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是指壹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資源及自然資源的總和,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就是指壹切可利用於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文字與音像資源、人力資源、實踐活動資源、信息化資源。詩歌在幾方面都有所體現,詩歌是文字與音像資源,如圖書、光碟;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媒體飛速發展,也為詩歌的傳播開發和利用提供了便利。詩歌作為我國人民創造的壹種文學形式,包含著豐富的情感,體現了人民的心聲,詩歌具有旋律節奏感,正如聞壹多先生所說:“詩歌具有建築美、繪畫美,音樂美”。正是因為詩歌與思想政治課在感情上、內容上、形式上以及遵循青年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點的規律上都有相互貫通之處,所以在課本中選入了許多詩歌,如屈原的《國殤》是壹首楚人悼念沙場上為國捐軀、魂撒遙遠的原野戰士的祭歌,從詩中我們能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百年來不變的堅毅、剛強。《詩經》中的十五國風,“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歌唱愛情、贊美勞動、揭露現實等,這些詩歌都是可作為教育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屈原的《離騷》中“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詩歌都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還有壹些感恩教育的詩,如:孟郊的《遊子呤》,“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除課本中選用的這些詩歌之外,還有許多課外詩集都是很好的思想政治教學資源。
詩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壹種重要選材,是有其理論依據的。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有壹句話含有真理,就是,教育首先必須是人類的,只是隨後才是專業的。但是說這句話的人,常常把人類這個名詞理解為僅僅指非常專門的階級,即保存以往古典傳統的學者階級。他們忘記了教材須與人類的***同利益有聯系才是人類化的教材。”上面所提及的詩歌都是經過精選、都是符合人類利益的。學生接受教育不是簡單、呆板地讀、寫、算,不是簡單的“謀生”,學生當前所缺乏的人文素養,可以通過詩歌進行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