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的是情感,表現的是情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樂、哀、愁,但我們絕不會把這種情緒看成是壹種思想.
托物言誌,更重要的是詩人要通過描寫的物來表明心跡,以及人生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感悟.
讀了上文,大家會發現,這托物言誌與比喻修辭好象有些聯系,與詠物抒懷有些聯系,其實,它還與象征、比興有聯系.象征要有象征體,那便是物,象征要表達的思想就在作者對物的描寫和評價之中.比興呢?最早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這裏的“他物”與作者所要抒發的情感必然是有著緊密聯系的,“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既是比興,又是托物,同時也是象征,因為它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也表現了劉焦之情的難舍難分、留戀相許,更是劉焦愛情悲劇的象征.比如: 垂 柳 唐彥謙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鬥輕盈?楚王江畔無端種,餓種纖腰學不成.這是壹首韻味很濃的詠柳詩,它不僅維妙維肖地寫活了客觀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詩人憤世嫉俗之情.開篇極寫垂柳婀娜多姿與纖柔飄逸,然後筆鋒壹轉,另辟蹊徑,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典,抒發詩人托物寄興的情懷.於柔情中見犀利,於含蓄中露鋒芒,表面上“詠柳而貶美人”,實質上把矛頭指向以皇帝為首的官僚集團,針砭時弊,暢快淋漓.這裏面有托物言誌,有比興,有用典,有直白.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夜渡無人舟自橫.這首詩用了什麽手法?表現出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誌的手法;也有人認為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前兩句寫自己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卻無意於黃鶯,表現出詩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無人,水急舟橫的景象裏,蘊涵著壹種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我們再來看看下面幾句詩,看看他們屬於哪種抒情方式?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借景抒情)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托物言誌)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處處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借景抒情) 作者通過描寫戀花飛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嬌鶯抒發了對大好春光的喜愛之情. 《畫菊》 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托物言誌) 鄭思肖是宋末詩人,有濃厚的民族意識.前兩句寫菊花遠離百花叢,獨自開放,表示自己不與元朝合作.後兩句進壹步寫菊花寧願枯死枝頭,決不被北風吹落,描繪了傲骨淩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比較剛才四首詩說說托物言誌和借景抒情有何區別? A、托物言誌常常借助於某物的壹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B、托物言誌的“誌”可以指感情、誌向、情操、愛好、願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詩後各題: 菊 (鄭 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畫菊 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問題:《菊》、《畫菊》分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品格?[技巧指要]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詠物言誌法.詠物言誌是指通過對客觀事物的具體描繪以述誌抒懷,即所謂“應物斯感,感物吟誌”(《文心雕龍》).它要求作者選擇的客觀事物與他想表達的主觀誌趣必須契合交融,能給人以藝術感染和思想啟迪. 《菊》、《畫菊》都是通過對“菊”的具體描繪以述誌抒懷.《菊》抒發作者不求高位,不慕榮利,只求有益於人的高貴誌向.《畫菊》表現了堅守大義,寧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氣節. 送魏萬之京 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城樹色催寒近,禦衣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