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
就其所用詞語看,全詞所用也無非是宋詞中慣用的語匯,如柳外高樓、芳草斜陽、梨花帶雨、黃昏杜鵑。但是正像有才情的作曲家僅憑借七個音符的不同組合就能構成無數美妙的樂章壹樣,這首詞也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意象組合和不露痕跡而天然精巧的構思,描寫了壹個獨立、不可替代的藝術形象。
我們先看壹看這首詞的結構。這首詞主要是寫景,通過寫景傳達出壹種傷春懷人的思緒。那壹份香眇深微的情思是通過景色的轉換而逐步加深加濃,逐步顯示的。在場景的轉換上,詞作又呈為壹種由大到小,逐步收束,詞終而趨於封閉的心態特征。此詞起筆展示的是壹種開闊的傷心碧色:連天芳草,千裏萋萋,極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閨中人的心也輕輕飄揚到天盡頭了。這壹句,情與景都呈現出壹種杳眇深微的特征。接下來,場景收束為田間路頭楊柳、柳外高樓。繼而,在杜鵑聲聲中,將到黃昏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場景再次收束為小院梨花帶春雨。最後,螟色入庭院,場景收束為壹個無言深閉門的近鏡頭。可以想見,閉門人遊蕩在千裏外的芳心也將最後回到常日緊閉的心扉內。詞作結構由大而小,由外而內,由景生情,總體上表現為收束的特征。這壹特征又準確地表現了古代婦女那種內向型的心態。
這首元夜戀舊的《生查子·元夕》是歐陽修膾炙人口的名篇之壹。詞的上片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的表白,未來幸福的圖景。情與景聯系在壹起,展現了美的意境。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成為記憶。詞的下片,筆鋒壹轉,時光飛逝如電,轉眼到了“今年元夜時”,把主人公的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月與燈依舊”極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環境。“依舊”兩字又把人們的思緒引向上片的描寫之中,月色依舊美好,燈市依舊燦爛如晝。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今年的元夕空余自己壹個人在此,即使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卻依然無法逃離孤獨寂寞的心情。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體。詞人於人潮湧動中無處尋覓佳人芳蹤,心情沮喪,辛酸無奈之淚打濕了自己的衣襟。舊時天氣舊時衣,佳人不見淚黯滴,怎能不傷感遺憾?上句 “不見去年人”已有無限傷感隱含其中,末句再把這種傷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物是人非的悵惘,今昔對比的淒涼,由此美景也變為傷感之景,月與燈交織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為暗淡。淡漠冷清的傷感彌漫於詞的下片。燈、花、月、柳,在主人公眼裏只不過是淒涼的化身、傷感的催化劑、相思的見證。而今佳人難覓,淚眼看花花亦悲,淚濕衣袖。
<憶王孫春詞>賞析
憶王孫春詞
李重元
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高樓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
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賞析註釋
王孫:本指貴族公子,此處指主人公的丈夫。
(1)<憶王孫春詞>作者精心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營造出什麽樣的氛圍?
答:
(2)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與李重元詞壹樣,都寫到了“斷魂”,但其所抒發的感情各不相同,試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作者精心選取了芳草萋萋、楊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種意象。這些意象的組合營造出暮春時節令人傷感的氛圍。
(2)杜詩寫孤身趕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見家人,“魂斷”指思鄉之情;李詞寫閨中少婦登樓遠眺,不見行人,徒使魂銷魄斷,“斷魂”是思夫之愁。
賞析漫山遍野的的青草啊,象離人的愁苦壹樣,無休無盡。這怎麽能不使我想念遠離自己的心中的白馬王子?楊柳之外高聳的樓宇,就是我終日徒勞地佇立盼望,獨自傷神的地方!淒厲的杜鵑壹聲聲啼叫,那悲淒的聲音令憑高遠眺的閨人不忍聽聞。壹天之中又快到黃昏了,淅瀝瀝的春雨打得梨花零落,忍痛回房,深閉閨門,還是自己去忍受孤獨寂寞吧。
這首春詞借春景來書寫閨中女子觸景生情,思念遠去情人的傷感情懷。“萋萋芳草”實際是借用西漢劉安“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來交代季節,然後交代地方,小樓獨居,楊柳成蔭,是特別能勾起對情人思念的景象,“空”既是孤寂的傷感,又是失望的哀嘆,可見她是壹日復壹日,壹年又壹年,可能也“悔教夫婿覓封侯”了吧。杜宇的啼叫更加深了悲哀的氣氛,把盼歸不歸,欲歸難歸的“杜鵑啼血”的悲涼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後思女回到屋裏,聽窗外雨打梨花,黃昏獨守空房,就顯得更為淒苦。真是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