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視聽結合的詩句是

關於視聽結合的詩句是

1. 有關視聽結合的詩詞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朝王維的五言律詩。

詩中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魚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壹起,給人壹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壹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壹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詩人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綜觀全詩,兼詩情畫意之美,得情景交融之妙,可堪山水詩中的上品。全詩***四個層次。

首聯點明季節(“秋”)、時間(“晚”)、地點(“空山”)、天氣(“新雨後”),寫足詩題。“空”字意味深長。

頷聯寫景,勁聯由景寫到人,動靜交錯,視聽結合。尾聯由寫景轉到抒情,由外物轉向內心,揭示了全詩的主旨。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由此可見壹斑。尤其值得壹提的是,在動靜關系的處理上,詩人匠心獨運,喜用靜觀中捕捉到的形象,以動態為靜態服務,以聲響為寧靜服務。

譬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給人的感覺,猶如幾個精彩鏡頭剪輯而成的滾動畫面,場景在變,人物在動,“鏡頭”從壹個動點跳到另壹個動點。這種錯落有致的章法和變換靈活的句型,使得全詩充滿靈動與生氣。

------------------------------------------------------------------------------------------------------------------------------ 中間兩聯: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滌後的松林,壹塵不染,青翠欲滴;山石顯得格外晶瑩、剔透新亮;就連月光也像被洗過壹樣,極其明亮皎潔;山雨匯成的股股清泉頓時流淌於拾級而上的石板上,又順著山澗蜿蜒而下,發出淙淙的清脆悅耳的歡唱,好似宛轉的“小夜曲”奏鳴。“照”與“流”,壹上壹下,壹靜壹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仿佛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脈搏在跳動。

此時此刻詩人也仿佛覺得自己也被洗凈了壹般,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完全融為壹體,創造出如水月鏡般不可湊泊的純美詩境。此種禪意非隱居者莫屬。

蘇軾把此聯譽為“詩中有畫”的典範之秀句。 接下來詩人由寫景轉為寫人。

在這幅山水畫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們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此二句均為寫人——“浣女”、“漁夫”的活動的畫面。

詩人采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可不是麽,既是夜間,又被竹林遮擋,怎麽能見到浣洗完衣服歸來的女人們呢!然而,竹海之中傳來的女人們緩步挪移時撥動夜露浸潤的翠竹,發出“沙沙”的聲響,又伴著她們銀鈴般的笑聲,好壹派歡聲笑語的喧鬧竟打破了如此寧靜的夜空;再聽水面蓮葉波動,漁舟順流而下,這便是漁夫要乘著今晚的月光去捕魚。

詩人觸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們戴月而作,隨性而起,這般勤勞、樸素、開朗的性格,遠比宦途官場清明、純凈得許多。這些細節無不傳達出詩人不僅喜愛這兒的景美,更喜愛這裏的人美。

這就很自然地給結句作了有力的鋪墊。

2.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裏面,什麽叫做視聽結合

視聽結合,是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相輔相成,相互襯托,使其所描寫的景物更具立體感,使讀者身臨其境。

視聽結合強調的是感官上要用到眼睛和耳朵互相感受,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去描寫,使讀者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的狀態和耳朵聽到的聲音相結合,通過聽能感覺到畫面,通過看能感覺到聲音,達到視覺和聽覺相通,感官同步。

以唐代詩人杜牧的《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為例:

鳥去鳥來山色裏,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壹笛風。

譯文:百鳥飛來飛去閃現蒼山間,人們世代生活水鄉山寨中。簾幕外千家承受連綿秋雨,日落西山悠揚笛聲入寒風。

這兩句采用了視聽結合的手法。詩人抓住山色之間飛鳥來去之態、秋雨連綿家家掛上天然雨幕之形、綠水之畔人歌人哭、樓臺夕照竹笛悠悠之聲,將視覺與聽覺有機結合,使形態與聲音相得益彰,描繪了壹幅安靜祥和的湖光山色圖。

擴展資料:

除視聽結合外,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還有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多種感官結合等方式。

1、虛實結合:現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在壹起表達同壹種情感。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

2、動靜結合:對事物、景物作動態、靜態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壹種情趣。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使被襯托的壹方的特點更加鮮明,凸顯出被襯托壹方的靈動與美。

3、多種感官結合:描摹事物離不開視聽味嗅觸等感官的感受——形色、聲音、味道、氣味、觸感。古詩詞在描寫中,經常運用多種感官,多角度描摹事物的特征,使景、物具體可感,從而達到有聲有色,形神兼備。

3. 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題

小題1:寫景采用了遠近結合的手法。“十裏青山遠”是遠景,“潮平路帶沙”是近景。(2)用了視聽結合的手法。前兩句詩視覺的描寫,“數聲啼鳥”是聽覺的描寫。(3)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數聲啼鳥怨年華”壹句其實是表達作者內心的仇怨。(***3分。寫出壹點2分,寫出二點3分)

