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人為什麽習慣佩劍?

古人為什麽習慣佩劍?

西周時,文武百官及皇室子弟都對佩劍情有獨鐘。從西周到唐朝足有兩千多年,在這期間佩劍之風可以說是經久不衰。在古代,佩劍者不是貴族子弟,就是文武百官,當然也包括壹些文人,如孔子,子路等。西周至春秋時期,古人佩劍的目的主要有兩個:壹是為了防身;二是為了顯示自己高貴的身份。

因為當時的制度規定,貴族可以佩劍,而普通百姓則沒有這壹權利。《古詩十九首?陌上桑》有雲:“使君從南來……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到了戰國時期,由於戰爭不斷,劍主要是作為壹種武器用於戰場。為了增加劍在戰場上的殺傷力,劍的長度增加了很多,特別是秦國劍。

然而劍越長,就越不容易拔出鞘。大家耳熟能詳的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秦王就是因為當時的劍太長而不能很快地拔出鞘,險些丟了性命。這壹時期,劍術發展迅速,而且劍也被用來表演和娛樂,如劍舞等。東漢時,刀逐漸取代劍,成為士兵們作戰時的主要武器,因為它不但使用方便而且殺傷力比劍要大。

但是作為配飾物的劍依然被人們所喜愛。到了晉代,壹些高官和貴族開始佩戴木劍或者玉劍,因為它們比鐵劍更加輕巧。隋唐時期,朝廷更是對百官佩劍的樣式做出了明確規定,比如金裝劍、蒼玉劍等。劍,藏之則穩若泰山,亮之則氣吞山河。我國古代名仕們所追求的正是劍的這種氣質。

劍不但能使男子顯得威風凜凜,而且使男子散發出壹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