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山雨欲來的詩句

關於山雨欲來的詩句

1.描寫風雨欲來的詩句

有關描寫風雨欲來的詩句很多如下:

壹上高城萬裏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許諢《鹹陽城西樓晚眺》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誌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鹹陽城東樓》)

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宋徽宗)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臨江仙》 晏幾道)

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定風波)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嶽飛:《滿江紅》)

以上供參考。

2.形容"山雨欲來"的句子有哪些

1、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譯文 已到了黃昏時分,她還在獨自感傷,更何況淒風苦雨擊打著花枝。

出典 南宋 陸遊 《蔔算子》

2、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譯文溪上雲起夕陽返照樓閣,樓頭風狂預示著山雨將至。

出典許渾 唐代

3、夜來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譯文深夜裏,我躺在床上,聽窗外風雨呼嘯,也許到了夢中,我又會回到戰馬嘶鳴的浴血戰場。

出典宋代. 陸遊的《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4、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

譯文寫雨後芳草碧綠,夕陽西下。枝頭的杏花零落入泥,燕子銜沾花的泥土築巢,猶自散發著微微的香氣。

出典宋 秦觀

5、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譯文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卻越容易流逝,淅淅瀝瀝的雨聲催著落紅,也催著春天歸去的腳步。

出典宋 李清照

3.描寫風雨欲來的詩句有哪些

1、《平居遺興》

年代: 宋 作者: 葛天民

隔籬人語自喧嘲,緊閉苔扉不許敲,

談麈帶塵懸屋角,牽牛承露上林梢。

投閑得計心常足,擬古成編手自抄。

風雨欲來偏感處,蟻先移穴鶴移巢。

2、《孫禹錫溪上雙藤歌》

年代: 明 作者: 沈明臣

溪上古藤如許大,不但壹株且兩個。

蒼皮萬尺病蛟纏,白骨千尋老龍蛻。

正值新春未作花,斜盤亂結蔓如瓜。

牽黃裊綠蚓不解,走隙穿虛蛇入窠。

圈環紐玦無不有,徽索纏綿紛左右。

低從九地飲黃泉,高入五雲吸天酒。

根強五石甕盤泥,枝聯千手佛攀梯。

霧蓊碧油幢蓋密,風開翠幌洞門低。

仙人宛矣乘風禦,公子遙張青錦駐。

花繁葉簇鱗鬛獰,風雨初來欲飛去。

奇柯忽引上青天,彩繩牢綰堪秋千。

夕陽靜照百戲舞,紫絲步障流春煙。

丹霜夜染楓林下,赤虬巧向秋空掛。

我欲據此彈箜篌,人不敢窺山鬼怕。

最愛水邊連理樹,夜深曾有仙姬遇。

桃花不見武陵津,昔日相逢竟何處。

3、《夢遊天姥吟留別》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壹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4、《鹹陽城東樓》

年代: 唐 作者: 許渾

壹上高城萬裏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5、《飲湖上,初晴後雨》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形容"山雨欲來"的句子有哪些

1、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譯文 已到了黃昏時分,她還在獨自感傷,更何況淒風苦雨擊打著花枝。

出典 南宋 陸遊 《蔔算子》2、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譯文溪上雲起夕陽返照樓閣,樓頭風狂預示著山雨將至。

出典許渾 唐代3、夜來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譯文深夜裏,我躺在床上,聽窗外風雨呼嘯,也許到了夢中,我又會回到戰馬嘶鳴的浴血戰場。出典宋代. 陸遊的《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4、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譯文寫雨後芳草碧綠,夕陽西下。

枝頭的杏花零落入泥,燕子銜沾花的泥土築巢,猶自散發著微微的香氣。出典宋 秦觀5、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譯文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卻越容易流逝,淅淅瀝瀝的雨聲催著落紅,也催著春天歸去的腳步。

出典宋 李清照。

5.求"山雨欲來風滿樓"全詩

在許多場合引用來說明社會大變動即將到來的某種征兆.

