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成長在單親家庭中,但是莫泊桑從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童年時代母親就培養他寫詩,到他成為著名作家時,仍然是他的文學顧問和批評者,所以說母親是莫泊桑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第壹位老師。而莫泊桑母親的哥哥在青年時期曾是著名作家福樓拜以及巴拉斯派詩人路易·布耶的同窗好友,深遠的世交使莫泊桑在盧昂城高乃依中學念書的時候,就結識了舅舅的這兩位好友。這時他已是壹個喜愛文學並已開始詩歌創作的青年,他從這兩個前輩那裏聽到了“簡明的教誨”,獲得“對於技巧的深刻認識”與“不斷嘗試的力量”。可惜路易·布耶於1869年去世了。
同年,莫泊桑去到巴黎大學改修法律,不久普法戰爭爆發,莫泊桑被征入伍,在軍隊裏擔任過文書與通訊工作。這場災難使他親眼目睹了法軍可恥的潰敗,當權者和有產者的卑劣,普通人民愛國主義的熱情與英勇抗敵事跡,成為日後他文學創作的又壹個重要源泉。
戰後退伍後由於家庭經濟的拮據,莫泊桑於1872年3月開始在海軍部任小職員,7年之後又轉入公***教育部,直到1881年完全退職。在小職員空虛無聊的生活中,莫泊桑不幸染上了無行的惡習,私生活很放蕩,這為他日後他過早身亡種下了禍根。但另壹方面,他又壹直勤奮寫作,並且在福樓拜的具體指導下刻苦磨礪達十年之久。在此期間於1876年又結識了阿萊克西,瑟阿爾、於斯曼等作家,他們都***同以左拉為崇拜對象,經常在左拉坐落在巴黎郊區的梅塘別墅聚會,是為“梅塘集團”。1880年,“梅塘集團”六作家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合集《梅塘之夜》問世,其中以莫泊桑的《羊脂球》最為出色,這個中篇的輝煌成功,是莫泊桑壹夜之間即蜚聲巴黎文壇。
除了《羊脂球》這壹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壹家人》(1881)、《我的叔叔於勒》(1883)、《米隆老爹》(13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等在內的壹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創作了6部長篇:《壹生》、《俊友》、《溫泉》、《皮埃爾和若望》、《像死壹般堅強》和《我們的心》,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莫泊桑早就有神經痛的征兆,他長期頑強的與病魔鬥爭,並且堅持寫作,巨大的勞動強度以及後來不曾收斂的放蕩生活,使他逐漸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的折磨之後,終於在1893年7月6日逝世,享年僅4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