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張儀的詩句 1.有關贊美蘇秦張儀的名句
贊美張儀名句:蘇秦: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
景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壹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誌,與民由之;不得誌,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司馬光:儀與蘇秦皆以縱橫之術遊諸侯,致位富貴,天下爭慕效之。
而儀、秦、衍最著。蘇軾: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
邵雍:“廉頗白起善用兵,蘇秦張儀善縱橫。”司馬遷: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從衡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
夫張儀之行事甚 於蘇秦,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振暴其短以扶其說,成其衡道。要之, 此兩人真傾危之士哉!贊美蘇秦名句:荀子:內不足使壹民,外不足使距難,百姓不親,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說,善取寵乎上,是態臣者也。
故齊之蘇秦,楚之州侯(令尹),秦之張儀,可謂態臣者也。
張儀: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呂氏春秋·知度》:“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司馬遷:蘇秦兄弟三人,皆遊說諸侯以顯名,其術長於權變,而蘇秦被反間以死,天下***笑之,諱學其術。
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
曹操: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賈島:沙埋古篆拆碑文,六國興亡事系君;今日淒涼無說處,亂山秋盡有寒雲。
蘇軾: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
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司馬光:儀與蘇秦皆以縱橫之術遊諸侯,致位富貴,天下爭慕效之。
而儀、秦、衍最著。
王安石:已分將身死勢權,惡名磨滅幾何年。想君魂魄千秋後,卻悔初無二頃田。
邵雍:廉頗白起善用兵,蘇秦張儀善縱橫。
2.秦國張儀的精典語言
1、兵不如者,勿與挑戰;粟不如者,勿與持久。
出處《戰國策·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說楚》
譯文兵力沒有對手強大,不要去挑戰,糧食不如對手多,不要打持久戰。
2、積羽沈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出處《史記·張儀列傳》
譯文羽毛雖輕,集聚多了,可以使船沈沒;貨物雖輕,但裝載多了也可以折斷車軸;眾口所毀,就是金石也可以銷熔;讒言誹謗多了,即使是骨肉之親也會消滅。
3、攻大者易危,而民弊者怨於上。
出處《戰國策·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說楚》
譯文進攻強大的敵人就容易遭到危險;人民疲憊窮困,則容易抱怨君主。
4、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
出處《戰國策·張儀說秦王曰》
譯文以治理混亂之國去攻打治理有序之國必遭敗亡,以邪惡之國去攻打正義之國必遭敗亡,以背逆天道之國去攻打順應天道之國必遭敗亡。
5、茍慎其道,天下可有也。
出處《戰國策·張儀說秦王曰》
譯文假如謹慎做事,依道而行,可以占有天下。
3.張儀名言有哪些 張儀怎麽死的
兩人的多次言語交鋒中,尤以張儀的壹句“儒家大偽”最為犀利,這壹番千古絕罵,竟使得壹向自命清高看不起縱橫謀士的孟子也無地自容,至此再不敢有“妾婦之道縱橫家”這等充滿諷刺意味的言論。
