不大。這時期堪與王士禎並稱為第壹流詩人的,應推查慎行。查氏是清代學宋詩派成就最大的人。他的詩受蘇軾、陸遊的影響最深,用筆勁煉,運思刻入,不流於滑易。他講究音節色澤,又兼得唐詩的好處。趙翼《甌北詩話》說:“故梅村後,欲舉壹家列唐、宋諸公之後者,實難其人。惟查初白才氣開展,工力純熟,鄙意欲以繼諸賢之後。”《甌北詩話》於唐代只論列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四家,於宋以後只論列蘇軾、陸遊、元好問、高啟四家,於清代只論列吳偉業、查慎行兩家,由此可以略見吳偉業、查慎行兩家詩的歷史地位。這時學宋詩派中的著名詩人還有宋犖,他極為推崇蘇軾,他的詩作工力不如查慎行,但也有壹些佳作。

乾隆時期詩歌

主要活動年代在雍正和乾隆初年的厲鶚,著有《宋詩紀事》,搜羅廣博,對宋詩鉆研頗深,所作詩幽峭妍秀,工於煉字,五古尤勝,在學宋詩派中能夠別開生面,號為“浙派”領袖。乾隆朝的重臣沈德潛作詩註重“格調”,效法漢魏盛唐,少數篇章能反映現實,但多數作品具有濃厚的封建衛道氣息,較乏新鮮活潑的情致,他的詩被稱為“格調派”,他的選詩和詩歌評論的影響頗大。繼厲鶚而起的浙人錢載,他的詩在蒼勁俚質中別饒清韻,也能避開“熟調”,自具壹格,以生澀取勝。他的詩號稱學韓愈,但受宋詩的影響也很深。在“神韻”、“格調”、宗唐、宗宋各派詩歌流行之後,相仿相襲,清詩又逐漸形成新的窠臼。這時期的詩人,能開新格局的是袁枚和趙翼。袁、趙和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袁枚的思想在當時比較通達,論事論情,務求平恕,敢於菲薄崇古、泥古的觀念,沖擊沈德潛壹派所宣揚的傳統“詩教”。他作詩反對模擬,提倡自寫“性靈”。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有新鮮之處。可惜創作態度不夠嚴肅,不少篇章境界趣味不高,陷於輕薄。趙翼也是學識博通、重視創新的人。他的五言古詩,說理詼諧,評論世事,常有精辟而進步的見解,很有特色。蔣士銓詩骨力的堅蒼勝於袁、趙,但創新不如。早年所作的《京師樂府詞》,比較別致,也有壹定的現實意義。袁、趙兩人,是清代“性靈派”詩的代表人物。除這三家外,鄭燮所作古詩如《私刑惡》、《逃荒行》、《姑惡篇》、《孤兒行》,繼承古代樂府詩的優良傳統,樸素生動,具有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較深厚。黃景仁是壹個早熟而短命的詩人,詩才極高。他的描寫社會不平和個人遭遇不幸之作,感情強烈,筆調清新,境界真切,兼有“清窈之思”和“雄宕之氣”,讀起來使人回腸蕩氣。鄭燮、黃景仁詩在重意境、重白描方面,和“性靈派”相近。這時期還有提倡“肌理”說的翁方綱,他把經史考據、金石勘研都寫進詩中,成為所謂“學問詩”。

乾隆以後詩歌

生活於乾隆後期和嘉慶時期的著名詩人有張問陶,他的七言律絕,佳句絡繹。張問陶也好談“性靈”,贊成袁枚論詩主張,可以算是“性靈派”的詩人。舒位、孫原湘和王曇,被認為是可以接踵袁枚、趙翼、蔣士銓的詩人。三人中,王曇詩比較粗獷。舒位、孫原湘詩多出入於李白、李商隱、杜牧諸家。孫原湘詩富於巧思,多艷麗語;舒詩才力縱橫,饒有奇氣。他們的創作傾向基本上還是繼承“性靈派”的,但比較起來,他們在詩壇的地位及作用,已不如袁、趙。從這裏,可以看出“性靈派”的影響已漸趨衰微的跡象。乾隆、嘉慶時期,詩人很多,在上述諸家之外,還應提到的有氣概豪邁、工於史的嚴遂成;以清迥為宗的姚鼐;□幽鑿險、詩中有畫的黎簡;格調秀雅、詞采妍麗的吳錫麒;筆勢奔放、語多奇崛的洪亮吉;不避粗獷、直抒胸臆的宋湘等等。但從總的趨勢看,其後期的詩歌創作,已逐漸走向下坡路。

道光、鹹豐時期,內外矛盾爆發,鴉片戰爭標誌著中國進入了近代史的階段,清詩的發展也轉入壹個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