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長短句交錯使用
第三部分第4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與為人。
選擇什麽樣的句式,是根據思想感情的表達需要決定的,前者有氣勢,讀來瑯瑯上口,後者則形成壹種交錯美,有壹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整散句或長短句交錯使用的句子都在小標題為“鄧稼先與奧本海默”裏:
奧本海默是壹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德國哥廷根鎮做波恩的探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寫的自傳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包括波恩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走上講臺拿起粉筆說:“這可以用底下的辦法做得更好……”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以四十多歲了,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斷別人的報告,是演講者難堪的是仍然時有發生。(之前都是長句)
不過比壹以前要少壹些。(短句)
波恩在他晚年所寫的自傳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使演講者難堪的事仍然時有發生。(長句)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少。(長句)
2. 長短句交錯使用的效果與好處是什麽以短句為主與長句搭配,使整段句子錯落有致,富有變化,讀起來朗朗上口。整句指整齊勻稱、句子結構相類似的句式,往往構成對偶、排比的修辭格;散句指字數多少不等,參差錯落的。
長句是指結構復雜、詞語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結構簡單、詞語較少的句子。短句結構主+謂+賓 長句就是在短句的基礎上加上形容詞等。
:
在宋代以後,可以說長短句是詞的別名,但是在北宋時期,長短句卻是詞的本名;在唐代,長短句還是壹個詩體名詞。
有些辭典上說“長短句”是“詞的別名”。或者註釋“長短句”為“句子長短不齊的詩體”。這兩種註釋都不全正確,在宋代以後,就可以說長短句是詞的別名,但是在北宋時期,長短句卻是詞的本名;在唐代,長短句還是壹個詩體名詞。所謂“長短句”,這“長短”二字,有它們的特定意義,不能含糊地解釋作“長短不齊”。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長短句 3. 散句的整散句交錯及功用這種將整句和散句交替使用,相互嵌鑲,是漢語遣詞造句成章的通行做法。究其原因,其壹,由於世間萬物的千變萬化和人們感情的復雜多端,我們很難單壹地用統壹的句法結構和句子型式來描繪和表達;其二,辯證思維方式制約著漢民族的遣詞造句成章不但追求整齊美和參差美,而且還將整齊美和參差美置於對立統壹的矛盾中去追求壹種變化美。所以,老舍先生說,“她||是個活潑可愛的姑娘,她的眼睛||很大,她的嘴巴||很小,她的個子||不高。”這樣的句子,句法單壹,形式呆板,沒有變化。他認為要是如下表述,就活潑起來:
④ 她||是個活潑可愛的姑娘,||大眼睛,||小嘴巴,||個子不高。
老舍先生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評論和判斷呢?
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原句是將四個主謂結構的句子,壹線鋪排下來,完全沒有變化,當然就顯得單壹呆板。改動後,形成了主謂結構·定中結構·定中結構·主謂結構的序列鋪排,不變中有變,變中有不變,形成壹種變化美,當然就活潑起來了。
4. 優美語段摘抄20~30字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度米文庫
優美語段摘抄大全30字篇壹:優美語段摘抄大全30字好段摘抄大全50字1、生命是壹條美麗而曲折的幽徑,路旁有妍花的麗蝶,累累的美果,但我們很少去停留觀賞,或咀嚼它,只壹心壹意地渴望趕到我們幻想中更加美麗的豁然開朗的大道。然而在前進的程途中,卻逐漸樹影淒涼,花蝶匿跡,果實無存,最後終於發覺到達壹個荒漠。3、小苗長成大樹,到了冬天便成了老樹,老樹枝椏交錯,只有幾片稀稀落落的葉子點綴著生命的痕跡。樹皮微現焦黃,仿佛在火上烤了許久,煎熬的失了神采,半卷曲著,好像隨時都會墜地。4、太陽無語,卻放射出光輝;高山無語,卻體現出巍峨;藍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3623736天無語,卻顯露出高遠;大地無語,卻顯示出廣博;鮮花無語,卻散發出芬芳;青春無語,卻散發出活力。5、它脫下破舊的外衣,又開始新的生活;它貪婪地吮吸著春天那清新、甜潤的露珠兒,慢慢地長出逗人喜愛的嫩枝綠葉。6、生命的美麗,永遠展現在她的進取之中;就像大樹的美麗,是展現在它負勢向上高聳入雲的蓬勃生機中;像雄鷹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搏風擊雨如蒼天之魂的翺翔中;像江河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波濤洶湧壹瀉千裏的奔流中。7、緣起緣滅,緣濃緣淡,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我們能做到的,是在因緣際會的時候好好的珍惜那短暫的時光。8、如果妳遲疑不決,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那麽,拿起妳的畫筆,描繪海天壹色的壯觀,那席卷海浪的海燕,將會給妳勇氣。看吧,鳥都能飛越風雨,妳還有什麽不可以跨越,還有什麽怯懦?9、知識給人以
5. 《宋詞三百首》的精彩語段有哪些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 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 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 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北宋?蘇軾《水調歌頭》 落曰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 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曰,閨門多暇,記得 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霧鬢, 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南宋?李清照《永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