儒學文化,堪稱中華文化之正統,孔孟門生遍天下,大凡讀書之人,無不對這兩位宗師肅然起敬。可在百家爭鳴,各種思想言論大放異彩的春秋戰國時期,偏偏就有張儀這樣堪比現代叛逆青年的縱橫家對表面假斯文的酸腐文人不屑壹顧,竟在殿堂之上,眾目睽睽之下直指孟子“爾何其厚顏也”,更振振有詞地指責儒學文人迂腐愚昧、張揚刻薄,鄙視天下眾生,事事維護周禮、貶斥法制,說到底不過是壹群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書呆子雲雲。
壹陣嬉笑怒罵,震懾得大殿中鴉雀無聲,而此刻孟子早已被這番“有辱斯文”的當眾嘲諷氣得無力反駁,羞憤之下壹口鮮血噴出兩丈多遠。
4.誰能告訴我壹個人多壹些的關於張儀的吧
“連橫之父”——張儀
壹、系出名門
張儀,蘇秦的同窗好友,據傳說,是戰國時期魏國貴族之後。與蘇秦壹同拜於鬼谷子先生門下。蘇秦創合縱之法,遊說六國合縱抗秦之後,張儀則施以連橫之術,遊說六國親秦,拆散合縱。與張儀壹同演繹戰國末期,群雄“混亂”的場面。
二、出試鋒芒
張儀出道較蘇秦稍晚,也沒有象蘇秦那樣先“碰釘子”,相對來說,仕途比較順利。傳說蘇秦掛六國相印之後。張儀去見蘇秦,要求與之***事。蘇秦言到,妳我才能相當,現在我以掛六國相印,妳來投靠,必然不會受到重用,再說,我二人若是幫助六國滅秦,必將因為功勞太大而被別人嫉妒。現在妳應當去投靠秦國,與我的“合縱”相對。當然傳說並不可信,但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蘇、張二人的影響有多大。
在蘇秦掛六國相印之後,張儀西去投秦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頗有政績。公元前328年,張儀正式出任秦相,並開始實行“連橫”的戰略。他與秦王商定,由自己先去魏國任相,設法使魏國首先背離合縱之約,與秦國結好。到魏國之後,他向魏王指出,就算是親兄弟,也尚且會爭奪財產,更何況六國各有“計謀”,同盟不可能長久。魏國處於各國包圍之中,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只有依靠秦國,才能保證安全。但是魏王並沒有采納他的建議,於是張儀暗告秦王發兵攻魏。在他軟硬兼施、打拉結合的策略下,魏王終於背棄合縱之約,轉與秦國結盟。
三、以“橫”破“縱”
張儀回到秦國之後,又主動向秦王要求出使楚國,以拆散齊、楚聯盟。晉見楚王時,他說道,當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齊最為強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國最強,齊、楚兩國相當。如果楚國與秦國聯盟,則楚國就比齊國強大;反之,如果齊國先與秦國聯盟,則齊國就比楚國強大。所以,楚國最好的出路就是與秦聯盟。他又許諾在楚國與齊國斷交,同秦國結盟之後,秦國會把商、於之地六百余裏歸還楚國。楚王被眼前的利益所動,不顧眾大臣的反對,受張儀相印,與齊國斷交,並且派壹名將軍隨張儀回秦國取回商、於之地。誰知張儀回秦之後,佯裝摔傷腳,三個月不露面。楚王得知之後,竟以為是因為自己與齊國絕交不夠,於是又派人到齊國大罵齊王,齊王大怒遂決定與秦結盟。這時,張儀告訴隨行的楚國將領,自己答應楚王的,不是六百裏商、於之地,而是自己的奉邑六裏。楚王得知此事大怒,起兵十萬攻秦,卻被齊、秦聯軍擊敗,折兵八萬!並被秦國奪走丹陽、漢中之地。楚王不甘失敗,又調舉國之兵攻秦,再次大敗,只好再割兩座城池與秦國講和。秦王提出用商於之地換取楚國黔中之地,楚王竟然答復,只要得到張儀並親自誅之,願將黔中之地奉送。張儀不顧個人安危,只身付楚,買通寵臣靳尚和夫人鄭袖,使楚王改變了對自己的態度。之後,他向楚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議不要黔中之地,兩國太子互為人質,永結親盟。楚王對此十分高興。於是,就這樣,齊楚兩國也背離了“合縱”與秦國結盟。
張儀回秦之後,馬上又出使其余幾國,使他們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他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文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二年後(前309年)病逝。
張儀憑借著高超的智謀和說辯之術,瓦解了蘇秦生前所創的六國合縱。在他死後,雖然六國背離連橫恢復合縱的情況,但是以無法持久。可以說,張儀的連橫之術成為了後來秦滅六國、統壹天下的基本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