出處及解意

鹹陽城東樓

許渾

壹上高城萬裏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許渾的這首《鹹陽城東樓》,寫的是在鹹陽城頭登臨遠眺所引起的感慨。古詩中往往有這種情況:有的,整首詩都不錯,且不乏名句;也有的整首詩很難說多麽好,但某些句子卻寫得很精彩。許渾的這首詩就屬於後面這種情況。詩中“山雨欲來風滿樓”壹句,就是傳誦千古的名句。

開頭說,登上鹹陽城樓,城外的壹切,引起我登高懷遠的哀愁。芒荻(蒹葭)和楊柳,都使我想起與它很想象的那個水中的汀洲。這裏,主要是自然環境的某些特點,引起作者對兩個不同地方的聯想。從句中“萬裏愁”“似汀洲”這些語言來看,似乎是指江南水鄉,作者是丹陽人,很可能指的就是他家鄉的某個地方。“萬裏愁”也可以說就是作者懷念老家的鄉愁。

“溪雲初起日沈閣”,據作者自註,句中的“溪”,指鹹陽城南的皤溪,“閣”是指城外西邊的慈福寺閣,寫的是鹹陽城樓所見。意思是說,烏雲開始從皤溪上起來,太陽從西城外的慈福寺閣後沈落下去。這說明了時間已是傍晚,而且開始顯出了雨意。下句“山雨欲來風滿樓”,是全詩的警句。周圍的群山,雨意越來越濃,大雨即將到來,城樓上,已是滿樓的狂風。全句只有寥寥七個字,卻十分形象地寫出了山城暴雨即將來臨時的情景,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壹般。因為這裏作者準確地抓住了暴雨到來前狂風滿樓的這種自然界變化的特點。但是,作者並不僅僅只是寫自然界的變化,而是包含著另外壹層意思。這個時候,唐皇朝的統治,已經面臨著崩潰在即的危機。社會也是到了大變動的前夕了。這種社會大變動的征兆,已經反映得極為明顯。也是出現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局面。所以作者才能寫出這個概括性極強又十分形象的詩句。由於自然界的變化與社會的大變動具有某些***同性的特點,所以這種比喻的含義,就比較容易理解,它的引申意義,就被後人在許多場合引用來說明社會大變動即將到來的某種征兆。

第三聯“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這兩句說的是同壹個內容:在傍晚飛鳥停息和秋天寒蟬長鳴的荒草雜樹叢生的地方,原來是秦漢時代的舊宮苑。但是,上下句的意思,又有所區別:上句“鳥下”,主要是寫動態;下句“蟬鳴”,則是寫聲音。而且,上下句的對仗,對得非常工整,鳥下對蟬鳴,綠蕪對黃葉,秦苑夕對漢宮秋,在語言的聲調,含義,詞性等等都很嚴謹地相對。

第三聯,是接著前面鹹陽古城來說的。這是秦代的都城,漢代京城長安與它只有壹河之隔,登上鹹陽城樓,就自然聯想起秦宮漢苑。它跟第二聯又有含義上的內在聯系。第二聯是寫大變動在即的預感,這壹聯則是寫歷史上皇朝沒落的不可避免。當年何等繁華的秦宮漢苑,現在只留下亂草雜樹中的宿鳥和鳴蟬了。唐皇朝的前景如何?它也已顯示出了衰敗沒落的征兆,整個形勢已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候。它的前景必將與歷史上興盛壹時的秦漢皇朝壹樣,留下來的,也只能是亂草雜樹,壹片荒涼了。這種內在聯系在末聯清楚地表現了出來。作者說,過往的行人們,不必去問過去歷史上的事,社會在不斷地變遷,秦漢卻已經成為過去的事了,只有渭水卻依舊不息地東流。這結尾雖然是發議論,但卻沒把意思說盡,而是給人留下了聯想和想象的余地。

參考資料:

6.描寫山雨的詩句

《度大庾嶺》

——唐·宋之問

度嶺方辭國,停軺壹望家。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杜甫

山雨不作泥,江雲薄為霧。晴飛半嶺鶴,風亂平沙樹。

明滅洲景微,隱見巖姿露。拘悶出門遊,曠絕經目趣。

消中日伏枕,臥久塵及屨。豈無平肩輿,莫辨望鄉路。

兵戈浩未息,蛇虺反相顧。悠悠邊月破,郁郁流年度。

針灸阻朋曹,糠籺對童孺。壹命須屈色,新知漸成故。

窮荒益自卑,飄泊欲誰訴。尪羸愁應接,俄頃恐違迕。

浮俗何萬端,幽人有獨步。龐公竟獨往,尚子終罕遇。

宿留洞庭秋,天寒瀟湘素。杖策可入舟,送此齒發暮。

山雨 何紹基

短笠團團避樹枝,初涼天氣野行宜。

溪雲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

馬上衣巾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

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壹奇。

7.山雨欲來風滿樓 那裏的詩句

“山雨欲來風滿樓 ”出自許渾的《鹹陽城西樓晚眺》,全詩內容為:

壹上高城萬裏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話說詩人正在憑欄送目,遠想概然,那壹輪平西的紅日,已然漸薄溪山,也不知過了多久,忽見壹片雲生,暮色頓至,不壹時,已經隱隱挨近西邊的寺閣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0343837了;雲生日落,片刻之間,“天地異色”,那境界已然變了,誰知緊接著壹陣涼風吹來城上,頓時吹得那城樓越發空空落落,蕭然凜然。詩人憑著“生活經驗”,知道這風是雨的先導,風已颯然,雨勢迫在眉睫了。景色遷動,心情變改,捕捉在“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之中,使後人都如身在樓城之上,風雨之間,不虧為不朽名句。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將雲、日、雨、風四個同性同類的“俗”字連用在壹處,而四者的關系是如此的清晰,如此的自然,如此的流動,卻又頗極錯綜輝映之妙。雲起日落,雨來風滿,在“事實經過”上是壹層推進壹層,井然有序,將“形勢逼人”很自然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使身臨其境的人們必定要作出自己的選擇:觀望、迎頭而上還是退卻?“山雨欲來風滿樓”就是這樣壹種意境,後人多借用到政治鬥爭的形勢緊迫、或突發事件的暴發前夕等方面的先兆。

8.“山雨欲來風滿樓”每個字2句詩句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次北固山下》王灣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

孤燈寒照雨,深竹暗浮煙。-----《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司空曙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許渾

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蟬》李商隱

淒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風雨》李商隱

芳草已雲暮,故人殊未來。------《章臺夜思》韋莊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尋陸鴻漸不遇》僧皎然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旅夜書懷》杜甫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草》白居易

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涼思》李商隱

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書邊事》張喬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樓》崔顥

9.類似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詩詞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鶴鳴》

2.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漢樂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壹尺——漢樂府民歌《城中謠》

4.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晉.劉琨《重贈盧諶》

5.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唐.王之煥《登鸛雀樓》

6.人事有代謝,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7.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8.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唐.李紳《憫農》

9.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唐.韓愈《調張籍》

10.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嘆》

12.春花無數,畢竟何如秋實——宋.陳亮《三都樂》

13.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宋.王邁《讀渡江諸將傳》

14.萬物興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16.壹寸光陰壹寸金——唐.王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來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樓外樓——宋.林升《題臨安邸》

19.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唐.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20.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21.寅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唐.李紳《答章孝標》

23.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4.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唐.劉禹錫《楊柳枝詞》

25.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唐.劉禹錫《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

27.爾曹身為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28.只看後浪催前浪,當悟新人勝舊人——宋.釋文向《過苕溪》

29.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3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

31.不是壹番梅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元.高明《琵琶記》

3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

33.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宋.蘇麟《斷句》

34.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35.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蘇軾《水調歌頭》

36.壹灣死水全無浪,也有春風擺動時——元.戴善夫《陶學士醉寫風光好雜劇》

37.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後甜——元.白樸《陽春曲.題情》

38.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明.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趙翼《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