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是中國現代壹位偉大的詩人。原名蔣正涵,浙江金華人。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1933 年第壹次用艾青的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之後陸續出版詩集《大堰河》、《火把》、《向太陽》等,傾訴對祖國和人民的情感。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名著閱讀:《艾青詩選》,希望能幫到大家!
壹、基礎知識
1.作者情況
艾青(1910?1996),現代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1932年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1933年第壹次用“艾青”的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誠摯,詩風清新,轟動詩壇。以後陸續出版詩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陽》(1947)等,筆觸雄渾,感情強烈,傾訴了對祖國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國成立後,創作有詩集《彩色的詩》《域外集》,出版了《艾青敘事詩選》《艾青抒情詩選》,以及多種版本的《艾青詩選》和《艾青全集》。
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壹多等人之後又壹位推動壹代詩風並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2.成書過程
1976年“”粉碎後,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煥發創作青春,寫作並發表了《魚化石》等優秀作品。1979年詩人自己編定《艾青詩選》,交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詩選收錄了詩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詩人的創作歷程和風格特征。
3.作品風格
艾青的詩歌從風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沈、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解放後,又壹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贊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沈,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他的詩歌,以現實主義為主體,汲取了象征主義的養分,風格樸素清新、深沈雋永,明朗並不直露,時有含蓄也不晦澀,實踐著他“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詩歌美學主張。艾青是自由體新詩的代表詩人。
二、拓展延伸
1.詩人故事
1931年,“九?壹八”事變爆發時,艾青正在法國留學。他同許多留法的中國青年壹樣,在巴黎遭到歧視和侮辱。壹天,艾青到壹家旅館住宿登記時,旅館人員問他的姓名,艾青說叫蔣海澄,對方誤聽為“蔣介石”,便馬上嚷嚷開了。艾青壹氣之下,就在“蔣”的草字頭下面打了壹個“?”,又取“澄”的家鄉口語諧音為“青”,在住宿登記時填上“艾青”。於是艾青就這樣成了他的筆名。
2.經典名言
①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
②人民不喜歡假話,哪怕多麽裝腔作勢,多麽冠冕堂皇的假話,都不會打動人們的心。人人心中都有壹架衡量語言的天平。
③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裏。
④人間沒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恒的冬天。
⑤因為,我們的曾經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復活了!?苦難也已成為記憶,在它溫熱的胸膛裏,重新漩流著的,將是戰鬥者的血液。
⑥壹棵樹,壹棵樹,彼此孤離地兀立著,風與空氣,告訴著它們的距離。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它們的根伸長著,在看不見的深處,它們把根須糾纏在壹起。
三、精彩賞析
當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 青
紫藍的林子與林子之間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綠的草原,
綠的草原,草原上流著
新鮮的乳液似的煙?
啊,當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時候,
田野是多麽新鮮!
看,
微黃的燈光,
正在電桿上顫栗它的最後的時間。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馬賽的路上
點撥
這首詩是寫黎明時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詩歌壹開始,作者就精心選取了三個色彩詞“紫藍的”“青灰的”“綠的”,為讀者勾勒了壹幅鮮明、和諧的畫面。在以上靜態描繪的基礎上,又以“草原上流著”,使整個畫面活了起來。而用“乳液”來形容煙,將煙的清新、流動等描繪出來,可謂神來之筆。
於是,第二節開頭,詩人似乎也忍不住,直抒胸臆地贊嘆:“啊,當黎明穿上白衣的時候,/田野是多麽新鮮!”結尾句“微黃的燈光,/正在電桿上顫栗它的最後的時間”,蘊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燈光”象征衰落的力量,舊事物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新事物的腳步的。