小題2:(1)年華易逝、青春易老的憂傷之情。(2)天涯飄泊的厭倦之情。(3)故地重遊既喜悅又感慨的復雜心情。(***3分。寫出壹點2分,寫出二點3分)

小題1:

試題分析:通過第壹二句可以看出壹遠景壹近景,通過前四句可以看出前兩句是看到的,第三句是聽到的。結合詩句再分析即可。

點評:詩歌鑒賞中的寫景技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即正與側的結合,動與靜的結合,聲與色的結合,虛與實的結合,點與面的結合,遠與近的結合,白描等,考生要根據具體的詩詞來判斷分析。

小題2:

試題分析:從“數聲啼鳥怨年華”可以看出有年華易逝、青春易老的憂傷之情。從“淒涼時候在天涯”可以看出有天涯飄泊的厭倦之情。從“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可以看出作者曾記來過這個地方,算是故地重遊,所以有故地重遊心情,從哀景和樂景來看,這種故地重遊既有喜悅又有憂愁的感慨。

點評:詩詞中反映的思想情感有時是多方面的,考生要根據每句詩句來分析歸納出。

4. 《山居秋暝》這首詩中間兩聯寫景,它是怎樣表現動靜相稱,視聽結合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於山石之上,有如壹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麽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稱贊兩位賢隱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誌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獻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揮灑,毫不著力。象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壹般人所能學到。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註釋:

1.暝:夜,晚。此指傍晚。

2.隨意:任憑。

這首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故稱山居。壹場秋雨過後,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如此清秋佳景,風雅情趣,自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此詩以壹"空"字領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壹個空靈澄凈的基調。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嘩。詩之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還有壹點值得註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寫悲傷之意,此詩則屬樂秋之佳作。《增訂評註唐詩正聲》郭雲:"色韻清絕。"《唐詩解》:"雅興淡中有致趣。"《唐詩矩》:"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詩合選詳解》王雲翼雲:"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後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5. 19.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1)①動靜結合、反襯(以動襯靜、以樂景寫哀請)杜鵑啼血是以動襯靜,春草茂盛,充滿生機是樂景寫哀請;②融情與景,楊花飄零,杜鵑哀鳴,這些手法的運用抒發了詩人國破家亡後的沈痛心情和對故國的思念。

③視覺聽覺結合,春草茂盛,楊花飄零,是眼中所見;杜鵑哀鳴是耳中所聞。(答出兩點即可。)

(2)不同意。本詩表面上看看表現了詩人悠閑、恬淡、無所事事,閑立觀賞壹川晚照的情景,其實內心是無比的淒涼、孤獨和惆悵,(2分)亭基寂寞,野渡無人,落日晚照,杜鵑啼血,再加上詩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遺民,因而故國之思,亡國之痛自不待言。

(2分) 解析 (1)試題分析:這是壹道分析寫景手法的題目,註意詩中的動靜、視聽、情景的關系,結合詩句進行分析即可。 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名師點睛這是壹道分析詩句中寫景特征的題目,分析寫景特征的切入點是寫景的順序,著眼點和所用手法,此題的著眼點是視聽結合或繪聲繪色,手法是寓情於景和動靜結合,答題時結合詩歌進行分析。

(2)試題分析:首先明確觀點,然後運用詩歌的內容解釋,註意抓住註釋和詩歌中表情達意的重點詞語。 考點定位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名師點睛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壹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並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註意結合詩中標題、註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還要註意壹般詩歌的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答題時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

此題註意抓住關鍵詞語“寂寞”“晚照”“杜鵑”和註釋中的“南宋遺民”分析情感。

6.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題目

小題1:⑴.①運用了動靜結合(以動襯靜)頷聯寫詩人要把江色畫下來卻讓人無從下筆,尋覓鳥聲卻發現深在蘆葦之中,這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頸聯寫落日的余暉還留在天際,街市散盡已是壹派靜謐。

青天如洗,更映現出遠山的孤寂。“市聲散盡”、“青天都凈”寓動於靜。

②視聽結合:詩句描繪了“江色、青天、落日”的美好與寧靜,有描繪了“鳥聲”,集市人散的聲音,表現了吳江恬靜美好。③虛實相生。

“靜覓鳥聲深在蘆”這句妙在鳥是不見的,但鳥聲深深傳來,蘆葦搖曳又是何等之美。(前兩種寫出任意壹種,分析正確得4分,第三種1分。)

小題2:⑵.吳江有春後銀魚、霜下鱸魚的美味佳肴(2分),有恬靜美好的秋色、夜景(2分),有平淡閑適的生活,令人流連(2分)。 小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