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望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望月思鄉異常感傷。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表現了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二、黃昏、夕照(斜陽、夕陽、落日)——多傳達淒涼失落、蒼茫沈郁之情。感傷的心情意緒、人生遲暮的生命悲嘆、傷古吊昔的悲涼意蘊。
唐代李商隱《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
三、流水、落花——古人雲:“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把水與時間的流失結合起來,由花落而感嘆人生的無常,這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壹個典型主題。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暫,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對死亡的焦慮憂傷。此外,唐代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則用流水這壹意象來比喻愁怨的濃厚和不絕。
四、長亭——陸上送別之所。
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很顯然,在中國古典詩歌裏長亭已成為陸上的送別之所。
五、羌笛----象征淒切悲涼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壹種樂器,它所發出的是壹種淒切之音。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範仲淹《漁家傲》:“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發出的淒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胡笳的作用與此相同,就不再列舉了。
六、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誌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我的心像晶瑩的玉壺的冰壹樣,樣高潔如故。 “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壹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七、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十裏,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壹片荒涼了。此句用野草、麥子的繁盛反襯如今的荒涼。“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淒涼的巷口。
八、菊花——堅貞高潔的品質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九、梅花——傲霜鬥雪,不怕打擊挫折,純凈潔白,歲寒三友之壹。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壹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
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遊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十、以折柳表惜別。“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
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十壹、蓮——因為蓮出淤泥而不染,詩人借蓮喻不同流合汙的節操。又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
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裏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壹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十二、梧桐——淒涼悲傷的象征。
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淒涼寂寞的深宮裏,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壹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其他如“壹葉葉,壹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十三、以蟬喻品行高潔。
古人認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由於蟬棲於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於清高壹型。
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十四、鴻雁——蘇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曾把書信縛在雁足之上帶回祖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所以“鴻雁”常借指書信。
南朝樂府民歌《西洲曲》:“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望飛鴻”就是盼望書信的意思。李清照詞雲:“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相識。”大雁沒帶來盼望已久的書信,引起了女詞人無限的思念。
十五、鷓鴣鳥——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得不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試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壹種鳥。
十六、杜鵑鳥——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化魂為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淒涼哀傷的象征了。杜鵑在古詩詞中常與悲苦聯系在壹起。
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啼月夜,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雪猿哀鳴。”杜鵑的悲啼總是能觸動詩人的愁情。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揚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淒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傷感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了對友人的無限懷念和深切同情。
以上所舉自然景物,經過歷代詩人創造,已經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但也不能壹概而論,如王之渙《登鸛雀樓》中的“夕陽”並不淒涼,而是表現詩人激昂的情懷。“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中的柳就絲毫沒有惜別傷懷之意。所以具體詩歌還應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