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他想要成為壹只白鴿,他願意不辭辛勞越過江海,飛向敬亭山之巔。
詳解:《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這首詩流傳之廣,可謂家喻戶曉,那麽我從我個人角度分析壹下“白鴿向往江海與敬亭山之巔”。
首先“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於敬亭山,壹只鳥也沒有留下來陪他,而此時也不是晚上,沒辦法做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所以他只能感嘆壹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而這只白鴿作為意象,或許就寄托了這句話原作者對李白的崇敬,他想要成為壹只白鴿,他願意不辭辛勞越過江海,飛向敬亭山之巔,哪怕只是見李白壹面,聽他有感而發,吟誦幾句詩歌,足矣。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北京大學教授李誌敏評價:“李白之詩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詩德參天地,源於儒,皆至天人合壹境界,故能出神入化。”《舊唐書》記載李白為山東人;《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